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群星科幻小说集》序

文摘   2024-07-19 10:56   四川  


《群星科幻小说集》序

曾勇 教授




在大多数孩子的童年时期,或多或少都有被科幻小说和电影吸引的经历。只是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的这一代人,童年和少年时期正处在动乱年代,科技工作者连同其他知识分子,都被归于“臭老九”。除了收音机反复播放的“高大全”式小说,坝坝电影来回放映的样板戏,哭哭啼啼的朝鲜卖花姑娘、“听说去年挣了六百工分”的朝鲜劳动姑娘,飞机大炮的越南新闻简报,莫名其妙的阿尔巴尼亚脚印、“我要亲自开开家里的电灯,噔儿!”的阿尔巴尼亚梦想,地道战、地雷战等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备战备荒,上山下乡、人定胜天的志气,以及老人、大人们悄悄在家提及、后又因偷听者不胫而走流传出来的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和嫦娥吴刚等片鳞半爪的神话,还有晚饭后月黑风高之际,在教工食堂门口席地而坐,听转业军人的食堂大叔号称亲身经历、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故事,以至于半夜起床小解,都要一边高喊“鬼来了”壮胆,一路狂奔至筒子楼公共茅坑,完全无视革命大院的长辈们被吵醒后的咒骂……科幻几乎就是空白,或曰沙漠也不为过。我至今还记得青年时期,叶永烈老师的科幻作品风靡全国的景象。后来我才知道英国科幻作家威尔斯、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等科幻大师的名字,不过那已过了我对科幻着迷的年龄。虽然《大西洋底的来客》、《星球大战》等横扫各家电视机和各家电影院的科幻影视大片仍然能够吸引我,但那种内在的激动已余音袅袅、渐逝而去。

所以,我既没能成为一个科学家,也没能成为一个发明家,只成了一个“色迷半吊子工程师”(SQEs:Semi-Qualified Engineers),是为终身遗憾。只是大学选专业时,我想学建筑,父亲因为专业的偏好,想让我学无线电或计算机,僵持不下时,我想出了他和我都不了解、有想象空间的自动化,某种程度上也带点科幻的成分。于是,我的大学专业就这样妥协而成。事后来看,“姜还是老的辣”,我差不多错过了信息时代,也几乎跟不上智能时代。不过,从本科阶段的控制工程,到硕士阶段的系统工程,再到博士阶段的管理工程,继而博士后阶段的金融工程,再趋近于工作后期的工程教育,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线索,牵引着我探奇的幻想,去浮光掠影了解世界的万千气象,领略人类智力的奇幻创造。去年,成都承办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我作为成都市科协主席,也参与其中。看见全世界那些“幻迷”如痴如醉的神情和极具创意的作品,我的遗憾又增添了一缕遥远童年的回声。我太太因比我小几岁,倒是在她青少年时期经历了科幻的春天,由此成为了一个终身的科幻喜爱者(诚如她所言,我们看的电视都不在一个频道),并在她退休后的第二春中,把科幻的种子融入了她玄幻的厨艺,以及(“女人就算再进化五千年,永恒不变的,仍是那熊熊燃烧的”)“八卦之魂”。不知是否遗传的原因或传承的后果,我家小曾也把那科幻的基因,撒播于蚂蚁宫房的幻想天地和俗世人物的八卦传播。

因此,让我来为科幻小说集写序,着实有些勉为其难。但我毕竟是一个工程教育工作者,我清楚地知道科幻对于理工科学生的意义,科幻是想象力培养的重要媒介。能够为科幻的魅力和实践鼓噪呐喊,是我的幸运和责任,也可弥补我青少年时期的缺憾。我要非常感谢刘惠教授在老师们的启发下,倾心组织的《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组,在这门为通识核心开窗之课的基础上,成立写作中心,开设科幻创作班,创办科幻文化节,携手《科幻世界》举办科幻写作训练营,在最富于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张力的科幻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特别是何敏老师,在课程组和外语学院的支持下,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之余,牺牲了所有的业余时间,以一己之力和育人激情,扛起了指导学生科幻写作的重任,并亲笔创作以示范学生。我为学校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动和自豪,岂有不尽一份微薄之力之理?

而且,以我自己的阅读偏好,还藏了一点私心。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弗拉基米尔∙纳波科夫,以其蝴蝶般幻彩的语言、精妙绝伦的奇幻文体、挥之不去的缕缕乡愁著称于世。他童年时期,痴迷于威尔斯的科幻小说,熟读史蒂文森的《金银岛》,这都可以在他成年后的作品中找到隐秘的痕迹。另一位我最喜欢的作家,融典籍和哲理于一炉的幻想小说大家、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先河的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少年时期也着迷于科幻、侦探和幻想故事,这些养分滋养了他风格形成之后的作品。两位大师晚年都定居于风光迤逦的瑞士,并在那里与世长辞,也许是那里的景色才能与他们的灵感和心境相配吧。中国文学的最高经典《红楼梦》,也是以幻想的神话开篇的。所有的文明,都是以现实和憧憬升华的幻想起步的,无论中华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还是印度文明,人类之所以繁衍进化,离不开幻想。因此,幻想,是人类文明的肇始;科幻,是科技发展的播种机和牵引力。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就是将科幻变为现实的历程。

科学家、发明家与工程师共同创造未来世界。然而,未来世界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对未来的想象和憧憬。想象激发创新,想象和创意,正是今天工程教育应着力熏陶和培养的素养。通过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和未来世界中的可能场景,捕捉学生兴趣,将知识从学科壁垒中释放,对已知事物和已有经验进行拆分、重组和再造,从而唤起好奇、激发潜能,形成卓越工程创新人才成长的内驱力。每一种从无到有的重大发现和创造,都要借助想象力在头脑中构思和迭代,再诉诸于实践的验证和成型。新的生产力的“新”,是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也是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方法与创新成果。

科幻是科技与想象碰撞的火花,是科技创新呈现的载体。科幻小说中的世界架构惊奇而迷人,通过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和工程的创造,人类构建了不可能之世界。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正是我们科技工作者需要的创新力。倡导和繁荣科幻创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空间,尝试探索各种新的可能性。这是一种科技与人文素养的融通培养,让学生对现有技术和工程进行超越性想象,以未来场景的模式,去感知、认知、想象、体验自己创造的未来世界。

过去数年,科幻创意写作之花在成电生根、发芽、开花,在师生们的不懈努力下,有了这本《群星:成电中短篇科幻小说选》。祝贺老师和同学们!也希望将来成电师生的科幻作品,既丰幻想味儿,更具科技范儿。事不求易,事不避难,强国有我,让想象引领成电学生走向广阔的未来世界!

推荐阅读

曾勇:通识教育之于工程教育

学校受邀参加新文科建设研讨会并作主旨报告

曾勇:工程教育与学科交叉

通识课程优秀作业丨徐君仪:自动跟随底座的设计与实现

- END -

本期主编 | 陈珂羽 孟雅琪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联系小编授权 | 诚挚欢迎留言投稿

成电微教务 | 用心服务

学习 | 分享 | 阅读 | 交流

成电微教务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