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许家印,这位曾经的地产大亨,如今已经从北京的“监视居住VIP”被移送到深圳的特别拘留中心,人生可谓是上演了一场从豪宅到铁窗的戏码。
至于他接下来会遭遇怎样的命运,谁也不好下结论。
不过,许家印背上那2万亿人民币的“债务王冠”,显然不是他一个人能扛得动的。
如果没有金融系统的“好兄弟们”联手相助,光靠他一己之力欠下2万亿,恐怕难度堪比登珠穆朗玛峰。
2万亿人民币是什么概念?
这可不是你我能在计算器上轻松输入的数字,它相当于甘肃、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五个省一整年的GDP!
再换个更接地气的比喻——这笔债务相当于2亿中国股民,每人在A股市场上赔掉了1万元。
听起来就像是个股市版的“大型灾难片”。
但恒大能欠下这天文数字的债务,背后肯定得有个重量级的“帮手”,而这个帮手就是——孙德顺。
2023年11月10日,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因受贿9.795亿元,被济南中院一审判处死缓、终身监禁。
审判现场,孙德顺的脸上竟然还诡异地浮现出一丝笑容。
不知道他心理是怎么想的。
在旁人看来,我只觉得:“他玩转了金融、贪腐,竟然还没判死刑,算是赚到了吧。”
01
01
在孙德顺的带领下,中信银行的“操作”简直是脑洞大开。
这家银行的经营理念直接从“支持实业兴邦”转向了“只为许家印盖房子”,可以说是为恒大量身定制了一套独家金融方案。
孙德顺甚至在一次行长办公会上语出惊人:“停掉所有制造业贷款,哪怕有100%抵押也不行!”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高科技?制造业?统统靠边站!我们只给房地产送钱,尤其是许家印的房地产!”
胆子得有多大才能做得出这种事?
在恒大最风光的那段日子里,许家印的最大金主正是中信银行。
中信银行给恒大提供的授信额度高达1600亿元,仿佛是给许家印开了一张“随便花”的巨额支票。要说孙德顺为啥对许家印这么“情有独钟”?
原来,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个精心策划的利益同盟。
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和常务副总裁朱加麟,都是从中信银行“挖”过去的老熟人。两人不仅是许家印的左膀右臂,还帮他牵线搭桥,把孙德顺也拉进了这场疯狂的金融游戏。
2016年,中信银行广州分行更是豪爽地向恒大集团投放了300多亿的房地产基金,创下了该行历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房地产贷款。
而孙德顺也没白忙活,个人“分红”就有9亿多元。至于中信银行这么胆大妄为的后果?事后不过被监管部门象征性地罚了2.2亿,说白了,简直是九牛一毛。
看起来,孙德顺不仅是个“金融高手”,还懂得如何把“利益同盟”玩得炉火纯青。
02
02
孙德顺的故事简直可以拍成一部“金融界的励志剧”,从东北小镇的“做题家”一路爬到中信银行行长,虽然最终翻车,但他的“高攀”之路充满了戏剧性。
要是有人问:孙德顺是个什么样的人?答案可能是——他是个数学天才,怀揣着“摸钱”的梦想,最后摸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只不过结局有点悲凉。
1958年,孙德顺出生在辽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凭借着自己的“做题家”天赋,他一路考第一,数学更是无师自通。
别人上课还在研究鸡兔同笼时,他已经能熟练玩转各种复杂公式。
班里同学都想当医生、科学家,他却直言:“我想去银行上班,每天跟数字打交道,还能摸钱,岂不快哉?”
这个童年梦想虽然简单直接,却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
1977年恢复高考后,孙德顺顺利考上了东北财经大学,学习经济学专业,顺带还混了个硕士学位。
这位小镇男孩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当了一名出纳员,正式端上了金融系统的铁饭碗。
从基层轮岗开始,孙德顺一路踏实前行,最后在工商银行的北京分行等部门陆续任职,一步步向上爬。
但孙德顺可不仅仅是个“银行界的模范员工”,在2003年,他在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的岗位上,开启了“敛财副业”,并且这个“副业”一做就是十多年,直到退休后才停手。
后来,他调任交通银行北京分行行长,2011年再次跃升为中信银行副行长,并在2016年成功登上中信银行行长的宝座,成为了银行系统中唯一一个从柜台出纳一步步爬到行长的“传奇”人物。
只是,这个“传奇”最终变成了金融圈的警示故事。
孙德顺曾梦想着和数字打交道,结果他不仅摸到了钱,还摸到了监狱的铁窗。
人生的大起大落,总是这么出人意料,仿佛一部黑色幽默剧,结局叫人唏嘘。
03
03
孙德顺的贪污手段,那可不是一般的“街头小巷”水平——收现金?那是太低端的做法,他可是看不上!
在他眼里,收现金不仅暴露风险高,操作也太过粗俗,完全不符合他作为金融界“天才行长”的身份。
于是,这位数学天赋超群、金融手段了得的行长,用上了他精心设计的“金融魔术”,成功地把非法资金隐藏在一套复杂得让人头晕的影子公司和投资平台之中。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钱应该像空气一样,不动声色地流进自己的口袋”。
在央视的反腐纪录片《零容忍》里,揭露了孙德顺这位“高端贪官”的玩法。
他觉得现金交易太低级,容易被抓个现行,于是他设计出一套让人拍案叫绝的金融迷宫。
首先,他让自己两位忠心的老部下出面,开设两家投资平台公司——注意,法人代表当然不会是他本人,但真正拍板的每一个关键决策,都是孙德顺亲自操刀。
这是第一层影子结构。
然后,他更进一步,在这两家平台公司下面再设立十几个项目公司。
但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
当然不,行贿企业也不直接和这些公司打交道,大家都很“讲究”,再成立空壳公司,双方都隔着一层关系,形成第二层影子结构。
这套“魔术级”资金流动,让非法资金摇身一变,成了看似合法的金融产品和股权投资。
即便是纪检机关,也得绕几圈才摸到点头绪。
而这钱呢,最后都神不知鬼不觉地流进了孙德顺的口袋。
这种操作堪称“高端贪腐教程”,让他在银行业圈里荣获了“天才行长”的称号——
如果不是许家印出事,孙德顺这种“金融魔术”似的贪污方法几乎不会被查到,第一是确实太隐蔽了,监管部门很难监管到;第二是,如果不认真仔细去看的话,就算有人查到他头上,也很容易瞥一眼就过去了。
只是孙德顺太聪明,欲望太大、胆子太大,摊上了许家印,为国为民捅出了那么大的窟窿,那再隐蔽也会被查出来了。
04
04
孙德顺的“放贷神技”不仅仅停留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他还有一招更狠的:直接干预银行的内控机制。
按理说,银行的贷款审批流程是很讲规矩的——客户递交材料,然后逐级上报审批,最后通过信贷审批会议的集体表决。
这其中,行长其实只有“一票否决权”,也就是说,孙德顺理论上只能说“不”,却不能说“是”。
然而,孙行长显然觉得这个规矩有点“碍手碍脚”,他决定自己动动手,把规矩改了!
按照中信银行的制度设计,贷款审批的“末位发言权”应该属于最高领导,意在防止“权力一言堂”。
可孙德顺偏偏不吃这一套。当他兼任贷审会主任时,常常不等别人发言,就和企业直接对接,然后拍拍下属的肩膀,丢下一句“给我办”,瞬间把审批程序绕得天旋地转。
即便他勉强遵守“末位表态”的形式,也只不过是走个过场。
要是谁在会上提了不同意见,孙行长立马板着脸:“怎么不行了?你说不行,怎么不行了?”
这一句话,直接把所有异议“扼杀在襁褓中”,领导们只能吓得点头称是。
这种操作堪称银行界的“霸王式审批”,规矩在他面前简直成了摆设。
说白了,孙德顺已经把“集体决策”玩成了“一言堂”,在他的权力光环下,银行的内控程序就像装饰品,唯一的作用就是为他的决定背书。
而这种“我说了算”的干预方式,也正是他一路敛财的重要“法宝”。
05
05
在孙德顺掌控中信银行的那几年,银行的贷款结构可谓是“翻天覆地”。
什么科创金融、绿色信贷、普惠金融、涉农贷款,这些本该优先支持的业务全都被冷落在角落里吃灰。
而房地产贷款呢?在孙德顺的领导下,简直成了中信银行的“头号亲儿子”,全银行的资金都朝着房地产流,尤其是那些和孙德顺“有交情”的地产商。
孙德顺这么热衷给房地产公司贷款,一方面是为了追求“好看的业绩”,另一方面嘛,当然是为自己的腰包谋利。
调查发现,许多房地产公司老板和孙德顺的关系那叫一个铁,而且背后都有利益交换的小九九。
比如,有位地产大佬以“投资”为幌子,偷偷给孙德顺控制的公司输送了1000万元,然后“回报”就是获得了40多亿元的贷款授信。
当然,这笔贷款最后也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烂尾。
不过,跟孙德顺给恒大许家印批的1600亿元授信相比,这点小打小闹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给许家印开绿灯的金额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孙德顺在“房地产金融帝国”里扮演的角色,远不止是个“看门人”,更像是个“推销员”。
最终,孙德顺因为受贿数额巨大、情节恶劣、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被判了个死刑。
别急,这可是“带不立即执行的死刑”,因为他在案发后还算“合作”,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并且把贪污所得的财物都退了出来。
小编看到这里就觉得很诡异:
孙德顺最后坐上的那个位置,其个人生活、家庭的物质丰富程度应该可以做到超越99%的人了吧。
果然是无比“聪明”的“天才行长”!有权利在手的时候,贪钱胆子可以那么大。现在被抓了,知道命是第一位的,又退得那么爽快!
没发现就大贪特贪,一被发现就秒退保命,完美体现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把自己的最高利益搞得清清楚楚。
因为孙的这种为人,有媒体说,他在法庭上听到这个“死缓”判决后,他露出了保住老命诡异的微笑。
微不微笑我倒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孙德顺并不孤单。
在许家印这颗“大雷”引爆后,被牵连的可不止他一个。中招的还有中国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以及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孙志刚。
许家印被抓后,刘连舸成了第一个落马的副部级高官,他的罪状包括受贿和违法放贷,正是与恒大的案件息息相关。而孙志刚的倒台也与许家印的案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仿佛这场地产风暴正在逐步揭开更多的黑幕。
看样子,恒大这条船沉得不光是船长,还有一大堆人被拉下了水。
在我们大骂许家印的时候,也要想到,幕后都是些谁,一步步“帮助”许家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