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灵均阁主第 121 期分享
作者 | 破军
1927年2月16日。大雨。香港。
鲁迅先生向到场听取这次演讲的人致以感谢。然后他说,这次演讲的题目是《无声的中国》。
“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大家知道,是要用文章的,然而拿文章来达意,现在一般的中国人还做不到。”
“虽然能说话,而只有几个人听到,远处的人们便不知道,结果也等于无声。又因为难,有些人便当作宝贝,像玩把戏似的,之乎者也,只有几个人懂,结果也等于无声。”
“人是有的,没有声音,寂寞得很。人会没有声音的么?没有,可以说:是死了。倘要说得客气一点,那就是:已经哑了。”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我先前一篇说京东和杨笠的文章里提到,一位 00 后女同学用鲁迅先生《无声的中国》里一段名言来类比杨笠的行为。
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开窗派属于温和折中的寻求进步,而拆屋顶则比较激进吓人。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正是有了拆屋顶派作为对比,开窗派才能比较轻松的达到目的。
杨笠在脱口秀上的表演,可以认为是拆屋顶,引发关于女权更强烈的讨论,引起更广泛的重视,或许结果就会更快到来。
刚刚提起文学革新,就有反动了。不过白话文却渐渐风行起来,不大受阻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就因为当时又有钱玄同先生提倡废止汉字,用罗马字母来替代。这本也不过是一种文字革新,很平常的,但被不喜欢改革的中国人听见,就大不得了了,于是便放过了比较的平和的文学革命,而竭力来骂钱玄同。白话乘了这一个机会,居然减去了许多敌人,反而没有阻碍,能够流行了。鲁迅先生这次《无声的中国》演讲的核心主要是废古文、倡白话文。
鲁迅先生描绘那个时代的弊病,说古文是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可怕遗产。他说的其实不是古文本身,而是一种压制。
人民不敢发声,人民难以发声,人民发声了别人也不懂。人口虽亿万众,然万马齐喑。所以,那是一个无声的中国。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
我们知道 20 世纪初那个年代是经历维新,到革新,再到革命,巨大社会变迁的特殊年代。
虽然清朝统治被推翻,但新生的民国政府并未能有效解决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政治腐败、军阀混战、民众疾苦等现象层出不穷。普通百姓的声音愈加微弱,许多人被迫沉默,失去了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发声的勇气。民众的低弱与无声不仅是外部环境造成的结果,更是深层次文化和思想上的压制。这种无声不仅是个体的哑化,也是整个民族的裹足。所以,在枪炮主战场之外,文化、思想在冲刷涤荡。文学革命、五四运动、新青年杂志、文人作家,都在努力开腔。很多报纸期刊涌现,很多文人也开始频频发表作品,白话文逐渐流行。先前有一次闲聊,有人问,为什么大陆和台湾都说普通话,语言能够共通?普通话一词在清末就已被语言学者使用,据考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表明“官话”的普及,“国语”一词是鸦片战争以后提出来的。1909年(宣统元年),江谦正式提出把官话定名为“国语”。后来中华民国政府提出推广国语的政策,普通话由此逐渐成为官方语言。现在,想要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大家知道,不只可以做文章了,还可以写公众号、写知乎、写小红书、拍短视频发到抖音、快手、短视频、b 站……有条件的可以写书、拍电视、拍电影、排节目、讲脱口秀……甚至,代表我国发声体系出海的TikTok,因为实在太方便发声,被欧美用各种姿势吊打封杀。确实有大量优质的内容,人文、风景、感情、科学、知识、娱乐、时政、家庭……但,也有很多是在制造垃圾,这也不可否认。太过于聒噪和大胆会引发封号,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在很多事情无法马上改变的时候维护社会良好运转。虽然我的文章也被删了好几篇,但我能理解为什么被删。只是,有很多渠道、方式、形态能持续发声,人们敢于发声,总是好的。有些人常常谩骂没有言论自由,但常常忘记,自己和别人争论时,恐怕也恨不得拿一支 502 把人家的嘴巴缝上闭嘴。何况,社会规则的运行面前,有无数张嘴在叽呱叽呱地聒噪。张小龙说,每天有几亿人在教我怎么做微信。然而呢?“幼稚是会生长,会成熟的,只不要衰老,腐败,就好。”
灵均阁主(破军),浙大硕士,体验过大国企四点半下班,享受过网易阿里福报,星夜兼程、创业维艰,生命热情不减。拒绝油腻,成为一个灵魂有文气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