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知渊:涌入的表象与无尽的当下

文化   2024-09-27 14:24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中山北路,上海,2024年 郑知渊

纷繁复杂、无限延展的现实世界,贡献着源源不断的信息,但是我们经过层层规训的眼睛却总是试图用已有的认识去“窄化”它们。很多时候,在主观驱使之下我们并没有用眼睛去观看,而是用头脑中固有的模板去印证对世界的想象。但是郑知渊拒绝用这种方式与世界相处,或许是敏感地认识到无序才是世界本初的秩序,他虽依然使用被主观意识操控的摄影工具,但是却努力规避过多人为介入,让被摄体从配角成为主角,赋予它们自我发声的权利。


郑知渊始终将目光与城市绑定,他的作品乍看起来似乎跟“考现学”并无关联,但归根结底,“考现学”的核心理念就是对我们熟视无睹的日常建立一个新的观看维度,而这与他思考城市的切入点有不谋而合之处。在AI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像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他坚持使用“直接摄影”的方式去直面现实的世界,就是希望更多关于当下的、真实的表象可以涌入他的视野之内。他通过细节无比丰富的影像,让我们对曾经司空见惯的城市细节形成一种“逼视”。粗看起来,作品中那浓郁的色彩,强烈的点线面构成,构成了具有音乐性的画面语言;凝神细看,端倪方显,无论是人眼生理上的“视觉中心”,还是照相机机械的焦点,都在郑知渊的画面中隐藏了起来⸺处处是中心就意味着没有中心。画面中各种强烈的视觉符号跳跃在眼前,当观者感觉“信息超载”的同时,也被引导着对空间逻辑与影像何为展开思考。郑知渊用十几年时间对城市影像的积累,让这种思考跳脱出对于城市生活一般性规律的归纳与总结,他用这样一种反直觉的观看方式来发问现实景观与影像真实之间的关系。


太原街,沈阳,2024年 郑知渊

《中国摄影》=Q  郑知渊=A

Q:你是一名长期的城市观察者,从早期带有强烈情绪的抓拍,到后来的画面越来越趋向冷静,这样的转变从何而来?


A:记得当时我渐渐厌倦了自己照片中那些黑乎乎的,为了获得某种情绪而使用的光影效果。在这些阴影中掩盖太多宝贵的事物。进一步说,我发现我对于事物的表面,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还有人与事物、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更感兴趣了。而那些过于强烈的情绪不但无法真切地呈现事物本身,反而遮蔽了它们。


Q:大多数的城市观察者/拍摄者希望通过作品去彰显自己的“主体性”,去传递具有辨识度的个人观点,但是你却希望以一种去主体的方式去观察城市,或者说你对城市的观察是反“观察”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


A:我认为这里所谈论的关于人的“主体性”这个概念是西方文艺复兴开始,理性主义提升后的成果。这种主客二分法把人无可置疑地从整体世界中单独分离出来,而世界被固定地放置于人的面前,被人审视、判断、分析、入档、定论。而这种人的分离性在当代的景观社会中被充分呈现出来。具体到摄影的观看,我发现大部分摄影仍然习惯运用事物背后已被确定的概念与日常的既定逻辑来观察周遭,而非具体的置身于世界之中,悬置那些草率的判断,去经历事物,承受事物,感知自身与周遭不断变化的关系,进而有机会反思它们。不过无法否认的,同时也是极具挑战性的是,摄影这个媒介本身就是主体性思维的顺产儿,并在当下这个景观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摄影中应用分离性的主体视角去呈现与批判景观社会,不但无法消解那些控制我们的内在结构,反而起到了巩固的作用,这样真正的主体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丽水路,上海,2024年 郑知渊

Q:在一个主客观不断交织的现实世界中,去主体化的努力会不会成为一种新的“主观”呢?


A:我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形成了新的主观,而是在当下所谓的主观是否真的是属于自己的主观。并且对这个主观背后的一整套意义系统是否有根源性的、持续性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意识。或许就是在这个AI时代艺术仍有必要存在的原因之一。


东育路,上海,2024年 郑知渊

Q:你用摄影的方式去消弭了城市的空间感,让画面从中心到边角都有几乎相同的权重,画面前后景的透视似乎也有悖我们日常的认知,这是你实现空间“自在”的一种方式吗?为何会用到这样的方式?


A:当我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我常常会感知到周遭的一切都在“各自为政”又争先恐后地凸显自己。这里一部分充满着色彩跳跃,那里一部分繁复又纠缠。这样就形成视域里所有的事物的存在都是重要的,没有一种既定的观看秩序,没有刻意的隐匿,混乱与秩序同时存在。然后要把这些感受真实地呈现出来就需要契合摄影媒介的特性。因为照片根本上是平面的,而透视法是一种虚假的关系,它内含了一套既定的观看秩序和权力关系。所以我认为在观看中有意识地使用平面化和去中心化的布局,可以弥合现实事物与媒介特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有机会使两者都充分的,也更整体性地呈现出来。


西单北大街,北京,2013年 郑知渊

Q:这个方式在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呢?


A:直接摄影。我目前仍是直接摄影的信奉者。曾经有人建议我用电脑后期甚至AI的方式来建构拼贴画面,从而快速和全面地达成我的理念。但我仍然渴望去到现场,去发现感受,去经受事物和空间传递给我的能量、压迫力以及不确定性。我相信在摄影中除了摄影师所主导的视觉意识之外,还有无意识的视觉在主导着我们去观看,就像事物反过来向着相机、向着观看者在说话。在消解既定的透视关系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看秩序后,照片中的事物会重新以整体性的形式呈现其自身。


真光路,上海,2020年 郑知渊

Q:你曾说过希望你的作品在视觉上保持一种纪律性,能否解释一下你在寻找什么样的一种纪律?为何要去寻找它 ?


A:这个纪律性展开来讲,就是感性、直接、真实、自觉和自足。即使时过境迁,一张照片的主题可能变得不再重要,照片里的事物是什么变得毫无意义,但具有这些品质所形成的目光仍然具有无法回避的生命力。


沪闵路,上海,2015年 郑知渊

Q:你的镜头所面对的并非奇观化的场景,但是画面呈现的结果却充满了超现实的意味,你如何从日常中去发现抽象与具象的临界状态。


A:我们生活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完全非自然的人为空间体。在这个空间里的所有事物都是被人为设计安排过的,以符合人类欲望的各种需求。抽象这种艺术风格也已覆盖在城市空间的各个表面。我把这种铺天盖地的表象美学形容为“强势的可见性”。就我拍摄的内容来说,我的视线常常在街头被这种强势的可见性所入侵,尤其是这些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大型综合型商业广场。为了进一步招揽生意和促进消费,商场门口及周边都拥挤交织着各种商品、广告招牌、装置雕塑,以及布满装饰的建筑表面等。在这个五彩缤纷、光彩照人的舞台上,更新鲜的事物,更招人耳目的表面不断登场展现自己,以此不断强化表象的统治力。在这样一个被各种表象不断支配的空间里,原有的具象与抽象的分界线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事物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而现实就是超现实。


虹梅路,上海,2021年 郑知渊

Q:虽然你尽量让空间本身来说话,但是画面中,那些线条结构和大面积的色块让人很难不去想到人为选择的结果,你为何特别在意画面的这些形式构成?像瓦西里·康定斯基、皮特·蒙德里安这样的抽象主义绘画是否对你形成了影响?


A:无论是康定斯基、蒙德里安,还是莫奈和凡·高,又或者是更早的文艺复兴三杰等,所有伟大艺术的表象特征如今都已经被编入当下商品社会巨大的景观序列中。它们在那里被包装、复制、设计,最终成为真实的替代品。可以说在拍摄时,不是我是否受到了他们的影响,而是我所面对的这个景观漩涡里还有哪个角落能隐藏一丝一毫的自然自在之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事物本身,而是在景观中被设计与生产出来的表象和幻象。所以照片中不断被压缩和重复出现的线条、结构和色块等并不是为了美化和装饰图像,相反,这恰恰呈现出我们的周遭及我们对它的感知究竟是被什么所包围和主导的。


Q:视线在你作品画面中游移,会发现很多丰富的细节,这算是摄影媒介相对于绘画的一种天然优势,你是否也会有意利用这一优势去安排画面中的“刺点”?


A:对于视域内的所有事物和细节都照单全收是相机的基本能力,而“刺点”是人对于自身感受的有意筛选与建构,两者其实相互冲突。我认为如何自觉地平衡与取舍它们的关系是建构一张照片的基础。对于我的创作来说,我希望能精妙地做到这两方面的连接,照片中的事物既不是冰冷的毫无人性的存在,也不是以建立“刺点”的方式孤立地突出,而是一种涌入。现实中原本各自为政的事物与丰沛的细节会以更具整体性的方式,不息止地涌入观看者的意识之中。


淮河路,合肥,2021年 郑知渊

Q:在个人网站中你给作品起名叫做“无尽(Endless)”,这是一个时间概念吗?但是纵观你这么多年的持续拍摄,作品中似乎看不到太多时间的痕迹,你也在刻意抹去“时间”这一元素吗?


A:一般来说我们观看照片时总会有照片里的事物曾经存在这个意识,这样我们的思绪就有了回望历史的角度,照片自然也就有了时间的痕迹。然而我想呈现的却不是历史,而是没有历史深度的表象,进一步讲我想呈现的是一个不断涌入我们视线的,由无穷无尽的表象所支撑的世界。


摄影/郑知渊 采访/王江

郑知渊
1977年出生于上海,独立摄影师。曾在上海睿品画廊、The Space画廊、C14画廊、浙江丽水摄影博物馆以及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举办个展。2010年获南方纪实摄影奖之最佳新人奖;2011年荣获TOP20—2011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奖。

本文首发于《中国摄影》2024年9月刊专题“探微日常 :城市摄影与考现思维”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下图可进入微店购买2024年9期杂志




点击下图可进入微店预定全年杂志



    邀您云观展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摄影杂志
    《中国摄影》杂志官方账号。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国内高端摄影刊物,创刊于1957年。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摄影类期刊之一,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权威性,深受中国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所推崇,是中国摄影传媒行业的领军者和风向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