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星河|名家名宿:王烈

2024-07-13 16:47   吉林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


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建校六十余年的如歌岁月中,一代代长中医人扎根白山松水,坚持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他们学术思想深邃、育人情怀炽热、师德医德高尚,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亮在长中医的历史时空中。

历史厚重磅礴,精神传承不息。学校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人物代表,所展现出的“启古纳今,厚德精术”校训精神,正是长中医人共有的精神内质。结合《璀璨星河——长春中医药大学名家名师名医风采集》书中内容,现开设“璀璨星河”专栏,分享大师名家们的学术思想和高尚精神,以此传承薪火,启迪后人。


王烈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自幼聪明勤奋,有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和中医结缘,要从他母亲生病说起。14岁那年,一天早晨,王烈的母亲发现自己无法排尿,十分痛苦,赶紧叫王烈到镇里去找大夫。王烈走了20里的路才来到镇里,找到了一位老中医,叙述了母亲的病情后,医生当时就开了两味药,竹叶和车前子。王烈当时还很疑惑,难道两味药就能治病?谁知服完药后几小时母亲便能排尿了。看着母亲病愈,王烈在欣喜之余开始感慨中医药之神奇,这也让他对中医萌生了强烈的兴趣。

1947年,17岁的王烈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经由部队推荐,王烈得到了去辽宁省医科学校学习的机会。短暂的军旅生涯把他送上了学医之路。王烈在辽东省立医院从事医疗工作时,看到很多孩子罹患“肿痄腮”,又称腮腺炎。那时,熟知西医知识的他感到束手无策。在焦头烂额之际,王烈请教了一位老中医,老人家给了一个偏方,就是用土豆摩擦水缸旁边的泥外敷患处,效果迅速而明显,这让他大为欣喜,从此对中医更感兴趣。

1953年,王烈被选派到哈尔滨医科大学深造,攻读儿科专业,毕业后,在长春汽车厂医院任儿科医师。在从事西医儿科的过程中,他自学中医中药,并在老中医的指导下应用经典方剂治疗常见病,疗效极佳。1958年,他参加了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期间,他勤奋刻苦,得到了长春市名老中医朱志龙老先生的尽心传授,进一步夯实了他的中医基础。

由西医改学中医并不容易,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王烈常常凌晨起床,读书至深夜,潜心于书海之中,遍览中医古籍。在王烈的枕边,放着他的读书笔记,字数达十万字之多,记录着他几十年来的读书心得。每提及医话医案,皆能论及出处,言之有据,令人信服。由于学习期间成绩优异,王烈获得卫生部嘉奖,调转至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并担任综合教研室秘书。后依次担任首任儿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他坚持突出中医诊疗儿科疾病的特色与优势,励精图治,勇于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不采取西医诊疗,临床病种繁多,儿科疾病亦时有重患,他对西医抢救用药也运用自如,创立了儿科病房开始收治重症患者。

王烈认为,作为现代中医儿科医生,应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同用,才能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他经常说:“我的‘西学中’有两个良方,那就是‘西为中用’和‘不为西缚’。这样就能长足进取,如虎添翼。”



真正让王烈名声家喻户晓的,是他发现了白屈菜在治疗咳嗽中的巨大功效,并成功运用在临床中,进而研发出多种中成药,拯救了无数孩子的生命。

这次重大发现源于1969年,当时全国兴起认、采、种、制、用中草药的运动。他在中药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掌握认采中草药的知识。一次上山采药过程中,偶然发现一颗开黄色花的草药,感觉很特殊,请教同行的吉林省中医药专家邓明鲁教授后,知道这是白屈菜,民间多用它治疗腹泻,需要全株用药。但应用民间草药治疗儿科疾病,最大的难点就是药物用量问题。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王烈沿袭神农尝百草的原始经验,亲身试药,观察药物反应。王烈将采回的白屈菜全株分别熬成100% 的糖浆剂,从10毫升开始服到60毫升,为了进一步观察毒性,王烈一气喝下100毫升,一直喝到唇舌发麻即测出了有毒剂量。经过多次亲身试验和临床研究,最终确定了白屈菜的安全用量,得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一次,一位军人带孩子来找王烈就诊,患儿腹泻长达半月,每日泻下10余次,并伴有严重咳嗽,病情危重,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王烈想到了用白屈菜治疗,给予患儿最小剂量,结果患儿服用3次后,咳嗽先于腹泻痊愈。这次新的发现,让王烈在应用白屈菜治疗小儿咳嗽方面有了新的线索。在总结此例经验的基础上,王烈将白屈菜用于单纯百日咳的治疗,效果显著。

1970年,百日咳大流行,王烈运用白屈菜对500例百日咳患儿进行治疗,其有效率达94.2%,治愈率达71%,其治疗经验于1972年发表在《新医学杂志》。这一研究成果引起国内普遍关注,被多部药理、药物研究书籍所引用,先后两次被载入1977年和2020年的《中国药典》。因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一传十、十传百,前来就诊的小儿咳嗽患者越来越多。为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王烈和科室工作人员在节假日放弃休息,上山采药,经常是“太阳未出上山冈,夕阳西下出林海”,他们将采得的中草药制成各种剂型,应用于临床。

为了更好地研制新药,他早晨提前上班看病人,利用午休及业余时间进行制药观察,摸索经验。3年间,王烈带领科室人员采药2000多公斤,制成糖浆3万多升,治疗百日咳、腹泻及气管炎患儿2万人次。过年过节,王烈独自承担值班任务,曾连续七年除夕夜值班而不能和家人团聚。每当这时他都说:“大家平时工作忙,很少休息,过节了,给他们放放假。” 

王烈认为,学习先贤不应墨守成规,否则势必为飞速发展的现代医学所淘汰,学了不用,用了不进,等于失职。所以他不断研究探索并勇于创新,在白屈菜糖浆的基础上,根据几种常见证型,加入了不同的药物,制成了一号、二号、三号白屈菜糖浆,在治疗小儿百日咳方面具有疗效好、易服用、价格低廉的优点。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研究,王烈带领团队研制出小儿治哮灵、小儿肺热平、小儿白贝止咳糖浆、小儿消咳片、小儿清热灵等5种新药,以及小儿哮咳喘、小儿抗炎灵、小儿抗毒灵、小儿消咳灵、益气固本胶囊、婴儿壮等6个院内制剂,经过多年对数万例患儿进行了临床验证,疗效显著。这些理论与应用,已被国内同行所公认并被纳入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其中王烈治疗小儿哮喘病的经验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的诊疗规范,作为适宜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



在王烈的行医生涯中,他认为只有做到 “一、二、三”,才能成为合格的中医医生。一信,信为首要,中医应用至今,疗效肯定无疑,相信才能潜心学习。二学,应学古通今,中医学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百家争鸣,只有广泛研读中医古籍,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临床实践。三研究,要想更好地发展中医,造福社会,就必须对中医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继承与发展。

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王烈都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严格要求学生。王烈认为,治学严谨为首要,“医不严遗害病家而轻生命,师不严误人子弟而难解惑”。他还倡导“学贵有恒,精益求精,患者至上,学无止境”的良好学风,并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

王烈的高徒,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副主任孙丽平说:“他向学生们提出‘学我、像我、超我’的要求。学我,即学习老师的学术经验、看病思路和方法,不断总结,汲取经验;像我,即像老师一样,思路正确,辨证合理,用药得当,处方严谨;超我,即学习老师经验,不能墨守成规,止步不前,要敢于创新,敢于实践。” 

王烈总是说:“我始终信奉初学中医时老师的教诲,走上这条路,一定要做到一信二学三研究,没有这些,就没有我的今天。”



王烈从32岁开始担任中医儿科临床课教师。授课之前,他经常把教案反复修改完善,有的篇章甚至写十几遍,每堂课至少试讲两三遍。有时候,他还会请别人听课,给他提出改进的意见。 

在指导学生时,王烈更是一丝不苟,严格把关。“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高,我曾因为门诊病历没写好被训哭过。”孙丽平说。王烈对病历的格式、四诊描述乃至标点符号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有一次孙丽平在匆忙中出了差错,病历本被王烈愤怒地扔到了地上。

 “老师布置的任务,每次都要扒层皮!”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主任原晓风对王烈的严厉早有耳闻,甚至因为惧怕,在拜师前还打了退堂鼓。原晓风回忆说,如有临证启发,王烈会“逼着”她及时总结提炼,撰写学术文章;两万多字的论文,王烈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要求她一遍一遍改;如果有人敢在学习上“糊弄”王烈,等待他的必将是劈头盖脸一顿教训。但也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彻夜不眠的夜晚,这些继承人才学到了中医真本领。 

王烈心系全国中医儿科的发展,对中医儿科人才的培养,可以说是倾囊相授。孙丽平说:“王老是个没有秘方的国医大师。”他不仅把自己的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弟子,还经常给全国各地的中医儿科同仁做讲座,进修医生、乡镇卫生院的医生都有机会听他讲实用有效的小方子。多年来,他通过著书立说,举办学术会议、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班等形式,向全国各地、各级医院的中医儿科医生传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成果。他的弟子们也在全国各级学会中把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全国同道和再传弟子,为全国中医儿科临床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医院承办的一次全国基层中医院儿科医生业务培训中,王烈将自己治疗小儿抽动症等疾病的常用方和药量一字不差地传授给学员。他还叮嘱学员:“大家都是各家医院的儿科骨干,经过严格筛选从全国各地赶来,就是想学点真本事。这几个方子你们抄下来背下来,回去好好用,让患者见到真疗效。”他的这种高风亮节赢得了全国同行的尊敬,更赢得了弟子和学生的敬仰。“老师不怕自己的真本事被学了去,反而觉得学会的人越多越好,更多人体验到疗效,才会有更多人信赖中医儿科,这样中医儿科发展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原晓风说。 

如今,王烈讲学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先后培养了30届博士、硕士研究生,国家级高徒12人。他们中7人为国家级、省级名中医,5人为博士生导师。他还有160余名弟子,遍布30个省份,均为当地中医儿科负责人或技术骨干,为保障儿童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助力中医的传承发展,王烈笔耕不辍。至今,王烈撰写和指导学生论文200余篇,编著婴童系列丛书19部,研发新药20种,院内制剂百余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同时,他还积极捐资助学,鼓励后辈。截至目前,个人向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及教育基金会捐赠资金累计400万元,奖励在中医药教学、临床、科研、管理等方面有卓越贡献的教师和学生 。 

时光流逝,王烈教授近70年刻苦钻研中医,诊治数百万患儿,攻克无数儿科顽疾,用高尚的医德和师德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杏林英才,如其所言:“现在我年事已高,但仍会坚持闻鸡起舞,继续教学和临床工作,为发展中医药儿科事业贡献余热。让每一名医生靠杏林真本事吃饭,让本草真疗效说话!这样中医才能代代薪火相传。”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云:“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王烈在生活与工作中亦遵此为则,患者至上,不计名利而立德;医术高明,活人无数而立功;著书立说,传道授业而立言,实为真良医也,正所谓“慈幼广济矢志坚,橘井流芳夕阳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校友会
服务校友 服务母校 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