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星河|名家名宿:于蜃楼

2024-07-20 12:13   吉林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


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建校六十余年的如歌岁月中,一代代长中医人扎根白山松水,坚持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他们学术思想深邃、育人情怀炽热、师德医德高尚,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亮在长中医的历史时空中。

历史厚重磅礴,精神传承不息。学校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人物代表,所展现出的“启古纳今,厚德精术”校训精神,正是长中医人共有的精神内质。结合《璀璨星河——长春中医药大学名家名师名医风采集》书中内容,现开设“璀璨星河”专栏,分享大师名家们的学术思想和高尚精神,以此传承薪火,启迪后人。


于蜃楼幼读私塾8载,聪慧好学,为后来学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3年,于蜃楼拜师于绍堂,在长春广生堂药店学徒。从拜师之日开始,于蜃楼早起晚睡,不惧学徒生活之苦,常常边制药边学习,深得绍堂老师器重。于蜃楼在其师指导下,精读了《濒湖脉学》《四百味》《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景岳全书》等医学书籍。在学徒期间随师临证,将所学医理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诊治病人得心应手。拜师3年间,他学业日益锐进,已能独立诊治内科常见病,深受患者赞誉及良师好评。 

学习期满后,他于1926年3月至1928年1月入长春头道沟德昌金玉药店任实习医生。在短短2年医学实践中,于蜃楼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反复读了《内经》《伤寒论》等祖国医学经典著作,深受启发。此时于蜃楼诊治的一些内科病,尤其是脾胃病,获得良好疗效,为于蜃楼能在后来的医学道路上尤其是在脾胃病的治疗上获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的医学临床实践,使于蜃楼深感中医学这座宝库之奥妙,必须以求实的精神探求和挖掘。于蜃楼脚踏实地埋头于医学理论的钻研,留心临床病人的病证特点,不断积累经验,以优异成绩结束了临床实习生活。 

于蜃楼在结束临床实习后,于1928年底独立开设种德堂医院。在种德堂行医期间,于蜃楼诊病细致、体贴病人、医德高尚,诊病从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且常常救人于危难之中。曾有一位贫困病人,高烧、腹痛,身无分文,走几家医院,皆被拒之门外,最后就医于蜃楼门下。于蜃楼见病人痛苦之状,听闻病人无钱医治的述说后,毫不犹豫地细致地给病人察病诊脉。经于蜃楼的精心调治,病人很快痊愈,且分文未取。于蜃楼崇高的医德,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赞扬,远近传为佳话。 

此时于蜃楼医术深得众人之信崇,众多患病者纷纷慕名而来,远近求医者应接不暇,但他并不为此而满足。在群众的信任和赞扬声中,于蜃楼认为在医学的道路上仅仅是迈开第一步,更感自己知识的不足,更加谦虚谨慎,严格要求自己,废寝忘食钻研医术,反复阅读李东垣的《脾胃论》。对李氏脾胃之说倍加赞赏,并注重脾胃后天之本,善调脾胃固护胃气。于蜃楼认为脾胃之病,不外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所伤。于蜃楼对东垣的“脾胃之气即伤,而无气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的理论甚为推崇,长期的医疗实践探究,于蜃楼对慢性胃病特别是胃溃疡深得其法,经于蜃楼治愈的病人不可胜数。



1932年,于蜃楼迁至长春大屯新立城,设立育生堂行医。此时于蜃楼行医颇有名气,但他不骄傲,仍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奔忙于医疗第一线,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此后,他又先后于长春南岭街及全安广场行医数年,直至1951年7月进入长春市中医进修学校学习。 

在进修学习期间,于蜃楼虚心好学、求知欲强,常常读书至深夜,成绩优异,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通过一年余的中医系统理论学习后,于蜃楼对中医理论掌握得更加充实,加之多年的临床经验,使他在长春医疗同行中名声大噪。再加上他对工作认真,医疗作风正派,为人耿直,在社会各界群众中也备受推崇。尽管如此,他仍不放松对理论学习和医疗实践的总结,每遇重病及疑难病人,必须反复仔细诊察,考虑再三,认证准确后方才下药,从不轻率。对每味药都细细斟酌,精益求精,特别对脾胃病患者的治疗有自己独到之处。

1958年2月,于蜃楼得到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长春中医学院前身)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在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为期一年的学习中,于蜃楼又重读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读了中医众家诸说。因在校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他于1959年3月留在长春中医学院工作。 

虽然拥有30年的医疗实践及充分系统的中医理论学习,但于蜃楼还深感不足,仍手不释卷,忘我地工作与学习,对李东垣的《脾胃论》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于蜃楼此时医术在群众中更享有一定的盛誉,尤其是对脾胃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形成自己的体系。他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临床常把胃病作为当先解决的主要矛盾,痛除则病去大半。根据“不通则痛”的原理,使其气血得通。 

他还根据《医学新法》“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得通,寒者温之得通”的精湛医理,结合临床病人的不同症状,采取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则清之,有淤者行淤,气滞者理气,有宿食者消导之,虚中有实则攻补兼施等法,临床获得良好疗效。 

于蜃楼善用养胃汤加减变化,治疗不同症状的胃脘痛。他分析养胃汤之党参、白术、甘草健脾和中、当归、白芷化瘀生新;莱菔子、水红花子消食导滞、以香橼疏肝理气,以寸冬养胃和阴,众药共奏行郁导滞、健脾和中之功。根据养胃汤的药物组成及临床不同病人辨证分析,他将胃痛分为七型,以养胃汤量加减治之。



于蜃楼在年过花甲之时,仍在不断进取与追求,探索医学宝库之奥妙。20世纪70年代,他身患肝病,体力大减,仍不声不响,坚持在医疗第一线,细心诊治观察了150例慢性胃溃疡病的患者,从疗效观察证实治愈率达50%,有效率达98%。其中一例男性中年患者,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余年多方医治无效,病人极其痛苦,于1973年找到于蜃楼求诊。诊病察脉后,于蜃楼认为该病人属胃阴不足之胃脘痛。立法养胃和阴,方用养胃汤加石斛、沙参二剂。再诊,服药后胃部稍舒,但仍便潜血(+++),于蜃楼以养胃汤加地榆炭、藕节、白参、沙参诸药加减变通,调治3月余,患者钡透龛影缩小。继续调治2月后,诸症消失,体力渐强,溃疡愈合。于蜃楼认为,治疗胃病药物调治至关重要,但对饮食与情志的调节亦万不可忽视。若饮食情志不调,会导致疾病的反复,更影响治疗效果。 

纵观于蜃楼几十年的医学道路,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病人体贴入微,急病人之急,痛病人之痛,对医术精益求精,在医疗工作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于蜃楼曾发表过数篇医学论文及经验总结,于1980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88年1月被聘为吉林省退休医学专家咨询门诊成员。他还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吉林省分会会员。 

因为长期患慢性肝病,于蜃楼在1988年5月与世长辞,终年81岁。他勤勤恳恳的忘我工作和诲人不倦的精神,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长春中医药大学校友会
服务校友 服务母校 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