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许愿,什么样的愿不会落空?

旅行   2024-11-23 04:00   山东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佛前的人们来一波又一波,他们都带着自己的心愿上香叩拜,然后许愿,如果愿望成真再来还愿。那么,什么样的愿不会落空?愿望的实现需要什么样的因缘?


大部分人都会说去寺院“烧香拜佛许个愿”,但他们不知道的,实际上“许愿”两个字在佛教中是“查无此词”。许愿更多是来自于民间信仰,与拜求神明相关的说法,并非源自正信的佛教。



这相当于带着求人办事的心态,你若帮我完成心愿,我就许诺做一些相应的酬谢。虽然愿望本身可能是好的,也带有承诺的履行,但仍然不能改变其交易的本质。佛菩萨早熄灭贪瞋痴、解脱轮回,哪里是因为人们许诺的报答而出手相助。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祈请佛菩萨的加持。在佛教中,对于这种情况称为“祈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出于对佛菩萨、对三宝的完全信赖而祈请,而不是你帮我完成心愿我就兑现酬谢的交易,在心态上、在因果上是有本质差别的。




有些愿要避免生起


可能我们每天在脑中都会有不同的愿望生起,某日发心佛前供花想求一个相好庄严,某日礼佛祈求阖家平安,某日觉得人生本苦想要断除烦恼,某日阅读佛经想要往生净土或解脱轮回......这些都是善愿。

 

与之相反的是,有些“愿”要尽可能避免。例如,释迦牟尼佛曾开示过,有位禅定功夫相当了得的修行人名叫郁头蓝弗,有一次在林间禅坐时,被水中的鱼和树上的鸟惊扰,烦躁之时他生起一念想要吃了这鱼和鸟。后来,当他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天(无色界第四天)时,却投身成为一只既能飞又能入水的飞狸,无意中发下的“愿”成了障碍他的因。

 

所以,不管是许愿还是发愿,都不要助长自己的“贪瞋痴”,而应该是把我们的生命导向美好崇高的愿,它会引导着我们的生命。



每一个愿都会功不唐捐


具体举例,有的出家人在用斋时,会先吃三口米饭,动第一筷时默念“愿断一切恶”,第二筷默念“愿修一切善”,第三筷默念“愿度一切众生”。不管这一生的进度有多快,我们总在向着正确的方向靠近。


修净土的居士念完佛后也会念,“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诵经、拜忏、持咒、念佛名号或完成当日修学后,还可以说“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有愿的生命,是有方向、有目标的,人生不会再迷茫,也不会觉得无聊、没有意义。这些美好的崇高的愿,会把我们的生命导向美好崇高的方向。学佛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每天念一遍都是在激励自己,引导自己,带给自己信念和方向感,所修的每一点善法,都汇入了愿海之中,不断地引导我们的生命走向光明。



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得到回馈,表面上好像愿望落空了,然而本身就是我们的愿心,正如佛教所说的功不唐捐,我们所做的任何努力绝对不会白费,一定会有它的功能,即使现在看不到,仍会在未来渐渐展现出来”。

 

因此,只要我们愿意付出,一定会有所影响,虽然不知道能够影响多少人,但慢慢地一定会展现出效果。就这样,与他人、与众生福祉相关的愿,是一定不会落空的。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仅作公益分享。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青岛大珠山石门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鲁(2022)0000140  


点个“ 在看 支持一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日行一善

青岛大珠山石门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