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7月重新梳理课程及团队建设方案以来,“专业写作基础”课程已持续高质量建设两年半。从2023年秋季学期首次开课至2024年秋季学期,三个学期共有58位优秀教师承担了110个班、3188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在学校教改项目的支持下,课程组协力研讨课程目标定位、修订课程大纲及优化教学内容,不断从问题中总结经验,迭代升级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已基本实现学校在2024年初制定的建成优质“专业写作基础”通识必修课的要求,并为2025年春季学期全覆盖2023级首批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什么是“专业”写作?
“专业写作基础”课程是为了践行电子科技大学新工科教育理念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肩负着打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重任。与普通写作不同,“专业”写作为理工科学生“量身定制”,课程以学术论文、科技论文、报告、专利等写作形式为载体,强调专业调研与分析能力、对复杂专业技术内容的清楚解析能力以及对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归纳的能力,着重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逻辑思维,使学生在未来的深造及科研型学习中懂得专业表达、能够进行研究型输出,在未来的职业发展、社会交往中展现良好的写作与沟通能力。
孔令讲副校长调研优质“专业写作基础”课程建设情况
哪些老师讲这门课?
为实现课程高质量建设的目标,课程组面向全校选拔优秀教师。在最新的师资准入条件里,需同时满足扎实的科研写作能力、优秀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对教学的热忱三项“门槛”条件才能进入试讲环节。经过两次师资筛选后,目前课程组已汇聚了81位优秀教师,包括国家高层次人才、知名教授及优秀青年教师。他们来自16个不同的教学单位,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为课程建设带来了不同的视角。
图1 课程组教研系列活动之
“专业写作基础”怎么教
近一年来,团队成员在教学和科研领域深耕细作,荣获多项荣誉。如,苏元章老师在教学创新大赛省赛中获二等奖;武刚和苏元章两位获成电本科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奖;黄明老师获2024年2DM新锐青年科学家奖;崔家喜、邓光伟、白赛三位老师获成电引才育才先进个人;李晶晶、李小龙两位老师获成电先进科研工作者等。团队教师的卓越教学和专业实力为写作课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如何实现优质教学?
为达成优质通识必修课的建设目标,课程团队的建设解决了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确保跨学院、跨学科师资团队以统一的目标高质量开展教学,二是如何在大规模学生必修的情况下保证课程质量。
图2 课程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会
图3 课程组教研系列活动之
“不同专业的写作课怎么教”
通过定期举办集体备课会与教学培训,课程组团队对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形成了一致共识。区别于文学写作,面向理工科交叉研究型创新人才对科学表达与写作能力的需求,“专业写作基础”一定是一门“有要求”的课。课程组老师们遵循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虽然依据自己的学术特长讲授不同主题内容,但始终围绕逻辑思维与科学表达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底层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师生跨学院的教学与选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2024年,课程组举办了一系列教研活动,包括“AI助力文献检索”讲座、“Scopus AI辅助教学”讲座、与清华开展校际交流以及常规备课会等,探索教学新路径,提升团队整体实力,实现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图4 图书馆杨颖老师为“专业写作基础”课同学
讲授信息素养
图5 课程组教研系列活动之
“AI信息检索助力写作课”研讨
图6 课程组教研系列活动之
与“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开展校际交流活动
借鉴国内外高校开设通识写作课的经验,在教学模式上,“专业写作基础”以小班制、主题式、高频互动开展教学,以科技前沿与热点技术激发同学们学习专业写作的兴趣,以范文解读示范专业写作与科学表达的逻辑,以覆盖每位同学的习作评讲解决“学写作”过程中的“个性问题纠错”,让每位学生都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课程虽然只有1学分、16学时,但老师和学生的投入远不止这些。学生在完成指定专业文本阅读后,还需按主题分类调研并开展精读,在教师多轮互动指导下,完成从习作选题、初稿修改到终稿汇报的写作能力训练。每位老师平均批改文稿的字数超过1500字/学生,课外与课内时间投入比超过3。此外,课程组还试点了多项教改课题,如模拟国际会议的课程教学实践、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以及科研育人项目融合的课外朋辈工坊等,并围绕“大语言模型与通信网络”、“量子计算与数学难题”、“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等主题,形成了一批特色课程,覆盖全校的公选课也成为同学们抢课的热门。
图7 “专业写作基础”课的刘海波同学
分析写作课学习经验
图8 “专业写作基础”课程特色实践活动
之模拟国际会议
图9 模拟国际会议环节中
教师与学生进行海报交流
“专业写作基础”课程团队的教师积极参加国内的教学研讨会并宣传课程建设情况,已引起国内众多高校同行的关注。《写作》编辑部主任、武汉大学宋时磊副教授在《中国大学教学》2024年第7期所著文章中特别提及了电子科技大学开设专业写作课程的实践情况。课程团队教师先后四次在全国写作课相关会议上介绍课程的开设情况。通过向国内优秀同行学习取经,课程团队的教师一直在思考:面向未来理工交叉、AI赋能的新时代,如何让“专业写作基础”课助力同学们在探索专业知识的道路中前行。因此,课程组正在联合国内研发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高等教育的相关企业,开发并测试“专业写作基础”课AI助教与AI学伴等新的教学手段。
图10 2024年5月,项目主任武刚老师受邀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写作课会议”
分论坛作主题发言
图11 2024年11月,项目副主任苏元章老师受邀在同济大学举办的“数智时代写作素养与高校通识写作课程建设”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
推荐阅读
通知 | 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报名通知
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系列举措优化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全新核心通识课程体系|走进“创新思维与创业教育”“生命健康与心理发展”
全新核心通识课程体系|走进“工程教育与实践创新”
- END -
本期主编 | 余稼俊 孟雅琪
责任编辑|陈卓瑶
审核|覃庆国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联系小编授权 | 诚挚欢迎留言投稿
学习 | 分享 | 阅读 |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