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第四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浙江美术馆承办,旨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呈现艺术家如何继续探索有关山水的艺术传统与在影像媒介层面的表达方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以“两行诗河,照进来”为题,在前三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关注“图像与观看”“图像与生活”“图像与人文”基础上,更进一步探讨了“图像与技术”的关系。展览总体分为“牧光之河”“无定之河”“浮光照影”三大板块,汇聚了来自中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的32位艺术家,作品涵盖静态影像、装置、多媒体视频、古典工艺摄影、数字艺术、AI生成图像作品等。对于这些作品而言,山水于此不再是对传统艺术符号的挪用或借鉴,而是由新的媒介形成新的感官体验以及与当下人们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视觉议题。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家范献鑫的影像装置《假山》用算法编辑天空和园林,探讨数字风景如何塑造我们的视听感知与记忆。艺术家武子杨作品《巴石河2030-6plus》利用CG渲染构建了一条来自2030年的河流,模拟了一场未来世界的生态危机。艺术家陈抱阳作品《翩翩》是将代码输入两个巨大的机械臂,机械臂拉扯的轻纱在空中摆动,绘制出曲线与波纹,呈现了影像艺术丰富的延展性与可感性。
展览现场
开幕日上午,展览还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与参展艺术家们围绕“从看见开始:影像艺术的经验、技术与未来”主题,开展了研讨和交流。海杰、门婕聪、胡介鸣、宁佳、郑闻等评论家、学者、艺术家发表了自身对于当代摄影的理解与观察。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当暗箱获得定影能力的那一历史时刻开始,围绕相机的创作便成为了人们最敏锐的感受世界,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艺术家们也从未间断对影像的思考与争论。随着无相机摄影、视频艺术、数字艺术、AI生成内容等艺术手法的不断出现,摄影也从最开始的“拍摄照片”逐步被发展为包含“生成图像”等形式的广义概念。创作者的视角与站位也由此发生改变。
也正是基于此,本次展览凝练出两条虚拟河流为主题线索:一条是游历于水面之上,将人文现实、山水图景与诗性精神、个体基因交织的“牧光之河”;另一条则是潜藏于水面之下,以数字艺术、智能交互与媒介激流、形式之问组构而成的“无定之河”。它们并非平行存在、同时存在,而是互相冲击、互相融合、互相反驳、互相依存。而这也正是摄影问世以来,最显著的发展特征。这一技术媒介与艺术的结合之路,也必将在未来给予我们更多启发与参考。
展览现场
展览参展艺术家:
陈抱阳、陈吉楠、陈秋、陈澍、冯昊、范献鑫、胡介鸣、胡为一、金明宗(韩)、刘呗宁、刘畅、刘佳玉、内田里奈(日)、宁雨晰、孙凡浠、王海江、武子杨、张北辰、张斌、朱婧、左田东鼎(加);
展映:安旭升、陈亚勤、胡献文、娄志阳、李思雯、芦怡然、马超、余昊、邵梓杰、施佳杰、张南西。
展览地点
浙江美术馆1/2展厅
(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138号)
☟
点击下图可进入微店预定全年杂志
☟
邀您云观展
精彩文章回顾
陈静 | 理性与偏见——人工智能作为过程的图像生成机制
陈秋实 | 去影留图——数字语境下图像与摄影的新存在论
王鹏飞 | 合成视觉时代的到来——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物的存在
空间智能:有关新质摄影一代的思考和追问
为了悠远的绝响 | 读《云冈大画幅》有感
一位新锐影像艺术家的中学摄影课
俯下身来: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儿童与摄影
“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展览观察
当摄影嵌入一座古都的肌理
世界环境日|自然之态,荒野之美
关于何为“色”的摄影式发问与解答
罗伯特·卡明:不与艺术史决裂的观念
林叶:摄影与后现代城市生活
还原“中国学习摄影第一人”林鍼
汪泽坤:无眠
何博:送流水
看城市,看什么?
2024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你问我要去向何方
孙旻焱:夜·丰台
蛊师:被复制的统一表情
2024年度TIPA大奖揭晓
八十年代大学生 | 封印在时光里的青春影像
一只昆虫远比一颗恒星要复杂得多
李季:扫描一棵树,重现一个时间片段
视频导读丨2024年11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10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9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8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7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6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5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4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3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2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1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