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之势|一文带您了解国产镜头的崛起之路

文化   2024-10-09 16:49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摘要] 

在数码时代,单反相机向无反相机转型的大趋势给影像器材市场带来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众多中国影像科技公司敏锐地把握住时代的风向,在多项创新科技的辅助之下,开启了国产摄影镜头的研发之路。多种规格和用途的国产镜头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和较高的品质,在影像器材市场上崭露头角,获得很多用户的认可。本文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国产摄影镜头为研究目标,梳理了其历史沿革及时代契机,并从技术特点等角度分析了各个品牌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国产镜头 影像科技 相机市场 民族品牌 无反相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在工业领域的崛起,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以前价格高不可攀的摄影器材逐渐走入普通中国家庭。近十年里,数码相机领域的主流产品从单反相机变为更小、更轻、速度更快的无反相机(由于种种原因,各家相机厂商存在无反、微单、专微等不同说法,为了方便阅读,下文统称为无反⸺编者注)。在这一产业变革期间,国产可更换相机镜头得到了迅速发展的契机。


由于中国没有一个类似CIPA(日本相机与影像产品协会)的组织去进行数据统计,我们很难得知目前国产镜头的具体销量,但可以从CIPA的销量数据上进行推算。据CIPA对2017年至2023年期间的相机与镜头销量统计,全世界每卖出1台可更换镜头相机,平均能卖出1.7支镜头。但在中国市场,日本产相机和镜头的销售数量比例,从2021年起迅速下降,至2023年,中国市场的可更换镜头相机与镜头的比例已经变成了1∶1.38,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下降了吗?可更换镜头相机的销量告诉我们,中国影像器材市场在近几年始终处于快速上升的节奏中,2023年中国的无反相机销量已经超过了整个欧洲或整个美洲的总和,跃居世界第一大市场。


如果中国的机身和镜头销量的比例和全世界市场情况接近,我们可以推论日本镜头减少的那部分销量就是被国产镜头分流。如此计算的话,2022年和2023年日本镜头被分流的销量分别大约是27万支和42万支。而且全世界相机、镜头的销售情况还没有将二手镜头计算在内,因此这个数据还是相对保守的。


从前只能靠仿制国外产品的中国镜头制造业,一步步走来占有了如此庞大的市场份额,的确令摄影界瞩目。笔者尝试以公开的资料和能够查询到的数据,分析国产镜头能够拥有今天的市场表现,是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沿革,把握了怎样的时代契机,并从各个品牌的技术特点以及发展状况来呈现国产镜头市场的基本面貌。


永诺自动对焦镜头群

一、探索与创新:国产镜头发展背景


国产镜头能够从仿制到原创再到创新发展,这其中有着时代的机遇,也离不开一批批中国研发人员、品牌经营者的心血与汗水。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还原国产镜头的崛起之路。


(一)从单反到无反时代的更迭


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相机行业而言,2008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年,松下推出了历史上第一台数码无反相机Lumix G1,成为无反相机新时代的开篇之作。相比于数码单反相机,数码无反相机在结构上更加电子化,反光板、光学取景器、对焦模块、测光模块都被取消。决定一套相机系统优劣的关键因素集中到了镜头、传感器、图像处理器三大模块之中。


松下Lumix G1无反相机

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相比,省去了反光板,所以镜头尾部到传感器之间的法兰距可以做得更小,镜头也需要重新设计。也就是说,无论相机厂商之前积累了多少镜头产品,到了无反时代,大家都必须从头再来。这对于诸如索尼、松下以及富士这种此前产品积累少的品牌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利好。2012年富士推出APS-C画幅无反相机X-Pro 1,2013年索尼推出全画幅无反相机Alpha 7,2016年富士推出中画幅无反相机GFX 50S。最终单反时代的两大巨头佳能与尼康也不再固守单反相机技术,于2018年先后推出全画幅无反相机,以拥抱新时代。


无反相机时代,即使作为行业领头羊的日系品牌也需要重新搭建镜头群,那么对于本来就没有太多产品积累的国产镜头品牌来说,这就是难得的市场机遇。


(二)从转接环研发积累技术经验


各个相机品牌重新研发无反相机镜头的初期,产品的规模和体系尚不成熟,转接单反镜头是很多换购无反相机的摄影爱好者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一需求催生出此前较为冷门的相机配件产品:转接环。


转接环产品示意图


手动转接环在胶片相机时代就已出现,用于补足不同卡口之间的法兰距。制作手动转接环需要较高的加工精度,对于已经拥有CNC数控机床的小微企业来说技术难度并不高。真正有难度的是自动对焦转接环的生产,厂商需要将品牌机身的对焦协议转码为镜头的对焦协议,才能实现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自动对焦。


虽然存在制造难度,但是由于市场的迫切需求,中国的转接环生产厂商在无反相机崛起的十余年里飞速发展,对产品使用佳能EF卡口,尼康F、Z卡口,索尼E卡口,松下L卡口,以及富士GFX、XF卡口的自动对焦协议和算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一套佳能EF卡口单反镜头已经可以通过国产转接环,在佳能、尼康、索尼、富士、松下、适马、奥林巴斯、徕卡等品牌机身上使用,并且自动对焦功能完全可用。不仅如此,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还诞生出了此前未曾设想过的一些自动对焦转接环产品。


例如内置了驱动马达的徕卡M卡口的自动对焦转接环,可以将手动对焦的徕卡M卡口镜头用在索尼、尼康等无反相机上并自动对焦。这类自动对焦环的原理是通过转接环内部的驱动马达,小幅度进行前后位移以实现自动对焦。


唯卓仕自动对焦镜头转接环

由天工(Techart)打造的索尼FE卡口转尼康Z卡口转接环,是一款极富想象力的产品。因为这两种卡口之间的法兰距仅差2毫米,因此既对加工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还得在极小的空间内放置可转译对焦协议的处理芯片,该转接环是目前市面上最薄的转接环。二十年前摄影发烧友可能会说中国相机行业的电子技术不如日本,但这款转接环的出现,证明了中国如今不仅在电子技术方面追上了日本,甚至在想象力方面还有所领先。


目前能够提供自动对焦转接环的品牌除了生产国产镜头的唯卓仕(Viltrox)、永诺(Yongnuo)、美科(Meike)以外,还有不少只做自动对焦转接环的品牌,比如上面提到的天工(Techart)以及Fringer、迦百列(Megadap)等等,他们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对于国产镜头品牌来说,开发自动对焦转接环不仅可以赚取利润,还可以积累自动对焦相关技术经验,为后续的镜头产品研发铺路。


(三)国产光学玻璃行业巨头的诞生


优秀的光学玻璃材料是制造优秀镜头的基础,德国的肖特(Schott)和日本的豪雅(Hoya)、旭硝子(AGC)、小原(Ohara)等几家厂商,都是国际上鼎鼎大名的光学玻璃生产品牌,德国与日本镜头优秀的光学素质与他们的产品密切相关。而在中国成都,有一家光学玻璃巨头迅速崛起,那就是成都光明。


成都光明光电工厂

始建于1956年的光学玻璃品牌成都光明,于1958年成功熔炼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埚工业化生产的光学玻璃,在国内光学玻璃市场占据了龙头地位。成都光明在技术领域始终扎实发展,研发出了各种高端光学玻璃和特种光学玻璃,如今生产光学玻璃的品类已经达到240余种。日本的豪雅、小原等厂商能够生产的高规格光学玻璃,成都光明基本都有同样规格产品,并且价格更便宜。根据镜头光学专利里的玻璃规格参数显示,日本不少相机品牌选用了成都光明生产的光学玻璃制造镜头,甚至在旗舰镜头上都有他们的特种光学玻璃出现。如今,成都光明生产的光学玻璃占有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已成长为光学玻璃行业的翘楚。


国产光学玻璃

除了成都光明,还有另外几家国产镜头品牌也生产光学玻璃。这些光学玻璃不仅用在摄影镜头上,还销售给激光雷达、激光大灯、激光电视等领域生产厂家,在摊薄生产加工和设计成本的同时还能赚到更多利润。


(四)计算机仿真光学设计革命


在仿真软件诞生前,光学设计师需要根据以往的专利,去对光学结构进行优化、重组、计算,生产出样品后通过传递函数光学测试仪器测试得到白光MTF曲线。MTF曲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支镜头的焦内锐利程度和焦外柔和度,设计师再根据白光MTF去调整结构、优化设计。这样的光学设计开发需要足够多的经验积累和大量的试错成本,这是以往中国相机行业无法做到的。


计算机仿真光学设计软件界面示意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十几年里光学设计领域也迎来巨大的工具变革,实现了从“根据前人经验设计光学镜头”到“通过计算机仿真设计镜头”,使得光学设计效率提高,门槛降低。


目前在光学设计行业,主流的有三款软件,分别是:光学、照明和激光系统设计软件Ansys Zemax;用于照相机、通信系统、军事/空间应用、科学仪器光学系统设计的软件Optics Software for Layout and Optimization(简称OSLO);光学成像/分析软件CODE V。通过这些软件,光学设计师可以在计算机上设计镜头,并且模拟在不同对焦距离下的成像效果,测试包括白光MTF、轴向像差/球差、场曲/像散、倍率色散、畸变/暗角以及星点图拍摄等不同性能。


计算机仿真光学设计软件界面示意图

前几年笔者在展会现场与某家国产镜头品牌负责人交流时,他指着桌上十几支未发布的新镜头说:“我们公司身为光学设计师的老板工作效率太高,已经完成了未来四年的所有镜头的设计工作,工厂甚至来不及生产对应的样品镜头。”这是因为设计手段上的革命性变化让如今中国的光学设计师可以依靠仿真软件,从借鉴、改良过期镜头专利开始起步,快速积累镜头设计经验,最终彻底消化设计思想,设计出完全原创的高规格国产镜头。


计算机仿真光学设计软件界面示意图

不仅如此,非光学设计专业出身的摄影爱好者们,也可以通过查阅公开的镜头专利获取数据,输入光学设计软件,仿真测试镜头的性能。不少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稀有老镜头,在仿真测试中性能彻底暴露,让不少摄影爱好者对它们成功“祛魅”。还有老镜头发烧友组建了设计、生产团队,专门复刻经过光学优化的经典德系老镜头,产品得到了不少用户的肯定。


(五)怀抱赤子之心的光学设计师回归


二十年前,假如你是一名光学设计专业毕业生,梦想是设计开发摄影镜头,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加入日本相机公司。这是时代的无奈,因为彼时中国确实没有一家相机品牌对光学设计师有需求。后来,当这样的高精尖人才在日系镜头公司中发展受限,发现自己国家的地方政府正好有政策扶持时,选择回国创业也就顺理成章。其中一位“海归”光学设计师所创办的品牌已经成立了整整十年,产出的镜头甚至还用在了天宫空间站的仪器、多部国产电影的拍摄以及国庆阅兵直播上。


还有一位光学设计师也在前几年从日系一线品牌公司跳槽到了目前航拍无人机国际领先品牌大疆创新,她的名字出现在了大疆申请的摄影镜头专利之中。很显然,如今中国已经有了能够让这些优秀光学设计师施展拳脚的舞台,更多的优秀人才正在回流国内。


(六)相关产业链的迅猛发展


如果我们把视野从摄影镜头扩大到光学镜头,那么你会发现如今中国的光学镜头产量已经在世界领先。根据权威调研机构发布的全球及中国光学镜头重点企业市场排名报告数据,2022年全球光学镜头总出货量70亿件以上,而同一年我国光学镜头产量为39.11亿件,市场占比超过50%。


在光学镜头的需求中,手机行业占比接近六成,知名手机产业链公司舜宇光学全年光学镜头出货量达到11.92亿件。相比之下,CIPA统计的日本可更换相机镜头2022年总产量为1002万支,其中销往中国的可更换相机镜头为149万支。也就是说在整个光学镜头行业中,可更换相机镜头只占其中一个零头。


也正是这个原因,作为“中国光学第一股”的凤凰光学,在退出相机行业后转向工业镜头的开发与制造,并且规模逐渐扩大,如今已经将分公司开到了日本和欧洲,拥有员工3500余人。除此之外,有一些原本生产工业镜头的公司也会做一些高附加值的电影镜头,比如湖南长步道光学就推出了几款支持8k分辨率的电影变焦镜头。

凤凰光学工厂外景

手机品牌在最近几年疯狂“内卷”影像赛道,不仅在光学设计方面引入了高阶自由曲面非球面镜片技术,还在镀膜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像vivo的ALC亚波长仿生结构镀膜和SWC超低反光镀膜都是上一代旗舰拍照手机所用的技术,性能上并不会比日本镜头的镀膜技术差多少。同时驱动国产手机自动对焦的音圈差速马达在原理上与日系摄影镜头最先进的对焦马达相同,目前也有国产镜头品牌正在做这方面的研发。


二、技术与市场:国产镜头重点产品解析


优秀的光学设计师、高品质的光学玻璃材料、成熟的光学产业链、门槛明显降低的光学设计方法、研究透彻的对焦算法以及对焦驱动马达技术,这些制造国产摄影镜头的基础加上数码相机从单反转向无反的时代机遇,国产摄影镜头真是赶上了非常难得的发展窗口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国产摄影镜头在最近几年里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百花齐放的姿态。目前国产摄影镜头品牌众多,我们归纳为四大类型产品来对它们进行盘点。


(一)自动对焦镜头


大部分摄影爱好者都更加关心自动对焦镜头。如今中国生产自动对焦镜头的厂商已经多达11家,但有一半品牌都是在2023年年底到2024年年中才首次实现自动对焦功能的,其中最早实现技术突破的还是原本生产制造摄影配件的几家品牌。(《国产自动对焦镜头一览表》见表1)


永诺50mm F1.8自动对焦镜头

成立于2006年、靠制造闪光灯起家的永诺,在2014年实现了自主研发自动对焦镜头“零的突破”,成功制造出50mm F1.8自动对焦镜头,打破了中国民族品牌长期不能自主制造自动对焦镜头的局面。不过彼时永诺实现自动对焦的方式是仿制生产专利保护已经过期的自动对焦单反镜头,主打的就是性价比。


走类似路线的还有靠制造相机手柄和快门线起家的美科。2018年美科发布佳能EF卡口85mm F1.8自动对焦单反镜头,但此时大量用户已经开始转向无反相机,所以没有太大市场反应。随后美科果断选择转型,推出了大量低价手动对焦电影镜头。


依靠自动对焦转接环打响品牌的唯卓仕直接从原创结构的无反镜头做起,2018年发布了旗下第一支自动对焦镜头⸺全画幅的AF 85mm F1.8 FE。这款镜头的最大光圈可以达到f/1.6,但唯卓仕认为全开光圈锐度并未达到预期,所以强制缩小光圈到f/1.8使用。当用户发现这一细节后,唯卓仕也大方地提供了测试版固件,允许用户全开光圈使用,所以这支镜头的口碑很好,唯卓仕也因此一炮而红。


2019年,永诺进军无反镜头市场,推出了35mm F2、50mm F1.8以及85mm F1.8三支全画幅定焦镜头。从这三支镜头起,永诺不再是仿制过期光学专利产品,而是努力进行原创光学设计。其中永诺50mm F1.8在结构上学习了索尼FE 55mm F1.8 ZA并加以改进,最终呈现出很高的光学素质,得到了摄影爱好者们的肯定。随后永诺推出了几款M4/3系统自动对焦镜头。


唯卓仕在2020年发布APS-C画幅“三剑客”AF 23mm/33mm/56mm F1.4镜头,让低预算入门用户也能够享受到大光圈带来的虚化效果。2021年,日系三大副厂镜头品牌之一的图丽光学居然推出了规格和光学结构完全一致的“三剑客”,这个“巧合”耐人寻味。也是在2021年,唯卓仕发布了APS-C画幅定焦镜头AF 13mm F1.4 XF,这是以往日系品牌从来没有做到过的规格,唯卓仕这支镜头目前依然能够做到“光圈和我一样大的焦距没我短,焦距比我短的光圈没我大”。2018年至2022年这段时间里,唯卓仕与永诺成为国产自动对焦镜头的领军品牌,两家都有足够出色的产品,各具特色。


唯卓仕AF 75mm F1.2和AF 27mm F1.2镜头

2023年是国产镜头产量和种类“爆发”的一年。在这一年,唯卓仕推出了3千元价位、Pro系列的两支APS-C画幅定焦镜头⸺AF 75mm F1.2和AF 27mm F1.2。这两支镜头虽然体积较大,但旗舰级别的画质让人印象深刻。因此在APS-C画幅定焦镜头领域广受好评,无论是画质还是背景虚化程度都不逊色于日系原厂定焦镜头,价格也只要原厂镜头的一半。唯卓仕还推出全画幅超广角定焦镜头AF 16mm F1.8。这支镜头也同样用画质征服了很多低预算风光摄影师,虽然规格和画质略输原厂,但价格只要日系品牌的1/3。唯卓仕依靠这三支高画质定焦镜头,成为3千元价位的佼佼者。


永诺YN12-35mm F2.8-4M镜头

永诺推出了首款M4/3画幅自动对焦变焦镜头YN12-35mm F2.8-4M,实现了自动对焦变焦镜头“零的突破”。随后更是给其“指挥官”系列定焦镜头配备了无线控制器,可以远程控制焦点以及各种功能,这是日系镜头所不具备的。


美科85mm F1.4镜头

于2022年重回摄影镜头市场的美科,在2023年发布了更大光圈的全画幅无反相机镜头85mm F1.4,这是目前少有的旗舰级别国产定焦镜头产品。美科全套全画幅的f/1.4定焦以及高画质APS-C画幅定焦镜头也在研发之中。


2023年年底,原本生产手动对焦镜头的老蛙镜头(Laowa)、思锐光学(Sirui)、七工匠(7Artisans)、星曜光学(Brightin Star)陆续推出其首支自动对焦镜头,让能够实现自动对焦的国产品牌达到了9家之多。如今从摄影配件行业转行的优篮子(Ulanzi)和2023年底新成立的深光影像(SG-image)也各自推出了自动对焦镜头,加入了自动对焦镜头大家庭。


(二)M卡口手动对焦镜头


徕卡M卡口系统的定焦镜头要么出产较早、画质一般,要么是近年生产的AA镜头,画质顶级但是售价也很惊人。由于国产徕卡M卡口自动对焦转接环的存在,让徕卡M卡口镜头可以在索尼、尼康无反机身上实现自动对焦功能,所以有诸多品牌都在深耕这一领域。


中一光学M卡口镜头群

2014年,中一光学(Zhong Yi Optics)发布了售价仅5千元上下的Speedmaster 50mm F0.95镜头,号称在性能上可以对标售价近10万元的徕卡“夜神”NOCTILUX-M 50mm f/0.95 ASPH.。此事在摄影师群体中讨论热度极高。不过这家始创于1984年的老品牌,因为主设计师离职独立创业导致后继乏力,后续未能推出更多创新产品,但中一光学的产品让其他品牌意识到这条路可行。


七工匠M卡口手动对焦镜头群

成立于2016年的七工匠是由七位核心研发人员共同创立的镜头品牌。他们目标非常明确,直接放弃单反镜头的研发,主攻入门级无反镜头和高规格徕卡M卡口镜头。七工匠的徕卡M卡口镜头,多为根据徕卡已过期的光学专利进行结构优化,价格不到徕卡的1/10。这样的市场策略迅速吸引了不少用户,并且产品推出速度要远快于中一光学,品质也不逊色。比较亮眼的是2018年年底推出的七工匠28mm F1.4、2019年发布的七工匠75mm F1.25以及2020年发布的七工匠35mm F1.4,这些徕卡M卡口国产镜头搭配上国产的徕卡M卡口的自动对焦转接环都可以在索尼无反相机上实现自动对焦。依靠这些产品,七工匠以及与之关联的一些品牌赚到了第一桶金,并将之投入自动对焦镜头的研发中,最终在2023年年底实现了自动对焦镜头的量产。


在电影镜头市场成为国产镜头代表的东正光学(DZOFilm),在2023年悄然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并于同年发布了新品牌叙(Thypoch),生产复古徕卡M卡口定焦镜头Simera 28mm F1.4、Simera 35mm F1.4,定价远高于七工匠的类似产品。2024年又推出了全画幅M卡口Eureka 50mm F2,采用了最经典的双高斯结构和“缩头”外观,定价高于同类国产镜头但又远低于徕卡原厂镜头。这样的产品是针对喜爱复古风格且经济宽裕的徕卡用户而设计的。


老周的Elcan 50mm F2徕卡镜头

除了上述厂家,还有个人老镜头爱好者研发的产品,在业界也备受关注。例如被网友亲切称为“老周”的资深徕卡镜头爱好者,他为了复刻徕卡经典镜头不惜购买了玻璃工厂自产含铅玻璃,最终于2020年推出了第一支定焦产品。后来,老周的产品包括复刻徕卡经典镜头“八枚玉”的35mm F2(俗称“周八”)、复刻版Elcan 50mm F2,并且他还在尝试做蔡司Hologon 16mm F8和徕卡初代夜神NOCTILUX-M 50mm F1.2。老周制造的这批复刻版镜头,虽然在性能上无法和现代旗舰镜头去比较,但它们大多保留了当初的成像风格,韵味十足。但是,老周也并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量产,限制了大范围的传播。老周的这批镜头有一部分销往国外,并且在镜头上非常清晰地刻着“中国制”三个中文字,告诉大家这些镜头都是由中国人生产的。


(三)特种镜头


特种镜头是指为特殊应用而设计的镜头,这一领域比较小众,竞争压力也较小,所以不少国产镜头品牌以此为切入点抢占市场。2013年创立于安徽合肥的长庚光学,目前已经成为该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其推出的老蛙镜头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高度好评。

在超广角镜头领域,老蛙镜头在成立之初就推出过一款15毫米超广角微距移轴镜头,随后又推出了主打“零畸变”的超广角镜头12mm F2.8,打响了品牌,赢得了口碑。2020年老蛙在超广角镜头领域再次发力,先发布了全画幅超广角镜头“三王子”,其中的全画幅9毫米定焦至今还保持着非鱼眼超广角镜头中视角最宽广的纪录。之后又发布了全画幅15毫米移轴镜头,同样也是全画幅移轴镜头中视角最广的产品。2023年,老蛙首支自动对焦摄影镜头诞生,作为老蛙镜头十周年纪念产品,该镜头选择了10mm F2.8的规格,同样也是独特的。


“老蛙神鞭”24mmT14生态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领域,老蛙在成立之初就推出了一支60毫米两倍放大微距镜头,展示了其强大的光学设计能力。不过真正重磅产品还要数“老蛙神鞭”24mm T14生态微距镜头。这支镜头颠覆了传统,采用细长的造型可以伸入狭小环境进行拍摄,成为美食纪录片行业和商业电视广告行业的标配镜头。2019年老蛙发布2倍放大倍率的“百微”镜头FF 100mm F2.8 CA-Dreamer Macro,光学素质可以媲美日系旗舰微距镜头,而价格便宜了很多,并在次年得到了TIPA大奖。


之后老蛙还推出了2.5倍至5倍放大倍率的显微微距镜头,在胶片时代只有佳能和美能达推出过类似产品。在显微摄影镜头领域尝到甜头的老蛙如今更进一步推出了Aurogon显微镜头,放大倍率可以达到50倍。


因为做到了“人无我有”,所以老蛙镜头的价格相对较高,给了其他国产镜头品牌跟随的空间。比如同样是全画幅9毫米定焦,七工匠或者星曜光学推出的版本虽然视角没有老蛙的那么广,但价格只要一半。岩石星推出的2倍放大倍率微距镜头和28毫米生态微距镜头,也只要老蛙镜头的一半价格。这些跟随者让消费者有了“平替”之选,同时也能够让其他品牌“知难而退”。


卡色200mmF5.6折返镜头

除了超广角和微距镜头外,能够产生“甜甜圈”焦外效果的折返镜头也成如今国产镜头厮杀的战场。因为特殊的构造,折返镜头往往能用较小的体积实现更长的焦距,而视角较广、焦距较短的折返镜头是相对较难设计的。目前日系品牌中焦距最短的就是美能达的250毫米折返镜头。而国产镜头品牌也先后发力于这一领域,先有滤镜品牌公司耐司(Nisi)推出250毫米的折返镜头,后有猫王公司推出230毫米折返镜头,滤镜品牌公司卡色(Kase)更进一步推出了200毫米的折返镜头,规格上已经超过了日系品牌。


猫王230mm F5.6 折返镜头

(四)电影镜头


类似于特种镜头,电影镜头领域同样属于“玩家少,单价高,竞争烈度低”的小众细分市场。不过电影镜头用户对镜头素质的要求要比摄影发烧友更苛刻,需要用更好的光学素质来征服他们。


东正光学电影镜头群

成立于2013年的东正光学可以说是目前国产电影镜头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原本主业是研发线扫描工业镜头,也曾经对手动摄影镜头和自动对焦镜头进行过尝试,不过由于电影镜头的利润实在是可观,于是他们彻底放弃摄影镜头,专注于电影镜头的研发和生产。2019年,他们在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上发布了“玲珑”系列M4/3画幅变焦电影镜头LingLung 20-70mm T2.9 和LingLung 10-24mm T2.9,单支售价达到万元级别。一年后,他们的S35画幅电影变焦镜头“绘梦”系列和轻量化全画幅定焦“玄蜂”系列诞生,得到了电影和商业电视广告行业的一致好评。如今东正光学已经坐拥一套S35画幅变形宽荧幕定焦镜头组、四套各种画幅的电影变焦镜头组、一套全画幅微距电影定焦镜头组,以及两套全画幅电影定焦镜头组,共计29支定焦、11支变焦产品。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销量、销售金额,东正光学在全球都处于领先行列。如果他们能够上市,拿到更多资金扩大产能,或许未来还会进军广播电视镜头等领域。


思锐电影镜头群

一家沈阳公司研发的全画幅电影定焦镜头组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于是耐司光学公司出手买下了这组产品并于2018年顺利投产,命名为NiSi F3。彼时电影机领域刚从S35画幅向全画幅转向,能够覆盖全画幅像场的电影镜头可选择的并不太多。虽然NiSi F3的5支电影镜头的套装售价高达6.5万元,但画质非常出众,丝毫不逊色国外品牌那些价格10万元以上的定焦镜头组。这组镜头在开售的头两年里全部销往海外,并且供不应求。2023年耐司推出了轻量化的电影定焦组“雅典娜”系列,在电影、商业电视广告行业与东正光学展开竞争。该系列产品同样十分出色的画质表现和稍便宜一点的价格,得到了不少用户的肯定。目前“雅典娜”系列已经有14毫米至135毫米共计8支镜头,套装价格5万元出头,利润空间远超摄影镜头。


唯卓仕电影镜头群

前文提到的长庚光学在电影镜头领域也有着多年的研发经验。2018年,老蛙镜头杀入电影镜头领域,推出了25-100mm T2.9电影变焦镜头。随后诸多超广角、大光圈定焦镜头均有电影镜头版本同步推出。2021年老蛙镜头作为首批进入中国空间站的专业电影镜头,在太空中协助了一部8K分辨率纪录片的拍摄。2022年更是推出了轻量化的变宽电影镜头组,变焦电影镜头也已经多达8支,最新款的S35画幅电影变焦镜头12-120mm T4也在2024年的BIRTV现场亮相。


原本主业为三脚架制造的思锐公司在2015年选择转型发展光学镜头,最终在2020年成功推出第一款S35画幅变宽电影镜头。不同于上述几个品牌,思锐公司选择的是让高端产品走平民化路线,他们的一支变宽电影镜头的售价仅是进口德系同类镜头一天的租金水平,这让消费者买得起、用得起。随后,思锐更是大步向前,相继推出具备8K分辨率水平的“金星”系列1.6×全画幅变宽电影镜头和“土星”系列碳纤维轻便1.6×全画幅变宽电影镜头。至今这两个全画幅变宽电影镜头系列依然是市面上仅有的售价1万元以下的全画幅变宽电影镜头。


美科电影镜头群

在摄影镜头市场风生水起的唯卓仕、美科、七工匠也在发力电影镜头。2022年唯卓仕涉足电影镜头领域,推出了EPIC系列变宽电影头。2024年春季,唯卓仕推出了全画幅电影变焦镜头LUNA 30-300mm T4.0 ZOOM 10×,得到了行业内的一致好评。美科则是依靠着低价电影镜头养活了自家的光学设计团队,最终重回摄影镜头市场。而七工匠则是在电影镜头领域,用摄影镜头的价格去冲击低端市场。


从上述四大镜头类别的市场竞争中我们能够看出,国产镜头依然主打高性价比策略,处于抢占市场、扎堆热门及高利润市场的状态。这样的趋势在2024年愈演愈烈,但如同国产汽车行业一样,没有厂商之间的“内卷”就没有技术突破,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三、反思与展望:国产镜头的优势与问题


笔者认为国产镜头的高性价比并非来自无序的内卷,而是源于日系镜头长期把控市场导致的高溢价。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相机厂商实现自动对焦以来,大量跟不上技术进步的非日系相机品牌逐渐消亡,退出了历史舞台。即使如徕卡、蔡司、哈苏等百年光学品牌,目前也有大量的摄影镜头由日本企业设计、生产,这在公开的专利上都能够查询到。而日系品牌之间有着极高的默契度,互相之间错位竞争,一起组团把持住了高利润。随着单反相机向着无反相机更迭带来的产品结构变化,以及前几年的疫情导致日系相机、镜头减产,为了保证盈利,日系品牌再次拉高了产品附加值,以图赚取更高的利润。比如单反时代的入门级全画幅70-300mm镜头只要不到1千元,而无反时代的入门级全画幅70-300mm镜头定价要超过3千元。虽然后者在画质上有了跨越式升级,但从用料成本方面考量,两者实际差距并不大。而很多国产镜头厂商都是根据生产制造成本来定价,将不合理的溢价挤出,自然就产生了高性价比。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国产镜头品牌都非常重视售后服务,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允许用户七天无理由退货。如果你对国产镜头的成像效果持怀疑态度,可以买回去试试,如果不满意就退货。对评测内容持怀疑态度的用户,可以直接买两三款同规格国产镜头回家后进行画质测试,留下自己最满意的一款。不惧比较的态度,让国产镜头在摄影爱好者群体里积累了大量的好感,品牌形象因此而树立起来。反观日系镜头品牌,除非你能够证明你买到的这支镜头存在质量问题,否则是不允许退货的,这样的服务意识,也进一步促进了国产镜头的崛起。


同时我们也并不否认国产镜头存在过度的规格重复现象。此现象在十年前的国产手动对焦镜头领域就已经存在。2014年,中一光学推出50mm F0.95后,有多家国产镜头品牌跟进了这一规格产品。其中包括星曜50mm F0.95、老蛙45mm F0.95、铭匠50mm F0.95、七工匠50mm F1.05等等。更别提5百元以下价位的入门级手动大光圈镜头,品种数量之多,令人瞠目。


笔者所收藏的一部分国产镜头

到了自动对焦时代,情况依然没有改善,以APS-C画幅定焦镜头为例,等效85毫米左右的镜头是入门用户最值得选择的第一支定焦镜头,为了抢夺这一热门市场,国产镜头品牌大量研发该型号镜头,目前已经上市的产品达到了9款。此规格下最便宜的日系副厂定焦镜头定价超过3千元,但国产同型号自动对焦镜头可以压价到1千元出头。又比如等效50毫米左右的镜头也已经有5款之多,如果再加上等效40毫米和60毫米的几款镜头,以及已经官宣但还未上市的七工匠35mm F1.4镜头、永诺35mm F1.8镜头,该规格的国产自动对焦镜头数量已经达到11款。


相对而言,全画幅镜头领域由于技术难度更大,所以重复开发情况稍好一点。目前国产全画幅85mm F1.8和50mm F1.8定焦各有5款,但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品牌的产品加入战局。品牌厂商针对用户需求尽可能多地研发镜头规格本是好事,但是各品牌无序地重复开发,势必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各品牌形成自家完整的产品体系。


韩国森养镜头群


与拥有百年历史的日系、德系镜头相比,国产镜头依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产品的成熟度还有待提高,需要给这些品牌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同样是没有太多历史沉淀的韩国光学品牌森养(LK Samyang),在2008年发布第一支手动对焦镜头,2014年三星解散相机部门后森养开始快速发展,2016年发布了第一支自动对焦镜头,2021年发布了第一支全画幅变焦镜头。从手动对焦到自动对焦的产品跨越,森养花了8年,老蛙镜头用了10年,七工匠用了7年。永诺、唯卓仕等品牌的起步产品就是自动对焦镜头。从定焦镜头到变焦镜头,森养花了5年时间,永诺花了9年。我相信再给国产镜头5年时间,国产镜头品牌或许能够超过韩国森养等海外品牌,用性能而非性价比来征服消费者。


目前唯卓仕与美科都已经有了高端全画幅自动对焦镜头的计划。唯卓仕将会推出旗舰Lab系列定焦,规格涵盖35mm/50mm/85mm F1.2和已经多次展出的135mm F1.8,次一级的Pro系列涵盖全画幅的35mm/50mm/85mm F1.4以及APS-C画幅的F1.2定焦。美科则是规划了MIX系列的高性价比旗舰24mm/35mm/50mm/85mm F1.4定焦,其中85mm F1.4已经上市销售。这些产品势必能够帮助国产镜头品牌冲击高端主流镜头市场,分流更多日系镜头品牌的市场份额。


笔者作为一位职业摄影师兼摄影编辑,看到国产镜头品牌近十年的发展真的百感交集。有太多怀揣梦想的品牌负责人和设计师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挥洒青春。如今正值一个合适市场繁荣与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比起老前辈,他们更加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努力。我相信未来的国产镜头一定会朝着高端化持续迈进,让摄影爱好者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性能更优异的产品,衷心希望国产镜头品牌能有一个更明亮的未来。

(下表可以点击放大观看)

陆彦韬,资深摄影编辑,8KRAW Premiere签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

本文原标题为《后发之势|近十年国产摄影镜头发展概览》首发于《中国摄影杂志2024年10月刊“器材与技术栏目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下图可进入微店购买2024年10期杂志



点击下图可进入微店预定全年杂志



    邀您云观展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摄影杂志
    《中国摄影》杂志官方账号。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国内高端摄影刊物,创刊于1957年。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摄影类期刊之一,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权威性,深受中国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所推崇,是中国摄影传媒行业的领军者和风向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