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咱们来聊聊最近一个大热门话题——国人的存钱情结。
没错,咱们真的是太爱存钱了!
就算经济放缓,我们的储蓄规模依然刷新历史纪录。
去年,全国人均存款终于突破了10万元大关!
你想想,这意味着一个三口之家,存款得有30万,才能算“勉强达标”。
按照央行的数据,2024年,住户的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4.26万亿元,2023年年底,咱们国家的存款总额已经达到了137万亿元。
这一数字意味着,平均每个人手头的存款已经有10.7万元左右了。
1
再看看大城市的差距。
像北京和上海,遥不可及,北京人均存款32.5万元,上海也有25万元。
至于深圳和广州,稍微接地气一点,平均存款在15万元出头。
如果以三口之家来算,北京家庭存款接近100万,上海家庭也有75万,而深圳家庭大约45万。
如果你是北京、上海的人,存款没达到这个数,简直就不配待在帝都和魔都。
而要是你是深圳人,45万存款没到,嗯……你可能会被笑话。
而这种“存钱狂潮”,其实并不是最近才有的。
早在疫情前,大家每年大概都会存下8万亿元左右的存款,可自从2020年疫情爆发,大家一躲在家里,消费降低,存款量就像火箭一样飞涨。
特别是2022年,居然突破了18万亿元,年增幅竟然高达80%。
即使到了2024年,虽然存款增速有点放缓,但依然保持着非常高的水平。
人均存款突破10万,真的是个里程碑。
可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摆在我们面前:
为什么经济增速放缓了,咱们的存款却仍然在大幅增长?
普通人都靠什么攒钱?不就是靠节衣缩食吗?
根据2024年数据,人均存款虽然增长了超过10%,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只有5.3%。
换句话说,大部分普通民众的存款增长,其实是通过大幅压缩开支实现的。
这个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也能看得出来:从2019年到2024年,消费增速从8%逐渐降到3.5%。
大家不敢花钱了,消费水平低,存款却年年上涨,说明我们的消费正在“降级”。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存款多了,财富积累就变得更有保障。
假如未来有个突发状况,存款多一点,心里肯定会踏实一些。
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有个叫“合成谬误”的说法。
什么意思呢?
就是单个个人做的对自己有利的事,未必对整体有利。
比如说,你在电影院里踮起脚,能看得更清楚,可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大家都得站着看,最后大家都累了,也看不清楚。
你存钱固然增加了财富,但大家都这么存,而不消费,就会减少消费需求,进而拖累整体经济。
这几年,咱们国家为了刺激经济,不得不开始大幅降息,利率降到历史最低点。
这样一方面是希望能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想挤出一部分银行存款,鼓励大家多消费。
如今大多数银行的存款利率已经降到1.5%左右,感觉存款的吸引力大大减少了。
央行都表示,未来还会进一步降息。
低利率的环境下,我们是不是还要继续存钱呢?
如果继续存钱,存款又去哪儿了?
我们也看到,存款开始分流。
2024年虽然存款总额创新高,人均存款超过10万,但存款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
2022年和2023年新增存款分别为18万亿和17万亿,而2024年增量只有14万亿,增长速度下降了。
不把钱存银行,那钱又放哪儿呢?
2
理财市场就是一个重要去向。
2024年,理财市场的规模增幅达到12%,这意味着更多人开始选择风险略高,但收益也略高的理财产品。
2024年,银行理财的平均收益率为2.65%,虽然不算太高,但比存款利率强了1个百分点,吸引了不少人转向理财。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股市。
2024年,A股的新开户数增长了17%,几乎达到2500万户。
大家为什么敢冒险?
其实也能理解:存款利率实在太低,股市突然一波行情,多少人想去试试手气。
不过,说到“花钱”这个事,不管股市咋样跌,深圳的楼市还是最让大家“心动”的。
你可能会觉得,存款上升了,大家都不敢消费,可是在深圳,过去一年楼市的火爆程度,真的是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2024年,深圳的楼市一手和二手房的成交量,都涨了40%以上,二手房更是达到了66%,创下4年来的新高!
对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涨幅遥遥领先。
具体来说,2024年深圳共有9万人买房。
共推出了115次新盘,日光盘达到了6个,卖地5宗,全市一二手住宅成交9.24万套,其中新房成交3.97万套,二手房成交5.45万套。
按照每套400万的均价,楼市交易总额约为3600亿元。
最能卖房的企业中,像中海、招商蛇口、鸿荣源等房企也赚得盆满钵满。
再看看其他大城市,2024年,北京的房市成交了21万套,其中二手房达到了17.57万套,涨幅13%,12月单月更是暴涨了66%。
新房方面,北京成交了4.17万套,按每套400万计算,北京楼市总交易额接近8000亿元。
上海的情况也差不多,新房成交了5.8万套,二手房24.27万套,单套均价500万,总消费达到1.5万亿。
而广州,一二手合计成交18万套,交易总额达到了5200亿元。
这些数据看得出来,即使大家口口声声说着“存钱”,但在楼市面前,钱还是要“花掉”。
即使存款高企,深圳、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依然活跃,这些楼盘的成交量和销售额都在创下新高,消费者似乎并不甘心把钱只放在银行里。
毕竟,对于许多人来说,买房还是最能体现财富价值的选择。
不过,不管是理财,还是股市,甚至楼市,存款的主流思维还是没变。
咱们的存钱情结,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
其背后的原因,除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更多的是对经济环境的不安全感。
只要这种不安全感在,低利率也没办法让咱们改变存钱的习惯。
去年人均存款突破10万元,可能只是个开始。
未来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上涨。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存款并不是靠高收入积累的,而是通过压缩消费换来的。
这意味着,大家为了保证未来的安全,正在牺牲今天的生活质量。
所以,虽然存款增加了,生活质量却未必跟着提高。
最终,这种“存钱主义”可能不会带来幸福感,而是让人失去了享受当下的机会。
未来的存款数字越大,我们是不是该问问自己:
这些钱真的能换来我们想要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