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10万+文章说余华老师越写越烂

文摘   音乐   2024-10-10 18:44   上海  

关注 ▲灵均阁主▲ 聊一聊,躲一躲


这是灵均阁主第 118 期分享

作者 | 破军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pojun8765)

最近看到一篇 10 万+的文章说余华老师越写越烂,打赏和评论里赞同的人不少。
文章里提到,翻看余华老师新书后的感受是:居然拉胯到如此平庸的地步。
这可是写出《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经典神作的大作家啊。
不仅余华老师,连带着 80 年代最优秀的作家们,包括余华、莫言、苏童、贾平凹,“ 都在全面断崖式走向拉胯 ”。
举例:余华《文城》、莫言《晚熟的人》、苏童《黄雀记》、贾平凹《暂坐》。
文章作者发问:怎么会烂成这样?
然后开始尝试解答:因为他们不再痛苦
文学有一种特殊性,它最好的组成材料不是才华天赋,而是痛苦。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内心痛苦的集合。
读文学,其实就是读作者的痛苦。痛苦成就文学。当一个作家最好的条件是有个不幸的童年。
余华这批作家曾经痛苦,对社会、人性、命运感到痛苦,但这些痛苦现在稀释流失掉了,就像失去了肌肉的运动员。
在一定意义上,我认同作者的观点。我曾经有过类似的论述,但我将文学替换为艺术,将痛苦代换成孤独。
我问自己的问题是:艺术家们,有共性吗?
我这样回答自己:艺术家们的共性是,他们创造艺术品的阶段,是孤独的
这世上的热闹,大多源自孤独。每天数万游客涌进卢浮宫,热闹的人群欣赏着《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和《断臂维纳斯》惊世骇俗的美,但确实是艺术家们在无数个孤独的日夜精心绘制和雕琢而成。
维也纳金色大厅能容纳两千名听众,然而不管演奏作品的主题是欢乐还是悲伤,最终跳跃着挤进听众耳膜的,其实都是孤独主旋律,是几万小时的弹奏和数不清夜晚的创作,也是手指上无数次结茧又脱落后形成的疤痕。
艺术家的才华,大多来自孤独,艺术家年轻时千万个日夜颠倒的孤独化作惊才绝艳的作品。然而成名后,他们站在聚光灯下和人们挑剔的目光中,就容易脱离孤独,脱离专注,难以创作出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
当然,也有艺术家,终生都处在孤独的痛苦状态,甚至在孤独中死去,例如梵高。马尔克斯晚年的《苦妓回忆录》,也是对衰老痛苦的终极表达。
但我想把我们所说的文学缩减到一个很小的纯文学领域,甚至是社会严肃文学的范畴。
文学的疆域很广阔,类型多种多样,题材丰富繁多,立意千差万别。
有文学作品抨击时事、剖析人性、家国情怀、抗争命运,有文学作品却为传播知识、讲述故事、提倡美德、弘扬文化。
纯文学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刻反映现实与人性,揭示社会和生活真相,最高境界是可以雅俗共赏,既有思想性、艺术性,又有故事性、娱乐性。
然而,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有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这样终极崇高的文学理想的。
在纯文学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大众文学形式,追求群众趣味、消遣性和娱乐性。
比如,武侠传奇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政治宫斗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
他们的目的或许不是表达痛苦,而是传播快乐,不能将他们排除在外。比如,《明朝那些事儿》是文学作品,可是它传递的只是一种从其他角度看待历史的过程。
文学殿堂里,除了鲁迅、矛盾、老舍,还有金庸、古龙,还有当前明月、天蚕土豆。文学本身没有阶级之分,只不过作品确有立意的差异、境界的深浅和质量的高低。
不必苛责任何一位作家。曾经写出神作,不意味着还能持续写出佳作。毕竟,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可遇不可求有些人将毕生才华,凝聚为一部作品,比如《红楼梦》、《追忆似水年华》、《飘》……
一个作家的生存背景、情感状态、观察力、表达欲、才华天赋、文字功底、共情能力,永远在高深莫测地变化中。
一部作品,只是这个作家在某个对其而言无比珍贵的时期里,某种特殊身心状态写下来的意识凝聚物。它所传达的东西,除了作者本身,读者并不能百分百理解,自然有人会喜欢,也会有人厌恶。
不评价任何作家,只表达对作品本身的好恶。
坦白说,我现在不看余华、莫言他们的书了。并不是觉得他们的书不再好了,而是觉得他们书里传递的内容,或许不再是我所需要的了。
曾经,他们或许在传递痛苦或者孤独,那种痛苦或孤独是我在那个年龄阶段所共情的,而现在我的瓶子已经满出来了。
痛苦、不公平、落后、贫穷、人性、善恶,成年人的生活经历已经足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了,不再需要作家的传递。
这是你我生活中亲身经历和承担的切肤之痛,而不是一个作家经历了自己专属的痛苦后写成几十万字,试图向你传递的那种间接感受。
我写不出文学巨著,但感受疼痛和理解生活,还是能够做到的。
文学艺术,源自于生活,但生活,更加真实客观,更加触手可及。

以上。
都看到这了,点赞、转发、在看,三连支持一波呗~

end



灵均阁主(破军),浙大硕士,体验过大国企四点半下班,享受过网易阿里福报,星夜兼程、创业维艰,生命热情不减。拒绝油腻,成为一个灵魂有文气的男子。

灵均阁主
灵均阁主,浙大硕士理工男,十年IT生涯,体验过大国企四点半下班,享受过网易阿里福报,也曾经星夜兼程创业维艰,唯有音乐、电影、阅读和写作的热情不减。拒绝油腻,希望成为一个灵魂有文气的男子。文字,自有其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