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星河|名家名宿:云鹏

2024-10-13 21:14   吉林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


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建校六十余年的如歌岁月中,一代代长中医人扎根白山松水,坚持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他们学术思想深邃、育人情怀炽热、师德医德高尚,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亮在长中医的历史时空中。

历史厚重磅礴,精神传承不息。学校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人物代表,所展现出的“启古纳今,厚德精术”校训精神,正是长中医人共有的精神内质。结合《璀璨星河——长春中医药大学名家名师名医风采集》书中内容,现开设“璀璨星河”专栏,分享大师名家们的学术思想和高尚精神,以此传承薪火,启迪后人。









云鹏,是先生身处逆境时给自己起的名字,以展示其不惧艰苦,矢志医学,奋发有为的崇高志向。他是学校早期的优秀教员之一,被评为吉林省名中医。

1911年云鹏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县(今长春市九台区)南波泥河子村一农家。7岁在乡间念私塾,于严师的教导下习文学医,十分刻苦。14岁师事于当地名医冯文一老先生门下,专攻医书。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善思强记,进步很快。16岁拜吉林市万育诊所孙守光老先生为师,开始了艰苦的学徒生涯,白天忙于杂役、碾药、制药,晚间才有机会看书学习。寒来暑往,每天坚持苦读至深夜,习读了《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宗金鉴》等众多医书。反复通读之后,他多能背诵如流,并初识临证,学有长进,三载满徒。19岁又拜名医王子元为师,攻读经典,兼习临证。因虚心求教,勤奋刻苦,颇得恩师青睐,尽得其传,学业锐进。此期间,其家境日趋贫寒,父亲给地主扛活,贫病交加,备受凌辱。残酷的现实更坚定了他学医的志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故更名为云鹏。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发奋读书,精读了《内经知要》《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及各代医书,并经常与恩师一道诊治病人。艰苦的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陶冶了情操,坚定了信念,增强了斗志。功夫不负有心人,21岁时,他通过吉林省警察厅中医考试,获得了中医合格证书,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踏上了独立行医的征途。 

他先后在吉林市“和发号”“天德堂”“大生公”等药店为坐堂医达11年之久,积累了宝贵的临证经验。由于他谦虚好学,医理娴熟,经验丰富,平易近人,被选为吉林市汉医研究会理事。在市里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上,与许多名老中医接触,互相切磋、学习,受益匪浅,更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同时结合临床,又不断地阅读了大量的医籍,技业日精,渐有名气。 

1949年前,西医传入后,中医遭受排斥和打击。他组织汉医研究会经常开展活动,在学术上互相交流,同道间相互勉励、彼此照应,为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积极有益的工作。

1943年,他自设路先诊所,因精通医理,论病透达,辨治有法,医术高超,擅长内、妇、儿科,临证多能得心应手,药到病除,频愈大证,屡起沉疴,故而名噪吉林市。他时刻不忘自己出身贫寒,每遇贫苦病家,均能精心诊治,舍药相助,常救人于危难之中,深受民众称道。远近慕名就医者日渐增多,常有应接不暇之势。为方便患者就医,解除贫苦病人看病难、吃药难的问题,他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参阅大量医书,精选方药,创制了一些具有简、便、廉特点且疗效显著的配方,如配制了健脾和胃、消食理肠的“胃肠保”,宣肺止咳的“止嗽散”,专治小儿咳嗽的“小儿宁嗽散”,专治泄泻的“桂芸散”,治疗郁证的“加减温胆汤”,保胎用的“固胎丸”,外用拔毒生肌、消肿止痛的“绿膏药”等等,颇受患者欢迎,声望日著。 

1948年,吉林市解放,他欢欣鼓舞,深信中国共产党会给人民带来幸福,坚定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党领导的工作中去。当时市政府组织医疗队到敦化边远山区巡回医疗,他积极报名,踊跃参加。他在医疗队中不辞辛苦,走门串户,送医送药,防病治病,热心为患者服务,受到市人民政府的奖励。

1950年,政府号召搞联合,他放弃了自营诊所的丰厚收入,带头响应,毅然献出自己诊所的一切药品、器材,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部分家具,与几位同道办起了吉林市第一个联合诊所,他既负责诊所的行政工作,又做儿科医生,每天废寝忘食,任劳任怨地忙碌着。他将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全部倾注在工作上,诊所逐步扩大。1953年,诊所发展为吉林市第二联合中医院,他主持妇科工作。他在中医界颇有影响,被推选为吉林省汉医学会吉林市分会理事及会长。他主张发扬、突出中医特色,活跃学术空气,鼓励中医带徒弟,使名老中医的经验得以继承和总结。为此曾多次举办吉林市中医进修班、徒弟班,他积极编写教材,亲临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显露自己出色的教学才能、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证经验。

1956年,奉调长春,执教于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主讲《金匮要略》《内科学》《儿科学》《妇科学》等课程,并于课余时间诊病。他酷爱祖国医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培养造就中医人才、发展中医事业呕心沥血,勤奋工作,以极大的干劲和热情投入教学与临床工作中去。学校初建,设备奇缺,人员不足,一切都需自己动手。他日以继夜地翻阅资料,编写讲义,制作教具,绘制挂图,认真备课,一丝不苟。他讲课概念准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析理透彻,引文释义丝丝入扣,语言简练,比喻形象,幽默风趣,引人入胜。他对每个字、词、典故都认真推敲,力求准确,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融入教学中去,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得,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乃至多年之后,他的学生还回忆说“听云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最爱听云老师讲课”等等。



云鹏治学有方,主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他常说:“技术的进步是由浅入深的,学问之道,由近发远,不可浅近不知而专求怪癖。”对初学者嘱其先学中医入门知识,先识其门径,然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但要探其奥旨必细究经典,对经典著作的学习,他主张要在“精读、细究、善用”六字上下功夫。所谓精读,即选择重点篇章及段落熟背、做到出口成诵,应熟背《内经知要》《伤寒论》《金匮要略》的重点条文;细究,即仔细探讨,反复研究以明其意,常谓“经典著作的特点往往是论其概要,言简意赅,节短音长,要学会于无字处求神,虚字处会意,方可识其全貌”;善用,即指坐而能言,立而能行,要学以致用,师古创新,常说“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堪称圭臬,然而必须付诸实践,方能领会其中奥旨,才有可能师古创新,有所提高,有所发扬”。其于临证中极善用仲景之经方,多有加减,效如桴鼓。云鹏反对中西医门户之见,主张相互学习。曾说:“中医、西医,各有长短,当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不但鼓励弟子学习西医知识,自己也积极学习。

云鹏认为辨证施治是中医学之精华,但疾病千变万化,证候纷纭复杂,如何在复杂多变的诸证面前由博返约,执简驭繁,使之有规律可循,便于掌握?他认为论病有总要,可提纲挈领;治病有总方,能加减变化无穷。总要者,气、血、痰、郁是也。此四者间关系密切,且均与人体气化有关,人体赖气化而生存,气化正常,则气血畅流,痰郁无由,疾病不起,反之则百病丛生。故可言人之病,实乃气化之异,异者非气即血,非痰即郁,只不过其间有外感内伤之别,其变有寒、热、虚、实之分而已。总方者,乃治气、血、痰、郁之通治方,分别为四君、四物、二陈、越鞠也。临证时以此四方为骨,针对具体病情进行加、减、穿、合,摘之,则可执简驭繁,万病可痊。

云鹏对待临床工作,对待病人,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常言:“医先品德而后学问。救死扶伤,解人疾苦是每个医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他对患者总是精心诊治,从不汲汲于财物,而唯以济世活人为务。他常不计任何报酬免费给人看病,并赠药予人,备受患者的信赖和敬重。在门诊工作期间,他几乎每天都是等到看完最后一个候诊的病人才拖着病弱的身子离开诊室,他为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疗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解除了病痛。即使是在身处逆境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1967年初春的一天中午,他饭还没顾得上吃,就见一位妇女气喘吁吁地找上门来,恳求他去救救她那唯一的儿子。原来她刚满11个月的儿子患麻疹合并肺炎,病情危笃,医院已下病危通知,他二话没说就急奔医院,看罢,诊为疹毒内陷攻肺之麻疹逆证,患儿生命危在旦夕。他速开一方,嘱家属快去煎药,自己又返回家中取紫金锭1片,梅花点舌丹1粒,麝香0.05克,共研极细面,写明服法,托人送去。服药后,患儿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又复诊2次,患儿痊愈。全家老少感激涕零,称其为救命人,而他仅说了句“这是我应该做的”。云鹏一生中以精湛的医术,救了难以计数的垂危病人,颇受民众之赞誉。 

云鹏不仅临证经验丰富,且以勤奋好学、博学多识著称。他嗜书成癖,涉猎甚广。读书是他一生的乐趣,他不仅在浩瀚的祖国医学海洋中不断探索,而且读史通今,通晓文学、史学和哲学。他常说:“学无止境,学问之道,贵在持之以恒。”他经常手不释卷,凡读过的书都画满了圈圈点点,写满了批注、小注。每每读至深夜,即使在生病时也是如此。学术上他主张师古而不泥古,择善而从,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人云亦云,故而在学术上多有建树。为满足教学与临床需要,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证经验,博采诸家,编写了《金匮要略讲义》《中医内科学讲义》《中医儿科学讲义》《病案选读》等作品,撰写《漫谈咳嗽》一文(《健康报》发表)及其他论文。著有《中医内科概要》《金匮要略参考资料》《儿科证治歌诀》 《针灸歌诀》等专著,并总结了大量的医案、医话、临床效方等,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经常著书立说,并亲眼见过他已完成的书稿,令人万分遗憾的是,这许多珍贵的资料因特殊原因而下落不明。云鹏不仅医学造诣深,通晓文、史、哲、诸子百家,酷爱书法,常挥毫泼墨,原学院图书馆及门厅所挂的条幅等均出自他的手笔。



他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身处逆境,锐志不减,他坚信党总有一天会把他的问题搞清楚的。1961年摘掉 “右派”帽子,他又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心脏病、高血压病的病痛,以极大的热情、极端负责的精神投身于教学与临床中去,受到学生们和病人家属的爱戴。1971年,他来到敦化地区农村工作,虽身患重病,但他从未忘记为民解除病痛的职责。对于远近慕名而来的求医者,他均予精心诊治,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爱戴。每当人们看着他拖着病弱的身体为患者诊治时,无不感慨万分,泪流满面。当他闻知本村一柏姓的社员患重病,人事不省时,他拄着拐杖,由人搀着登门诊治,看罢病情,自配了些小药,给柏某灌了进去,没多久柏某苏醒了,又调治几日,竟神奇般地康复了。消息传出,一向沉寂偏僻的山村沸腾了,到处传颂着他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佳话。当人们感激他时,他仍然是那句老话“这是我应该做的”。那里的人民爱戴他,感谢他,正像他自己所言:“是人们淳朴而真诚的爱,伴随我度过了人生最痛苦的时光。”1971年夏,当地领导和群众眼含泪水,满怀依恋之情,将这位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老医生抬上回家的汽车,而病情恶化返长住院的他在医院的病榻上还在不停地为求医者开方下药。1972年5月17日,这位“苦钻研祖国医学精益求精,育桃李救死扶伤奋斗终生”的老医生、老教师过世,终年61岁。

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医事业。作为教师,他无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培育桃李;作为医生,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为民解除疾苦,赢得了人们的信赖,深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作为学者,他知识渊博,笃实好学,诲人不倦,造就了许多中医人才,对吉林中医事业及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春中医药大学校友会
服务校友 服务母校 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