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老北京人吃月饼有什么讲究?|岁时北京32

文化   2024-09-17 07:00   北京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关注公众号加星标
             总撰稿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 张世强(小强)    
这是徐徐道来话北京公众号2502文章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更多完整内容,点击音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第一回中,借贾雨村所做的一首《中秋寓怀》。这首诗应时应景,寓意也是特别好,所以,甄士隐听了,大叫:“妙哉!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每到中秋,家人团聚,庆祝丰收,祝愿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都有飞腾之兆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生活画面。

为什么说中秋节也是丰收节?北京的祭月有什么习俗和讲究?老北京的中秋特色食品月饼和中秋特色玩具兔儿爷又有怎样的故事?

为什么说中秋节也是丰收节?

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节气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2024年的中秋节正好是秋分前五天,其实,八月中秋节是真正意义上的“秋收节”,是古代农民创造生产生活、大家喜庆丰收的节日。

据考证,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中秋拜月的活动。

中秋节最早是一个秋收节,丰收节,农历八月十五决定这一年收成的好坏,所以民谚说八月十五定太平。中国古代是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特别重视对土地、对自然、对阴阳、对自然环境的感谢、感恩,所以这一时期搞一个活动叫秋祭,这是最早的中秋节起源。

宋代中秋节开始成为国家法定节日,明代中秋成为“团圆节”。感恩天地自然、重视亲情友情,作为中秋节的两大文化基因,一直流传到今天。

所以,中秋节是和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有关。因为“庄稼成熟曰秋”,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这时正是各种农作物成熟的时节,为庆祝丰收,表达喜悦之情,于是便以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节日。又因为八月十五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当然,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秋分时再和您说。

老北京吃月饼有什么讲究?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它的民俗活动异常丰富,各地都不相同,但有趣的是,不论大江南北,吃月饼都是必有之项,几乎已成中秋节的名片,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而老北京的月饼又有什么特色呢? 

月饼的由来,传说源于唐征突厥取胜,有西域商人贺以胡饼,李世民感慨道“应将胡饼邀蟾蜍”。此说无据,胡饼汉代已入中原,类于今天的馕。李世民不过是说胡饼之圆,近似月亮罢了,和月饼毫无关系。事实上,到南宋才有“月饼”一说,但属市卖食品,与中秋节无关,且很可能是蒸制的。直到明代,才有中秋节吃月饼的确切记载。

“饼”在古代是一类面食的总称,比如面条叫汤饼、索饼,馒头叫蒸饼、炊饼,水饺叫煮饼,凉面叫溲饼等。古人祭祀需用面食,以“饼”祭月,在所难免,比如宋代宫廷过中秋时就吃“宫饼”、“小饼”、“月团”。元代中亚技师大量进入中原,使起酥和提浆技术更加成熟并得到推广,这推动了月饼的普及。

历史上,老北京的月饼影响颇大,但有宫廷月饼和民间月饼的区分。宫廷月饼一般2斤一个,大的曾到几十斤,因用来祭祀,故全用素油,但含较多奶制品,需切开分食,更接近传统月饼。宫廷月饼制作复杂,用料讲究,被认为是五大月饼流派之首。而民间月饼以提浆月饼为主,是用糖浆揉面制皮,因传统白糖制作工艺较差,熬化后有杂色,所以要加入鸡蛋白或豆浆,令杂质沉淀,这就是“提浆”。

提浆月饼烤制时,接近顶部会自动生成一个圆圈,叫“磨水戳”,因糖浆微粒受热向顶部涌动,再遇热而成深红色。普通面制成的提浆月饼叫“自来白”,烫面制成的叫“自来红”,它的面和馅比例差不多,非常干,口感虽硬,但不易变质,便于保存。

老北京月饼首先要用来祭兔爷,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神 ,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庙被认为是兔儿爷的老窝,一到农历八月,买兔爷的人们便络绎不绝。给兔爷供月饼时,还要供藕,那是给兔爷剔牙用的。

老北京的中秋节又叫果子节,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这是老北京入冬前最后的丰盛,所以特别受重视。老北京过中秋必赏花,在花市等处要搭“花山”。而赏月文化也异常精致,分“文玩”与“武玩”两种,“文玩”是举办宴会,一起写诗猜谜;“武玩”则是到湖边赏月,或在四合院中置水缸,看月的倒影,并投石以搅乱它。

从月饼发展史看,与中秋节结缘应在明代,当时不仅吃月饼,还要吃螃蟹,喝桂花酒,但后两个习俗渐渐淡出了。其实,中秋节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此佳节享受放松的心情,获取心灵的愉悦。

参考书目:
《二十四节气知识》许彦来编著
《寒来暑往》 任彤撰
《花开未觉岁月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花信风》 丁鹏勃任彤撰
《北京风俗史》 李宝臣著

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张卉妍编著

老北京岁时风物 张次溪纂

老北京的风俗 常人春著

北京民俗大全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老北京的生活 金受申著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一起传播京味文化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聊聊北京城的故事

新闻资讯 线下活动 |  私聊北京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和我们一起
行走大北京,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小强讲北京”听听号,收听更多小强老师最新动态及最新节目信息。

BRTV徐徐道来话北京
传播京味文化,说说北京城的故事。 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兆赫每早6点,每晚11点~12点,《徐徐道来话北京》,咱们天天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