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
为进一步推动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组织开展了2023年“核心通识”课程和“专业写作基础”课程学生优秀作业评选,最终评选出31篇“核心通识”课程优秀作业,9篇“专业写作基础”课程优秀作业,28位通识课程优秀作业指导教师。
本期刊登“核心通识”课程优秀作业二等奖获得者尹晨铭同学的作业。
尹晨铭
计算机(网安)学院计算机类2023级本科生
作业题目
植物生长进了我们的生活
指导老师
邓科君
课程名称
人类文明经典赏析
开课学院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教师推荐语】植物作为星球上独立的存在,有着自己生存的策略。作者从植物的视觉,来观察植物的哲学和人类社会的哲学异同颇有趣意,在探索自由的追求上各自不同而又都灵巧可爱,人和自然本为一体。希望作者能在今后的道路上践行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目标,推动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的理念。
植物生长进了我们的生活
——人类文明经典赏析期末论文
摘要:植物是自然界的杰作,以其独特的生存智慧与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植物通过其他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展示出其独特的智慧。它让我们思考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探索人与植物之间的联系。虽然植物的生存方式与人类不同,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反哺自身。我们也在致力构建与植物和谐共处的世界。植物——这个大自然的杰作,以其杰出的生存智慧,从远古时期繁衍至今,与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而神秘的星球上。在植物的世界里,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启示等待着我们的发掘。一直以来,我们人类与植物共生共存,植物作为生产者直接或间接地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给予了我们许多的灵感与启示。
一、从种子中萌芽
或许你很难想象,我们的生活早已和种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即便我们并不能常常见到它们完整的模样,它们依然在默默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种子不仅仅是植物的原始形态,是参天大树的源头,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谈起种子我们会想起什么?胚根、胚芽、胚轴?黄豆、绿豆、豌豆?事实上,这些只是种子的一部分,更多的种子早已在各种不为人知的地方悄悄陪伴着我们生活。 咖啡因并不是为了讨好我们而诞生于可可中的,恰恰相反,咖啡因的出现正是为了赶走那些讨人厌的昆虫和其他有害生物,顺带为种子构建了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环境——从胚乳中渗出的咖啡因会抑制杂草的生长与其他种子的萌发,维护了一块少有的清净土壤[1]。当然,咖啡因的作用也远远不止“提神醒脑”这么简单。事实上,咖啡因出现在多种饮品中,包括但不限于热可可、巴西瓜拉纳苏打水和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2]。咖啡文化也早已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工作与业余的一部分。在国外,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咖啡馆也承担了类似国内“茶馆” 的职责,成为亲友小聚、诗人会面、哲学家思考与政治家集聚的风水宝地。如今的咖啡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而早已不只是一杯小小的咖啡。或许可可费尽全力制造这种生物碱时并没有想到,它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只是想多杀死点昆虫与真菌,获得更强的竞争力罢了,却没想到它会被人们拿来制成一杯又一杯温热的咖啡,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给予人们触手可及的温暖。 当我们再换个角度看向种子,或许我们又会有新的发现。从种子出发,植物也在逐渐突破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思想观念,以温和而开放的态度告诉人们——当我们谈起空间、谈起世界时,绝不能忘记是谁占据了最广袤的土地。法国当代诗人弗朗西斯· 蓬热 (Francis Ponge) 就声称植物没有头颅:“离开我的头, 下降到生命的关键位置……距离地面以下几厘米”[3]。这个结点就是种子,由于它的萌芽生长,“使分支向下和向上,在土壤深处挖洞,从黑暗中走向光明”。这就意味着,曾经被形而上学宣称为根源的头或根,并非植物的起源,或者说根本没有起源,根和花都变成了中间的延伸,“与理想主义对花的精神和根的唯物主义特权形成鲜明对比”[4]。植物以其独立意志与精神向世人反抗着现代主义的哲学框架,驳斥着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植物的哲学是有根的,它发源于自然;植物的哲学也是循环的,它生于种子,落于种子,依靠种子繁衍族群,生生不息。一株植物是从种子开始的,而它是我们生存的养料,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催化剂。二、“树在生活上”
现代主义追求自由,那么问题来了,植物自由吗?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植物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当一只鸡、一头牛、一头猪或任何其他动物收到攻击时,它的移动能力让它有了多种选择:逃跑、飞行、爬树、滑入洞中或奋起反抗。另一方面植物是静止的。它们的命运是待在原地,默默承受。[5]植物无法像动物一样移动,因此它们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它们很聪明,知道如何利用温度、光照、pH值和降水等环境因素辨别霜冻、烟雾、热量、昼长等等环境因素,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植物没有移动的自由,但它们可以把环境中的一切为己所用,享受着环境,肆意生长。而植物对自然的关系也是相互的,植物感受周围环境并做出一些应激反应,同时,植物也在默默改造着环境,把不适宜的环境改造成适宜自己,充分利用好环境的可变性与自由性,不寻求“上帝”,而是依靠自己脚踏实地地做。在很早以前,小小的蓝藻担起了改造大气的重任,直到现在蓝藻依然是生物圈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世界各地发光发热。自然的自由性同样赋予了植物本体存在的自由,因为植物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借代关系,“植物不仅仅是自然中的一种事物,而且是反映自然的一面微型镜子”[6]。所以,植物可以独立存在,具有本体论上的自由而不必依附于其他意象。植物自由的第二个表现是,由于植物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反而为其留下了自由的空间。因为在植物的生命中,目的论的缺乏一直被归因于本体论的缺陷或不完善,你无法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预料会发生什么。在医药、营养、庇护和其他自然用途被投射到植物的情况下,植物的目的论更是无从谈起。正是因此,植物便具有了一种逃脱形而上学对自然赋予统一秩序、原则的暴力,植物也由于被驱逐于自然目的论之外而获得了自由[5]。最后,植物自由的第三个表现是冷漠的存在自由。尽管玫瑰的刺与苹果、 桃子微毒的籽粒,无疑是允许植物保护自己的一些最简单的机制,但这些独立的事实不应削弱本体论上对植物存在的漠不关心。植物的自由脱离了人类世俗价值观的限制与约束,而仅仅是为其自身服务的,其存在是为了其自身,而不是为了上帝或是其他的东西,这就构筑了植物自由最坚实的城墙。植物自由是冷漠的,它并不关心人类的社会斗争、家庭伦理,它只是兀自生长。但也正因如此,“植物的纯真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都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被植物欺骗,植物没有解放人类,而是加剧我们的苦”[6]。 总之,假如说“生活在树上”是对人类社会束缚的解脱,那么以“树”为代表的植物所体现的自由便是对世界本身的解脱。三、结语
植物与人类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植物伦理的角度来看,植物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植物也赋予了人类许多伦理价值,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公平正义等。
总之,从植物的视角思考人类文明与环境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能为我们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在面对全球性挑战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植物的价值和作用,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目标,推动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索尔·汉森. 种子的胜利:谷物、坚果、果仁和核籽如何征服植物王国,塑造人类历史 [M].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21:161, 150-151.
[2] D'Amato, A., E. Fasoli, A. V. Kravchuk, and P. G. Righetti. Going nuts for nuts? The trace proteome of a Cola drink, as detected via combinatorial peptide ligand libraries. [J].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2011, (10):2684-2686.
[3] Francis Ponge, Nouveau Recueil [M].Paris: Gallimard, 1992:109.
[4]Michael Marder, Plant-thinking: A Philosophy of Vegetable Life [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63,120.
[5] 刘坛茹;胡友峰. 植物生态伦理的后人类维度——对迈克尔·马尔德植物哲学思想的一种考察 [J]. 天府新论, 2023, (05):63-75.
[6] Nietzsche, The Will to Power, Walter Kaufman and R. J. Hollingdale Trans. [J].New York: Vintage, 1968:148.
本期主编 | 蒋天琪 肖榆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联系小编授权 | 诚挚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