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产生秸秆高达7亿吨,让这些秸秆变废为宝,成了摆在农民和政府面前的大难题。最近,多个省份对秸秆禁烧政策做出调整,从“全面禁烧”到“允许适度焚烧”,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2008年我国开始推行秸秆禁烧,16年过去了,这项政策遇到不少阻力。每到收获季节,基层干部忙着巡逻,农民偷着焚烧,上演着“打地鼠”般的追逐战。黑龙江农业大县望奎的张镇长道出了基层难处:“农闲时还好说,秋收季节大家都累得够呛。镇里干部24小时值班,村干部骑着摩托车到处转悠,就怕哪块地里冒出黑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86%。可这个数字背后,存在不少水分。河南信阳一位农技员表示:“很多地方把秸秆简单粉碎后撒在地里,算作还田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农民负担,还容易引发病虫害。”重庆江津区在今年秋收季推出“引导式焚烧”试点。农业部门会同气象部门,选择适合焚烧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农民集中焚烧秸秆。试点区域的农民王大爷说:“这下放心多了,不用偷偷摸摸,还有技术人员指导。”- 山区可在指定时段焚烧
这种差异化政策获得了当地农民支持。
河南新乡市创新推出“秸秆换肥”模式。政府补贴每吨秸秆100元,还能换回价值200元的有机肥。去年秋收期间,全市收购秸秆15万吨,带动5000多户农民增收。在黑龙江绥化,种了30多年地的张大爷算了笔账:“以前烧秸秆,第二年地里病虫害少,打农药也少。现在禁烧后,光农药钱就多花2000多。”河北邯郸种粮大户李老板表示:“机械化还田成本太高,一亩地要多花100多块。要是能在适当时候烧一烧,既省钱又能杀虫。”山东临沂农民刘大姐则持不同意见:“现在空气质量比以前好多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稍微多花点钱也值得。”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明分析:“秸秆焚烧确实会产生污染,但也能杀死病虫害、增加土壤养分。关键是要把握好时机和方式,实现趋利避害。”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王志强建议:“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秸秆焚烧预警系统。在气象条件适合时,组织农民科学焚烧,比偷着烧更好管理。”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张教授补充:“秸秆综合利用要因地制宜。平原地区适合机械化还田,山区可以考虑适度焚烧,城市近郊可以发展秸秆发电。”农业农村部最新表态:将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秸秆“科学焚烧”试点,但京津冀等空气质量敏感区域仍从严执行禁烧令。值得注意的是,网上流传的有关董郁玉和秸秆禁烧政策的关联纯属谣言。政策调整是基于实践经验和群众呼声作出的理性决定。现在看来,秸秆管理正在从“一刀切”走向更科学的方向。既要保护环境,也要照顾农民利益。找到这个平衡点,需要政府、专家、农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