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为删减版,阅读全文请在文章结尾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获取完整报告。
A股市场1月大幅下跌,其中1月中旬后跌幅尤其凶猛,上证指数跌6.27%,由于“救市资金”大幅度买入上证50和沪深300ETF,大盘股和中字头下跌幅度较小,沪深300下跌6.29%,红利指数更是逆势上涨4.82%,而中小市值股票遭遇踩踏式卖出,中证1000和国证2000单月跌幅接近20%。盘面上仅银行、央企、保险等个别板块上涨,TMT、医药等公募基金重仓普遍跌幅在20%左右。北向资金净卖出145亿元。
海外市场延续乐观走势,尽管月中美国经济数据多次超预期,但欧美股市仍多数上涨,美国三大指数涨幅均在1%以上,日经指数大涨8.43%。港股随内地市场下跌,恒生指数跌超9%,而恒生科技跌超20%。
商品市场方面,南华商品指数下跌0.38%,1月呈现震荡走势,缺乏明显趋势。黑色系普遍回调。进入2024年后美联储降息预期时间点再度推迟,黄金价格高位回落。
1.供给: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前值为6.6%),11-12月连续两个月位于6%以上,但换算为2年复合增速后,12月增速为-2.11%,较前值3.45%明显下滑。增速下滑主要源于制造业中企业制造业增速的下降,以及黑色系产品及建筑材料增速的下滑,这与房地产市场萎靡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创新低相对应。
12月工业企业库存数据出现反弹,为2.1%(前值为1.7%),由于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利润两年复合增速均出现下滑,12月库存反弹或更接近于被动补库存,这相当于是之前主动去库存周期的“倒退”,是否是短期波动还需要观察。
2.房地产:
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04%(前值为21.26%),降幅连续第3个月环比扩大。截止1月17日,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相比2023年同期下降35%,累计面积创有数据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低。同时,统计局口径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跌3.5%,为本轮地产市场调整以来的最低点。近期房地产政策有新一轮发力的迹象,预计会针对首付比例、贷款利率、限购资格再次进行优化。春节期间通常为房地产销售淡季,3-4月的销售数据是下一步观测的重点。
3.消费:
12月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前值为10.1%)。从两年复合增速的角度看,12月消费小幅回升(11月复合增速1.8%,10月为3.5%)。从分项数据来看,12月各项消费相对11月而言涨跌分化,必选消费增速快速恢复至10月水平,如粮油食品增速与10月持平,饮料类更是超过10月的4.6%,而家电、建材等增速持续下行,家电增速下滑至9.1%,较10月进一步扩大。消费行为虽然是当下的决策,但仍主要受到未来收入预期和信心的影响,而收入预期的回升与经济整体环境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目前来看消费需求缺少持续回升的动能。
4.投资:
1-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3.0%(前值为2.9%),较上月小幅回升。分项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长6.5%(前值为6.3%),房地产开发投资为-9.6%(前值为-9.4%),基建投资增长8.24%(前值为7.96%),如果剔除电力投资,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9%(前值为5.8%),为年内首次回升。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偏低,而投资数据通过两年复合增速计算会造成较大误差,所以较难确定增速回升的具体原因。
5.进出口:
以美元计价,12月出口同比2.3%,彭博一致预期1.5%,前值0.5%。但剔除基数效应的两年平均增速进一步下跌至-5.4%,前值-5.1%。12月,我国出口环比4%,略高于过去5年同期均值3.7%,低于过去10年、20年均值5.8%、5%。
1月美国PMI大幅回升,录得49.10%,为2022年10月以来的新高,近期美国工业增速和库存水平都有一些回升的迹象。欧美工业生产再度加速有利于出口增速的稳定,但短期迹象是否能发展为中期趋势还有待观察。
6.价格:
2023年12月CPI同比下降0.3%(前值为-0.5%),环比上涨0.1%,同比增速连续第3个月位于0%以下,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要追溯到2009年金融危机后。从分享来看,食品研究价格同比下降2.0%,其中猪肉价格下跌26.1%,影响CPI下降0.43个百分点。从核心通胀(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来看,12月CPI为0.6%,为连续第3个月维持在0.6%水平。整体反映需求水平仍在低位。
12月PPI同比下降2.7%(前值为-3.0%),12月环比下降0.3%,为连续第2个月环比下降。由于2023年6-9月部分行业补库存影响的逐渐消退,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近几个月呈现震荡走势。PPI企稳回升离不开下游需求的恢复。建议更加密切的关注需求端的动态变化。
7.流动性:
2023年12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5%(前值为9.4%),增速连续第4个月小幅回升。11月社融增量为1.94万亿元,同比增加约6342亿元。从分项来看,人民币新增贷款1.1万亿元,同比减少3351亿元,而政府债券融资新增6342亿元,同比增加6470亿元。主要增量的来源为政府债券融资,而实体经济信贷反而成为拖累项。这是宏观环境有效需求不足情况下的典型特征。
12月居民信贷新增2221亿元,同比增加468亿元,在去年同期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这一增量并不显著。而且居民端信贷主要集中于短期贷款,短贷同比增加872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同比则减少403亿元。进入2024年后,房地产市场并未见触底,反而销售量跌幅仍在扩大,截止1月12日,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42.98%,相比12月的-10.41%再度扩大。当前居民购房信心已不再简单是地产政策的问题,而是对于经济前景和收入预期的问题。在信心明显恢复之前,房地产市场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复苏。。
8.景气度:
1月制造业PMI为49.2%(前置为49.0%),连续第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但环比有所上升。从内部结构来看,生产指数为51.3%(前值为50.2%),新订单指数为49.0%(前值为48.7%),生产端连续第8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而需求端连续第4个月位于萎缩区间,供需之前不平衡的状态仍未改变。但需求端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新出口订单触底回升,1月为47.2%(前值为45.8%),近几个月非官方PMI连续录得荣枯线以上读数,或表明沿海地区部分出口型企业经营情况有所好转。同时随着美国经济可能转向补库存周期,外贸增速或迎来一定支撑。
从不同规模企业的情况看,大型企业PMI在1月录得50.4%(前值为50.5%),中型企业为48.9%(前值为48.7%)。小型企业景气度为47.2%(前值为47.3%),整体格局仍是倾向于大企业扩张而中小企业收缩。需要注意的是,小型企业PMI走势与非官方PMI有所分歧,或表明外向型出口企业结构性好转,内向型企业仍面临较大压力。
1月24 日,央行举行国新办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2 月 5 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 1 万亿元。潘功胜指出,我国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为 7.4%,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央行相比,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这是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的一个有效工具。从 1 月 25 日开始,央行将把提供给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由 2%下调到 1.75%,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推动信贷定价基准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
1月24 日,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资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是继续构建定位清晰、梯次发展的上市格局。推动企业按照“做强做优一批、调整盘活一批、培育储备一批”总体思路,稳步做精增量,把优质的不断向资本市场输送。二是持续发力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将跟证券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加强沟通,合力推动央企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三是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
1月26 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召开会议,部署推动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会议指出,要按照公平公正原则,筛选确定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部机制,明确工作规则。对符合授信条件的项目,要建立授信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同日,住建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会议指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快落地见效,第一批项目“白名单”预计将于 1 月底前落地并争取贷款。会议强调,项目有序开发建设,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针对当前部分房地产项目融资难题,各地要以项目为对象,抓紧研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资需求。
私募策略表现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