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可不是吃素的”!为什么“吃素”和懦弱有关!

文化   2024-10-10 06:31   北京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关注公众号加星标
      总撰稿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 张世强(小强)   
 这是徐徐道来话北京公众号2522文章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更多完整内容,点击音频!

当下,素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饮食文化,素食餐饮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他们认为,素食是一种更加接近自然、更为清淡和健康的饮食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方式更接近草衣木食、口味淡化、细品味美的饮食哲学。甚至有打出“素食主义”潮流的年轻人,说素食是健康与环保的双重选择!那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北京美食故事,就是要和大家说说老北京人吃素的话题。

不过,老北京人有句话:“咱可不是吃素的。”这句老话的意思是,我不是懦弱的人,你别招惹我。为什么“吃素”会和懦弱联系起来?老北京究竟是怎样“吃素”的?

老北京人为什么爱吃素食?

其实,吃素食不仅是现在年轻人的时尚,更是老北京人的最爱。那为什么老北京人也那么爱吃素食呢?

据《北京志·商业卷·饮食服务志》记载:

中国素食源远流长,春秋时,就已经很普遍了。并且,古人祭祀时为表达对先人和神灵的尊重,非素食不可。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它在本土戒杀生,并不绝对要求素食,但梁武帝一纸令下,素食就成为中国大乘佛门的基本生活规范,这极大推动了素食的发展。到唐代,宫廷素菜已达相当高的水准。然而,当时平民饮食水平不高,主食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副食。

五代期间,幽州,也就是今天咱们北京这块地方,以及周边等地被北方少数民族长期占据,宋王朝屡图恢复,始终没能成功,数百年的对峙,老北京与中原的生活方式产生差异,辽、金时期,北京人生活方式近于北方游牧民族,以肉为主要副食,蔬菜较少。而此时所谓“南人”已普遍以蔬菜为副食,一些学者认为,正是这一背景,让“吃素”有了戏谑的含义。所以,从源头上来说,“咱可不是吃素的。”这句话,更多的是轻视、看不起南人的一种表现。

北京人大规模食用蔬菜,始于明代,特别是大白菜引入,成了冬季的当家菜。明中后期,玉米被广泛引种,它成熟快,收割后离冬季尚有几十天,恰好能种一茬白菜。种植白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所以很快推广开来。为保存白菜,北京人开始制作酸菜。不过,明代的酸菜是先将白菜晒干,再加盐腌制,滋味略差。到清代,水渍法渐成主流,成品与今天食用的酸菜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虽然嘴上说不吃素,但事实上老北京很注重吃素,民国后期,北京有1万家餐馆,其中700家专门提供素食,占全部餐饮业的7%。如此高的普及率,原因有三:一是与宗教信仰相关,即使是没宗教信仰的普通人,每年祭祀祖先、许愿上香期间,他们也只吃素食;二是人们养生保健意识强;三是肉食太贵,素食滋味几可乱真,相对便宜,自然成为首选。

老北京素食分宫廷素食、寺院素食和民间素食三种。从做法上分,也是三种,即卷货、卤货和炸货。卷货是用油皮包馅烧制而成,以香菇等为主,滋味悠长;卤货以面筋等为主,重视口感;炸货则需过油,用来模仿肉菜,几可乱真。

老北京素菜综合全国各派之长,宫廷素食、寺院素食来源于民间素食,是民间菜的升华。三种素食取长补短,形成了北京素菜,是北京菜系的组成部分。在全盛时期,宫廷的“素局”能制作200多种美味,以后“全素刘”传承他的技艺,更是蜚声海内。20世纪30年代更是最盛时期,1953年改名“全素斋”。

老北京的素菜馆都有哪些?

其实,最早的北平没有素食的饭馆的,要吃素讲究是“三寺一庵”。三寺是法源寺、拈花寺、广济寺;一庵是三圣庵。它们都是戒律严谨的数百年古刹,他们做素菜第一,绝对是净素,第二,味道也是可以的。

这些寺庙跟王公府邸、殷商巨宅一般多有来往,每逢佛日年节,就让铺派,也就是庙里的杂役挑着圆笼到有往来的人家致送素点素菜,说是敬佛剩下的,吃了可以添福添寿。当然,各家也少不得回奉香敬,香敬的金额比素菜的价值要高出若干倍,一般寺庙也把这项香敬列为主要收入之一。正是这个缘故,所以早年北平的素菜馆极为罕见。

后来,有一位姓庄的居士,在隆福寺路北开了一家宏极轩素菜馆,宣称他家的菜蔬绝对是净素。为了表明他的净素,每天一清早,他就坐在柜台前,对买回的菜亲自检查一番,不但荤腥不准进门,连葱蒜韭菜也在禁止之列。

因为按照佛教的说法,肉类为腥,葱蒜韭菜为荤,都在禁食之列。他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雨无阻严格执行。

这个风声一传开来,凡是正心诚意吃素的人,全都不约而同纷纷到宏极轩吃纯粹的净素来了。至于一些官宦人家的内眷们,当年风气未开,固然不能随便下馆子,可是到了持斋的日子,总要派人到宏极轩去叫点素菜。但是他家只卖门市不应外卖,说是一做外卖,跟人家大厨房一搅和,就没法保证净素了。这种硬派作风,使得一般善男信女,更死心塌地相信宏极轩的素菜是真正净素啦。

自从香厂路万明路一带开始繁华以后,有一位脑筋动得快的朋友,立刻在万明路开了一家素菜馆。

这个素菜馆的主厨据说是在江苏常州天宁寺做过火功道人,被重金礼聘而来,再加上曾做过北洋时代财政部印刷局局长的知名报人濮一乘,说他当年在天宁寺就尝过这个火功道人的手艺,免费替这家素菜馆做起了宣传。这一宣传不要紧,立刻就把这个素菜馆的字号六味斋捧起来了。

可是人家六味斋做出来的菜,的确跟北平各寺庙做的素菜不一样,就拿炒菜用油来说,北方厨师炒菜都用香油,所以炒出来的菜,都有很浓重的香油味。六味斋的掌厨出身江南,炒菜习惯使用花生油,油又煸得透,各式菜蔬既无油性味,入口润滑而不油腻,自然吃者大悦。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一起传播京味文化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聊聊北京城的故事

新闻资讯 线下活动 |  私聊北京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和我们一起
行走大北京,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小强讲北京”听听号,收听更多小强老师最新动态及最新节目信息。

BRTV徐徐道来话北京
传播京味文化,说说北京城的故事。 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兆赫每早6点,每晚11点~12点,《徐徐道来话北京》,咱们天天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