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群居动物。从远古人类狩猎和其它生产生活开始,就有一个相互之间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问题。除了语言之外,您知道古人还有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吗?古人是如何通过烽燧传递军事信息的?从烽燧烟火到飞鸽传书,从邮驿快马到家书一封,从电报、固话到手机、网络,通信的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介绍一个地方,一家小众的、低调的通信领域综合性博物馆,中国电信博物馆。
中国电信博物馆位于京城海淀区学院路42号。是国家级电信领域综合性博物馆,是全面展示中国通信发展历史的窗口,全国电信文物收藏、保管、研究的专门机构,电信科技知识的科普基地。博物馆毗邻中关村科技园区,展馆面积近5000平方米,现有藏品13000余件。
2001年9月,中国电信博物馆更新为现名。2021年6月,中国电信博物馆全新开馆。推出的主展为“百年电信红色传承——中国电信业发展史陈列”。展览分为六个单元,分别为“烽燧连天电信之光”、“百年电信艰难起步”、“电信使命红色基因”、“人民邮电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历史跨越”和“信通四海赋能未来”。通过丰富的电信文物、图文史料、趣味通信科普和先进的多媒体互动体验,回顾中国电信业从艰难起步到发展、跨越、腾飞的历史画卷。该展曾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
自古以来,人类交往就有以语言、声响、火光或以物示意等方式进行的通信活动。第一单元展区里陈列着烽燧燃料、金鼓、传信铁炮、旌旗等古代传信工具。在现代电信技术诞生之前,这些古老的手段以通信最初的模样,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历史进程。
接下来第二单元展区有1837年的摩尔斯电报机模型、1876年贝尔获得专利的电话模型、1894年马可尼实验室的无线电发报机模型、慈禧太后使用过的人工交换机坐席、大北电报公司的招牌、1925年安装的电话交换机等。1877年,清政府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长途电报线,电信发展艰难起步。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中国早期的国家主体电信机构由此发端。此后,电话、无线电等业务陆续开办,全新的通信方式就此产生。
第三单元展区是红色记忆。南昌起义时使用过的信号灯、“半部电台”、各类通信器材、我军通信事业的“开山鼻祖”王诤将军像、毛主席在三大战役期间亲笔书写的电文以及各种文献资料,共同讲述革命时期电信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朱德明确指出:“无线电的工作,比任何局部的技术工作都更重要些。”周恩来转战陕北期间说:“中央委员加电台等于党中央。”第四单元展区的主题是新中国电信事业的发展。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电信设施简陋、网路破碎、制式凌乱,电信事业百废待兴。从大量的图片和展品中,可以了解这段时期电信事业的进步。中国第一次使用自己研制的电缆和微波通信设备、首次在两地间利用微波中继电路传送电视节目、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我国恢复国际电信联盟代表席位、我国首次应用卫星地面站、第一台纵横制交换机启用……克服万难,从无到有,中国邮电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后续的单元展区,介绍了我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大自主开发创新力度,我国一跃成为固定电话、寻呼、移动通信、宽带大国,铸就了中国通信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丰碑。展柜中陈设着的大哥大、寻呼机、手机,让人们联想到了自己的首部手持电话,青葱岁月,回忆满满。在聚光灯下,那些古物和文献静默无语,但它们却能带我们穿越百年千载回到过往,真切感受中国电信事业发展的艰难曲折和波澜壮阔。
中国电信博物馆,09:00开馆,16:00停止入馆,17:00闭馆。每周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周二至周五接待团体参观,周六周日接待公众参观。个人参观众需提前1-7天在中国电信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百年电信”小程序预约。预约分为以下两个入馆时段:9:00-12:00,12:00-17:00。为方便老年人入馆参观,年满60周岁,持老年证、身份证的老年人可在博物馆问询处直接登记入馆。
今天的旧作链接,为您推荐几家博物馆。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华美中徜徉(文博系列之98)
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把中国的各式火车一网打尽(文博系列之105)
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探寻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文博系列之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