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试卷为何让南山教育陷入信任危机?

楼市   2025-01-14 15:42   广东  

前几天,深圳南山区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因难延时20分钟”的事件在全国引发热议,最终登上央视网,并成为微博热搜话题。



一张试卷为何引发全网关注?


起因是小学四年级数学试卷太“烧脑”。


题目不仅需要数学能力,还得掌握大量语文、历史、时政等综合知识,甚至还涉及深圳本地文化与新闻。


家长们纷纷吐槽:“这是数学题吗?更像是语文老师出的!”


试卷有36道题,6页A4纸,原定90分钟考试,平均每道题只能花150秒。


这150秒,学生需要读题、理解、思考、计算并书写。即便给成人,这样的节奏也压力山大。


这场考试暴露了什么问题?


看似只是一次期末考试,却揭示了教育改革中的深层矛盾。


(早咨询早放心)




1



1、打破分科,方向是对的,但要科学推进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很明确——打破分科壁垒,让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这是一个好方向,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试想,我们的生活本就不是分科的:出门买菜需要数学计算,旅行安排离不开地理常识,甚至连成语“水滴穿石”背后都蕴藏着物理和时间观念。


但问题在于,方向正确不等于执行无误。


南山区教育局表示,改革希望通过“让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来培养核心素养。


但问题是,学校的日常教学真的在贯彻这一理念吗?


综合题目固然好,但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去应对?


老师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设计和训练支持学生适应这种模式?


显然,理想很丰满,现实有点骨感。


2、知识减负不是形式,更要“减量增质”


改革的初心是好的,但不得不说,这次考试的“阵痛”暴露了另一个教育难题——


减负没“减量”,只是换了方式“加压”。


36道题,阅读量大、信息密集,超出了四年级学生的正常负荷。



这种情况下,别说小学生,就连成年人也得咬牙。


延时20分钟,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无奈,也是对出题设计的无声抗议。


“贪多嚼不烂”是老生常谈的道理。


孩子们需要的不是知识的“大杂烩”,而是能让他们深入思考、独立钻研的“精炼内容”。



比起满满当当的题海,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化繁为简”的能力。


在教育的这张大网里,“知识点”只是网眼之一。


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而不是让他们在过多的知识点中迷失。


也有广州一些老师表示:数学的本质依旧是追求简约之美,避免过度复杂化,“我们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领略到数学本身的思维之美,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3、教与考的脱节,是本次风波的核心症结


为什么这次考试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弹?


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和考试完全脱节。


据家长反映,平时教学以传统题型为主,孩子们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种综合创新题。


而某些培训机构,恰好提前押中类似题型。


这让人不禁怀疑:改革的初衷是减负,结果却逼得家长花更多钱送孩子去培训机构。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而不是搞“突击”考试或“赛前押题”。


如果教学方法跟不上改革步伐,考试内容与平时训练脱轨,无论多么有意义的改革,都难免沦为“空中楼阁”。


未来改革路在何方?


南山区教育局的决心是值得肯定的,但改革的推进必须更加科学、稳健。


调整考试设计:减少题量,增加题目之间的逻辑衔接和层次性。


改革不等于“越难越好”,而是要让每道题都有教学意义。


优化教学内容:日常课堂必须逐步融入综合性题目训练,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适应新模式,而不是“一考定乾坤”。


加强师资培训: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是关键。


要确保他们能理解并有效执行新的课程标准。


同时,孩子们也不能闭门造车了。



2



据坊间传闻,这次期中考试的试卷,竟然和某培训机构的题型“撞脸”了。


这就很让人迷惑了——学校的教育目标到底是为了什么?难不成是为了给培训机构引流?


说到底,学校的任务是教,而不是用一场“突袭式考试”把学生和家长一起逼上绝路。


孩子被压倒,家长还得善后,最终变成一场全家总动员的“抗战”。


减负的初衷,原本是想让孩子们轻装上阵,结果反而变成了“减负不成增负至”。


学生压力山大,家长花几百万买的学区房,不仅没见到教育的红利,还要再掏一笔钱给培训机构交学费,眼睁睁看着他们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说,家长拼命“鸡娃”,到头来究竟是在鸡啥?


“鸡鸡”复“鸡鸡”,家长夜伴读,不闻欢笑声,唯闻母叹息……






白先生买房顾问
Hi,我们是白先生,年轻人的买房顾问,也是陪伴你7年的尚舒房原班人马。每天一篇原创文章,不管是真实的购房案例还是专业的独家分析,只想告诉你,买房之前,先找个顾问咨询很重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