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为民服务的第一线、最前沿。近些年,“小马拉大车”成为困扰基层已久的一道难题,严重影响基层治理效能。作为泰州市姜堰区大伦镇党委书记、区镇人大代表,我深知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抓好基层减负不能只减负担,更要从根子入手,实现赋能增效。为此,我和大伦镇党委政府各位同志一道,立足实际,探索从减负、赋能、增效三个维度入手,让基层治理“车轻马壮”路更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做了乡镇党委书记后,我真正对这句话有了切身之感。“书记,我一个人要负责6个条线的工作,同时兼任网格员,摸排工作需要的信息,到镇上对接工作,入户走访宣传,帮助协调矛盾等,除了这些日常工作外,还要处理很多突发任务,忙得跟陀螺一样,从早转到晚。”在调研中,运粮村某村干部这样跟我反映。听完她的话,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基层干部总是在“负重前行”,真的不容易,怎样才能最大程度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做到真减负减真负?为此,我与全镇15个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谈心谈话。“太多工作最后全是村里的责任,我们忙不过来,也忙不好”“考核压力很大,考核任务很重”“村里的事情太多了”……在谈话中,大家纷纷倒起了苦水。经过梳理分析,我决定从明晰村级权责、优化对村考核这两个痛点入手,靶向整治、精准施策,切实提升“减”的成效。当我向村党组织书记们传达姜堰区村级组织主体责任、协助办理事项准入、负面事项“三张清单”时,他们纷纷表达了感激之情。但在执行过程中,又有村干部、人大代表反映,有些协办事项专业性太强,村里有点“接不住”。针对这个问题,我与班子成员研究后,决定探索实施“村级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比如安全生产,各村只需将发现的问题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向镇应急管理部门报告,甄别、整改、“回头看”等一系列后续工作均由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为村干部减负的同时,又最大限度消除了安全隐患。为了释放村干部的考核压力,在充分调研论证后,我们取消了不适宜村级组织承担的工作8项,整合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多个专项督考,构建了“多考合一”的“一次考核”模式。土山村村支书向我反映,为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全体村干部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如果按照“统一”的考核办法,到年底肯定是“吃力不讨好”。为此,我们决定对考核方案再次进行修改,引入个性化标准。后来,我去土山指导特田创建工作时,发现村干部个个干劲十足,现场热火朝天。“书记,现在我们的负担减少了,更有精力抓好特田创建这件事关村庄发展的大事。”看着村干部们昂扬的劲头,我知道,我们肯定减到了真负。基层干部是基层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状态影响着基层的方方面面。自任职以来,我持续在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上下功夫,坚持既给责任也给权力,既给担子也给温暖,让更多人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推进自身价值与基层一线的“双向奔赴”。到任伊始,我便着手抓好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在与班子成员探讨时,分管农业的负责同志告诉我,镇农业农村部门干部断层比较严重,年轻同志经验不足,难以独当一面,很多工作还只能靠老同志来干。在后续的调研中,我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从“源头”储备“活水”势在必行。之后,我们迅速实施了“星伦计划”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储备镇村后备干部66名,同步组织开展了中层干部“问政”“砺精兵 提素能”干部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基层后备干部能力素养得到了提升。基层干部有“奔头”,干事创业才更有“劲头”。围绕提升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我牵头谋划、及时出台了实绩量化考评方案,根据实绩表现评选星级集体和个人,同步运用到考核评优、提拔重用等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荣誉感,我们对星级集体和星级个人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公开表扬,营造了“先进引领、事争一流”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已累计评选9期,涉及集体83个、个人147名,其中33人被提拔重用。同时,我们注重强化待遇保障,在工作之余给予基层干部更多的关心,让他们辛苦不觉苦、身累心不累。聚焦健康关怀,实现了镇村干部健康体检全覆盖,及时提醒多项指标异常的镇村干部注意休息,并安排轮休。今年,我们正式出台干部身心健康日常关爱办法,让健康关怀成为了“日常动作”,全体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更足了。
减负、赋能只是手段,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中去,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才是根本目的。在实践中,我们聚力做好“合”的文章,将基层减负的实效,反映在推动发展的成效中。作为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的“掌舵人”、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我一直在整合资源促增收上想办法、谋措施。2023年,朱宣、申扬等村的党群服务中心空置了部分功能室,为把这部分闲置资源整合利用起来,我与相关负责人共同谋划,决定探索村企联建新路径。我们出台了村企联建指导意见,鼓励引导朱宣、申扬等村以低效闲置功能室入股,与企业合作,开展来料加工,近1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受村企联建思路的启发,我想能否在地域相连、产业相近的村推行联合发展模式?沿着土茆路调研响堂村、茆戚村的果蔬种植产业时,我突然有了灵感,土茆路串联着响堂、茆戚、土山三个村,土山有传统村落、古银杏、护国寺等特色资源,响堂、茆戚两个村有果蔬种植产业,完全能够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三个村拧成“一股绳”,村“两委”互相帮忙,也能减轻工作负担,完全可以在这三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后续经过一段时间的谋划准备,试点工作正式落地。目前,该项工作已经迈入正轨,增收“1+1>2”的协同效应也逐步凸显出来,今年三个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将同步迈入100万元大关。基层事务很多很繁杂,单靠基层干部干不了,也干不好,需要聚合形成全体参与的治理合力。我们积极探索“庭院协商议事”、代表建议办理“五化”工作法等机制,选取沿线党员中心户打造“睦邻小院”,整合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大伦好人”等力量,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共同商讨解决身边的烦心事和揪心事,形成“大家事大家办”的生动局面,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乡镇是服务群众和承办上级任务的最前沿,是打通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落脚点,也是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主阵地。作为大伦发展的“领头人”,我深刻认识到基层减负必须减“繁冗压力”不减“前行动力”,减“形式痕迹”不减“工作实绩”,减“飘浮作风”不减“务实导向”。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更加坚定,基层减负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接下来,我将继续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深化拓展减负成果,带领全体干部更好地为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努力推动大伦发展行稳致远。
来源:《群众》杂志2024年第22期,原题:让基层“车轻马壮”路更畅
作者:薛勇明(作者系泰州市姜堰区大伦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