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创作的主旨是将自身内在不可见的东西,通过可视呈现出来。2024年下半年,艺术家蒋鹏奕出版了第一本摄影书《草尾》,举办了第15次个展“荒凉赠予孤独的纪念碑”。前不久,我们发布了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副总监曾里程撰写的文章《每个人都是荒凉的孤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纪念碑》(点击标题查看)。本文作者王秋实为《草尾》的文字编辑,他进一步介绍了蒋鹏奕的新书和新展,并以访谈的形式追问这两个不同媒介、不同风格的摄影艺术成品背后的思考,以及艺术家保持创作热情的关键所在。
“草尾”系列,根之卷,2023年 蒋鹏奕
“草尾”系列,根之卷,2021年 蒋鹏奕
艺术家蒋鹏奕的第一本摄影书《草尾》筹备近两年,经多次修改后,于2024年8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正式出版;9月在香格纳画廊(北京)又迎来他第15次个展“荒凉赠予孤独的纪念碑”,集中展示他近年来创作上的新探索,展览持续至11月7日。两件不同媒介、不同风格的摄影艺术成品交相辉映,传递出他广阔的艺术视野和对影像媒介的大胆尝试,以及他以摄影作为创作媒介进行的哲学思考。
与他近几年为人熟知的基于摄影材料本身的实验影像不同,《草尾》系列以较为纪实的方式将镜头指向他阔别多年的故乡草尾镇,整理了他20年前拍摄的故乡照片和再次返乡时拍摄的照片作为创作的原始素材,最后以根、茎、穗三卷呈现他关于故乡情感与记忆的黑白照片、宝丽来彩色相片及半虚构小说,这三卷分别对应着艺术家与故乡时空的三重关系:地方历史、个人影像史和家庭史。
⬆️点击上图跳转页面后可购买图书
《草尾》
蒋鹏奕 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24年8月
作为《草尾》这本书的文字编辑,我见证了这本书从雏形到成品的过程。本书最初的方案是制作一本黑白摄影集,一开始蒋鹏奕希望替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记录失忆前的故乡。但随着浙江摄影出版社首席编辑郑幼幼与蒋鹏奕的深入沟通及对成书的想象,蒋鹏奕衍生出用宝丽来相机进一步创作的想法。最后,这本书的呈现有别于传统的摄影画册,它更像是一件当代艺术雕塑——不只是将作品完整地印刷在纸上,更是根据作品特性进行了当代雕塑化的处理,从三本书的材质、尺寸、开本,到整体函套的设计、地图的绘制、阅读的交互模式都经过精心打磨。蒋鹏奕邀请了艺术家银坎保绘制草尾镇插图,设计师基于对洞庭湖地区农业系统的研究,生长在草尾河上下游的禾本科芦苇成为设计理念的起点。这也启发了整本书设计结构、编辑关系和材料的选择。当读者初打开瓦楞纸函套,只能看到“穗之卷”,“根之卷”“茎之卷”则藏在函套地图“土地”下方,需要挖掘。剥开“穗”能感受到莎草纸的触感,淡黄、粗糙、充满斑点的纸张印刻着小说,那是作者多次思考作品后创作凝结出来的“穗”;《草尾》没有对两卷摄影集做过多的阐述,而是用小说来升华了整个主题,所有的谜面谜底、作品的情感脉络与感想都恰如其分地融入小说当中。而“根”“茎”正如植物一般,见证着艺术家与故乡双向成长与变化的印迹。《根之卷》的黑白照片记录了草尾镇的风土人情,对两个不同年代拍摄的照片还做了有意思的编排设计:2021年和2023年新拍摄的照片多数以白色衬底,在接近本卷中间位置以黑底背景展现故乡20年前后的对比照片。《茎之卷》的影像上了一层颜色,艺术家用宝丽来相机游记式地拍摄故乡小景,本卷的每一页夹层中还藏了作者在相片背面手写的便签条,这是支撑他生长的“养料”。整本书存在多处需要读者主动交互才能发现的细节,无论是书籍的取出方式、隐藏的“草尾镇”、裁开书页才能看清的宝丽来相片手记,都需读者在阅读中层层剥开艺术家想传达的深层信息。
“草尾”系列,根之卷,2023年 蒋鹏奕
“草尾”系列,根之卷,2021年 蒋鹏奕
“草尾”系列,根之卷,2023年 蒋鹏奕
草尾”系列,茎之卷,落日,2023年 蒋鹏奕
“草尾”系列,茎之卷,陀螺,2023年 蒋鹏奕
“草尾”系列,茎之卷,吃面,2023年 蒋鹏奕
如果说《草尾》一书是蒋鹏奕对故乡及自身过去影像的回溯和重构,那么《荒凉赠予孤独的纪念碑》是他亲手创造的超现实纪念塔。这次个展呈现了蒋鹏奕的两个新作,一个是展览同名系列作品,艺术家将自制的铜铸像浸泡在硝酸银溶液中,并将慢慢消融的雕塑置于广袤无垠的荒原背景上拍摄,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与成像无不表露出自然中不可抗拒的侵占与掠夺,时间和毁灭有了更加明显的表达,混乱的力量无序增长,却又不得不依附于原本的铜像,像极了纷乱中孤独无助但顽强生存的个体。另一系列新作《消尽与重生》延续了《预见》(2017-2018)的创作方法,将多种金属和化学液体直接放置在感光材料(黑白胶片)上进行腐蚀,留下痕迹,并以微距摄影展现无机物的微量反应,当中偶然加入的铜还激发出作品《荒凉赠予孤独的纪念碑》的诞生。这两个系列新作延续了艺术家一贯的实验精神,通过化学物质反应制造出超现实的景象,融合了人造的抽象元素和自然随机生成的美学排列,作品以超大尺寸放大展现给观众,给人带来宛如走入宏伟天地之间的自然之美。在展览现场还设计了一个蓝色空间,里面循环播放着一段长达420分钟的视频,视频内容是铜质佛像在硝酸银液里完整的反应时间,而空间的蓝色调源于化学反应过程中水里出现的颜色。在这个半密闭的空间,观众可以更沉浸地感受到物质的消融、时间的流逝,还有荒凉且孤独的氛围。
新书《草尾》和新展“荒凉赠予孤独的纪念碑”,是蒋鹏奕对个体生命体验的敏锐洞察与深刻反思,展现其过往20年观念与纪实并行发展的创作之路。它们有着异曲同工的当代雕塑感,不仅雕刻出艺术家自身,也雕刻出社会文化、时代记忆对人与自然潜移默化的影响。
带着好奇,笔者对蒋鹏奕进行了一次线上采访,探寻他创作这两件作品背后的思考。
“草尾”系列,根之卷,2003年 蒋鹏奕
“草尾”系列,根之卷,2023年 蒋鹏奕
“草尾”系列,根之卷,2023年 蒋鹏奕
“草尾”系列,茎之卷,共华,2023年 蒋鹏奕
“草尾”系列,茎之卷,窗帘,2023年 蒋鹏奕
归合之境,2023-2024年 蒋鹏奕
作者简介
王秋实,浙江摄影出版社编辑,摄影书《草尾》文字编辑。
☟
点击下图可进入微店预定全年杂志
☟
征稿
邀您云观展
精彩文章回顾
陈静 | 理性与偏见——人工智能作为过程的图像生成机制
陈秋实 | 去影留图——数字语境下图像与摄影的新存在论
王鹏飞 | 合成视觉时代的到来——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物的存在
空间智能:有关新质摄影一代的思考和追问
为了悠远的绝响 | 读《云冈大画幅》有感
一位新锐影像艺术家的中学摄影课
俯下身来: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儿童与摄影
“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展览观察
当摄影嵌入一座古都的肌理
世界环境日|自然之态,荒野之美
关于何为“色”的摄影式发问与解答
罗伯特·卡明:不与艺术史决裂的观念
林叶:摄影与后现代城市生活
还原“中国学习摄影第一人”林鍼
汪泽坤:无眠
何博:送流水
看城市,看什么?
2024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你问我要去向何方
孙旻焱:夜·丰台
蛊师:被复制的统一表情
2024年度TIPA大奖揭晓
八十年代大学生 | 封印在时光里的青春影像
一只昆虫远比一颗恒星要复杂得多
李季:扫描一棵树,重现一个时间片段
视频导读丨2024年10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9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8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7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6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5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4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3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2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视频导读丨2024年1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