什么!屹立四百年的永定门城楼居然没有地基?!

文化   文化   2024-10-10 06:31   北京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关注公众号加星标
总撰稿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 张世强(小强)    
这是徐徐道来话北京公众号2078篇文章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点击音频可直接收听!

北京城的南北建筑轴线,在世界城市建造历史上都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前瞻性。它所呈现的不仅是建筑本身的辉煌和文化内涵,而且通过各种建筑形式,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北京中轴线历史文脉,展现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鼓楼南望   摄影:小强


我们就给您说说中轴线从南往北的第一个城门---永定门。当然,我们所说的永定门并不仅仅是现在复建的一个光秃秃的永定门城楼,还包括永定门桥、永定门箭楼和永定门城楼以及永定门瓮城,这永定门其实是一个完美的建筑群。

永定门箭楼原貌


民国时期的永定门




01


197年,建个永定门怎么用了这么长时间?


永定门是北京外城南面三座城门中正中的一座,与正阳门遥遥相望。它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553年,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由于永定门的修建,将北京的中轴线南端从正阳门又向南延伸到永定门.永定门成为从南进京的第一道大门,也是北京中轴线的起点.使这条轴线成为世界古代城市规划建设史上现存里程最长、时间最久、建筑数量最多、种类最多,也是最辉煌的城市中轴线,是世界城建史上的奇迹。



为何建造永定门城楼?



说到永定门城楼的建立,还得从明朝嘉靖年间说起。明代初期,国势强盛,永乐皇帝对蒙古部族采取攻势,曾五次率军北征,北京的安全问题尚不凸显。后来明朝实力衰落,多次被蒙古军队兵临城下,特别是明嘉靖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50年,蒙古俺答汗率兵攻至京城近郊,这可让嘉靖皇帝惊出了一身冷汗。此后,就有官员建议在北京城外围增建一圈周长约80里的外城,以策安全。因资金不足,由严嵩建议改变了设计方案。


明嘉靖四十三年,北京外城建成,永定门只修建了一个城楼。嘉靖皇帝正式命名为“永定门”,寓意“永远安定”。


原永定门城楼



永定门之战



当然,永远安定是不可能的。到了明朝末年,著名的永定门之战,就在永定门外打响,这也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话说公元1629年,皇太极从蓟镇第一次入长城,突袭北京,史称己巳之变。崇祯皇帝下令各地军队勤王,中国历史上唯一个列入将相传的女英雄秦良玉亲率白杆兵火速赶往北京。



在此之前,北京广渠门大战后,袁崇焕被捕下狱,祖大寿带领关宁军马上撤出北京,要回山海关,结果被袁崇焕写信劝回。当时,后金军还没有被击退,祖大寿不顾京城安危,擅自撤军,显然没有将国家利益放在心上。当时的后金军一路杀来,有史料记载,竟有4万明军被消灭,皇太极攻到永定门下,北京城岌岌可危。


就在这时,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刚刚奉诏前来,还没来得及修整,便马上投入战斗。


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也就是现在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她自小和兄弟们一道学习骑射武艺,练的却比其他几个孩子都好。兵法韬略更是悟性极高,每与父兄纵论带兵之道,常侃侃而谈,挥之方遒。



秦良玉到底有多高?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千金小姐”的秦良玉,并非是想象中的“小家碧玉”,依照现代人对于秦良玉遗留战甲的估算,她的身高约在一米八六左右。


据《明史》所载:“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她24岁时嫁给石柱宣抚使 马千乘[shèng]为妻,夫妻相辅,建立了骁勇善战、纪律严明的“白杆兵”。丈夫去世后,秦良玉“代领其职”。



当时,秦良玉和皇太极在永定门一带展开激战,皇太极派出了最精锐的铁骑兵,铁骑兵的将领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多尔衮,多尔衮虽然骁勇善战,但这一仗并不是秦良玉的对手,再加上后金军当年在浑河与白杆兵大战,八旗兵损失惨重,后金军再次看到手持白杆的土司兵时仍心有余悸,顿生怯意。


这一仗下来,多尔衮大败而走。秦良玉又创造了以普通步兵战胜铁蹄骑兵的奇迹。铁骑军战败后,双方对峙,皇太极闭营不战。



但是秦良玉不会给皇太极过多的喘息机会。晚上,秦良玉又趁风雪之夜率领3000名白杆兵,主动偷袭皇太极的中军大营,又一次重创了不可一世的八旗兵。


两次战败使皇太极认识到了此地不可久留,虽然明军其他军队没有多少战斗力,但是白杆兵太难对付。浑河大战打败白杆兵主要靠城中大炮,而且还是惨胜。


此时,在明朝腹地面对白杆兵,而且还有秦良玉坐镇,皇太极并没有胜算。雄心心勃勃的皇太极,不得不下令撤军,退出关外。



后金兵败退北京解围的捷报传到皇宫,崇祯皇帝龙心大悦,欣喜若狂,除降旨派特使携带大批彩帛羊酒,犒赏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兵外,还破例专门下诏,召见这位富有传奇色彩、来自西南边陲的巾帼英雄,为她赐宴庆功。


十九岁的崇祯皇帝亲自为秦良玉写下四首赞美诗,来奖赏这位女中豪杰: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后来,秦良玉曾率兵驻扎在菜市口四川营胡同和棉花胡同片区一带,并留下了这些北京地名。



不过,北京城最终还是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也在煤山上吊自杀。多年之后,清朝入关,北京城成了清朝的首都,延续着它的风采。到了乾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下令在永定门城楼外增建瓮城、箭楼。就这样,经过明清两代大约197年的修建,永定门成为北京外城中最高大雄伟的一座城门。



后来,到了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仿照内城城门又重修永定门城楼,城楼规制提高,乾隆皇帝又命人加高了城台和城楼层顶,又重建箭楼城楼及瓮城。永定门城楼成为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简瓦加绿琉璃剪边,永定门城楼北侧城内近门洞处,东有关帝庙,西有观音寺、永寺庵、佑圣庵。随后,这里也拥有了很多店铺和胡同,成为靠近城门老百姓的居住之所。而和现在我们看到的永定门公园中轴线御道两侧没有居民住户完全不是一回事。



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先将城墙西面拆了一段,修了一条供洋鬼子调遣部队用的铁路。此后,永定门因为年久失修,逐渐荒废。


从火车上看城墙豁口


                                ▲庚子之变后,正在修复城楼和箭楼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永定门开进北京城。1950年,为方便铁路交通,将永定门瓮城拆除。1957 年,为拓宽通向永定门外的交通大道和整治护城河河道,又将永定门城楼、箭楼拆除。

这样,从1553年开始建永定门城楼,到1957年拆除,原来的永定门城楼整整屹立了四百多年。



2004年,在原址按历史原貌复建了永定门城楼。3月10日正式启动复建工程,当年十一国庆节前夕基本完工。复建的永定门城楼,城台东西长31.4米,南北宽16.96米,高8米,城楼高26.04米,两侧修复城墙各长16米,门洞上方所嵌石匾“永定门”三字,是仿照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始建永定门时的原件雕刻的。


那说到这块石匾,也有故事,原来,公元1644年,清朝建都北京之后,曾将北京各城门上用汉文题写的明代匾额撤下,改用满、汉两种文字题写的匾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以后,民国初期的内务部总长朱启钤请杭州名士邵章为北京各城门门重新题写了汉文名称,并制成石匾镶嵌。随着北京城门的陆续拆除,匾额大多失落无存,只有正阳门箭楼的门洞上方仍嵌有一块邵章题写的匾额。2003年,在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的一株古柏树下,发现了明代原配的永定门石匾,石匾长2米,高0.78米, 厚0.28米,楷书“永定门”三字沉雄苍劲,保存完好,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3年)始建永定门时的原件。



永定门城楼的修复
恢复了北京城中轴线的完整性
再现了完美的中轴神韵




02


屹立两百年的永定门城楼居然没有地基


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不错,北京城的格局就是外城套内城,内城套皇城。而说起永定门,它始建于明嘉靖32年,也就是1553年。原来的永定门前有箭楼,后有城楼,中间为瓮城,它和天安门、前门在同一中轴线上,位于左安门与右安门的中间位置。永定门是北京外城七门中最大,最重要的城门,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南端起点。


然而江山易主,几多烽火狼烟,永定门城楼是拆了毁、毁了拆,饱经蹂躏,风风雨雨四百年后,终于在1957年被拆除了。直到2003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原址复建永定门,以恢复北京市南北中轴线。


就在复建工程开始前,施工人员和文物工作者一起找到了旧城楼的基址。然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旧城楼的地基仅是三四层垒起来的石砖,每块石砖的厚度不过12厘米,四块砖摞起来也不到半米。与其说这些砖是用来当地基,还不如说是用来找平。


铺三四层砖就能当地基,您想象得到吗?更何况摆在我们面前的可是一座建筑规模庞大的城楼啊。不可思议,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前人盖这座城楼时不打地基呢?

据有关技术人员讲,根据建筑经验,北京的冻土层约为80至120厘米深,所以盖楼盖房都要挖地基。那么明代建永定门城楼为何不考虑北京冻土层这个因素呢?


针对冻土层,有关技术人员对它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时的建筑工匠肯定了解冻土层的厉害,但凭借他们的经验,城楼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盖在地面上,隔绝了冷空气与土地的接触,城楼下面的土地在冬天根本不会冻,所以也就不用打地基了。



想来也是,几百年前地下几乎没有扰动,不像现代城市中,地铁、施工、地面交通都会对建筑物有影响,所以现在盖楼盖房必须要打牢基础。包括这次永定门城楼复建中,施工人员不但在原来城楼的位置上挖了9米多的地基大坑,而且在大坑中又每隔1米就打进一根十多米长的混凝土桩,一共打了566根。经过现代技术处理,复建的永定门城楼能抗8级地震。



技术人员的分析到底对不对,我们无从考证。但是历史学者却不这么认为,他告诉我们的是:明朝嘉靖年间修建永定门城楼,实为急需。当时,北京内城南墙外的商业已经发展起来了,也就是现今前门商业区的附近。人口也比较多,为防御外侵,保护城南,所以需要尽快建设一座新城池。但当时明朝的国力已经日渐衰微,人力财力均有限,原本修建一座封闭外城的打算只能放弃,转而建一座将城南半包围的外城。永定门城楼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修建的,不但资金紧,工期要求也很短,约有一年。正是这些原因,导致永定门城楼草草建成。


说起这增建外城的工程,那时从嘉靖三十二年,也就是1553年开始的,由于当时南郊,也就是正阳门外比较繁华,又有皇家祭坛天坛和先农坛,所以外城先由南线筑起。但是开工不久,就因资金不足,难以为继。这也反映出统治者的昏庸和低能,以致未能及早妥为筹措。无奈之中,嘉靖皇帝派内阁首辅严嵩去想办法。


严嵩去工程现场溜达了一圈,还真想出一条虽不高明但可以对付的“妙计”,即只筑南线城墙,其他三面待日后有钱时再说。南线城墙长度,也由原计划的20里缩减为13里,其东、西两端,向北弯折,与内城的东南、西南两座角楼会合。但是嘉靖君臣没有料到,所谓“日后再说”,直至明亡再也未被说起。


不管答案是怎样,联想到巍峨屹立了几百年的旧城楼,前人精湛的建筑技艺不得不让人佩服。由于箭楼和瓮城原址都在现护城河道的位置,因此,此次复建只恢复了城门楼部分。这也是北京第一座复建的城楼。站在永定门城楼上,四面都是风景。城楼底下就是改直的护城河,像永定门的两臂般东西向展开。护城河南是南二环路,以及通往大红门的南中轴路延长线。由于附近没有高的建筑,整个视野十分开阔,甚至可以看见南边的天际线。

 


参考资料:

北京中轴线历史文脉  沈方 张富强著

北京中轴线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著

古都北京中轴线(上册、下册)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著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一起传播京味文化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聊聊北京城的故事

新闻资讯 线下活动 |  私聊北京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和我们一起

行走大北京,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小强讲北京”听听号,收听更多小强老师最新动态及最新节目信息。

BRTV徐徐道来话北京
传播京味文化,说说北京城的故事。 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兆赫每早6点,每晚11点~12点,《徐徐道来话北京》,咱们天天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