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代表,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江苏作为中小企业大省,全省优质中小企业入库培育企业超6.5万家,累计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超5万家,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万家,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2000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我们将坚持把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营主体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更大力度培育壮大创新型中小企业,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梯度成长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助力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围绕“1650”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加强创新资源协同整合,不断完善“点—链—面”相结合的创新支撑体系。“点”上引导企业积极建设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聚焦主业实施技术攻关;“链”上引导创新型中小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创新资源,组建以“公司+联盟”方式运行的新型创新载体,合力攻坚技术难题;“面”上发挥典型标杆示范作用,培育建设更多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集聚一批创新资源,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强化高新技术产业、未来产业顶层设计和规划,遴选重点产业赛道和产业领域,引导各地错位发展。建立健全“产业出题、企业答题、市场阅卷”机制,健全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成果转化机构和中试验证平台,推广“概念验证+拨投结合+科创基金”前沿技术产业化模式,解决企业技术供需对接、重大成果转移转化等困难。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建立制度化人才引进培育机制,针对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用难的问题,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加强重点人才计划支持,探索赋予企业引进顶尖科学家用人、用财和技术路线的决定权。探索建立省级层面工业企业发展环境(指数)评估机制,系统评估全省工业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动态监测各地方企业发展环境,发挥评价指数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更好促进各地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的全面优化提升,不断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力度推进降本减负,直击企业痛点,深挖减负潜力,以政府收入的“减”,换取企业效益的“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乘”。针对企业反映的要素成本高等问题,推动土地利用方式从依赖新增向挖潜存量转变,推广“大项目供地、中项目供楼(产权分割)、小项目租赁厂房”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出台电价、水价补贴措施。针对企业反映税费负重等问题,全面深化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持续优化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税费制度,进一步完善支持基础性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税费政策。加大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和价格监测力度,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推动国务院部署的“一件事”落地见效,拓展完成省部署的“一件事”,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实现政务“减负”,服务“增值”。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流程,建立业务技术双轨推进、全流程数据监测等“一件事”改革保障机制。构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无处不在”的新型政商关系,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和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对必要的执法检查设置清单,采取多部门联合检查的方式,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制定执行数据流通规则和标准,加强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推动数据有序流动和高效利用,破除“数据壁垒、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加强涉企统计调查项目管理,避免企业多头填报、重复填报。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扩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机遇,持续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提升“首贷户”占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深化与证券交易所合作,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发多样化金融产品,加快“股贷债保”等金融工具联动,用好“专精特新贷”“苏科贷”“苏质融”“苏知贷”等融资产品,切实增强企业融资获得感。创新全链条金融服务,加强科技金融运用,提高风险评估和信用评价能力,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精准“画像”,创新“商行+投行”“债券+股权”“融资+融智”等金融服务模式,开展政策咨询、市场对接等投融资综合服务,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快速响应企业需求,把金融服务真正做到企业“心坎上”。聚焦中小企业普遍性、基础性公共服务需求,出台进一步加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完善“一网四库三级机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普惠化、便利化、精准化水平。依托“数字工信”,打造“企业之家”线上服务模式,组织开展“一起益企”“三走进”等专项服务活动,发挥全省跨部门政策信息发布平台作用,上线微信小程序,线上线下加强政策宣传贯彻解读,推动各类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完善专精特新服务专员制度,实现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并逐步向创新型中小企业延伸。常态化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好投诉问题核查办理。针对企业反映较多的产权保护、劳动纠纷、监管执法等问题,持续开展行政执法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优化行政处罚权赋权试点。加大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打破政府在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的隐形壁垒,不得对供应商的选定设置不合理条件或歧视性要求,用好用足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招标采购政策,促进政府采购的公平竞争。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治理力度,出台地方性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措施,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工作。
来源:《群众》杂志2024年第21期
作者:卞春阳(作者系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