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简称“中央民大”,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学校南邻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民大前身为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
校园内有许多五十年代的建筑,新古典主义风格。红梁熠熠生辉,灰砖沉稳内敛,瓦盖错落有致。由张开济先生设计的2号、3号办公楼,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庄重与典雅,又巧妙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简约,一砖一瓦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民族特色。建筑名家梁思成先生设计的大礼堂,是地标性建筑。美术馆因韵味独特的砖红色墙体,被师生们亲切称为“民大小红楼”。博物馆前矗立着“红彩玉”巨石,上面镌刻着“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漫步在校园,你会被那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彩斑斓的花卉所包围,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来中央民大,最主要的目的是参观民族博物馆。该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民族博物馆是以中华各民族文物为主要收藏、展示和研究对象的博物馆。目前博物馆有馆藏文物45025件(套),品类较为齐全。其中,各民族传统服饰数量大,盛装多,精品多,地域和支系类型比较完整,历史年代跨度长,为其馆藏的重要特色。民族博物馆常展有,《衣无语,绎大千——中华民族袍、衣、裙、裤展》、《大地回声——中国各民族乐器文化展》、《文明的符号——中国民族古文字和古籍陈列展》。还有《先生还在身边——民大名师纪念展》。其中《文明的符号——中国民族古文字和古籍陈列展》因展品外借,并未开放。
《衣无语,绎大千——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展》。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以款式多样、色彩鲜明、工艺精巧著称于世。一套精美的衣裙,往往费时数载,一针一线倾注了制作者炽热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那经纬分明的纺织、色调素雅的蜡染、巧夺天工的刺绣、富含寓意的图案、匠心独具的工艺,点点滴滴都是各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展出的民族服装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掩形御寒的袍、复杂多变的衣、异彩纷呈的裙和款式多样的裤。服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镜子。反映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
《大地回声——中华民族乐器文化展》。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各族人民智慧、想象力及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器与各民族的歌舞文化密切关联,形成了各具风采的组合和表演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览根据各民族活跃的主要地域舞台,将收藏乐器分为“东北”、“西北”、“西南”和“中东南”四部分进行陈列,以展现其地域特点、历史流变和文化交融的内涵。
《先生还在身边——民大名师纪念展》。这里推介的二十位先生,是参与中央民族大学创建,为中央民族大学乃至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而筚路蓝缕、呕心沥血的老一代教师的代表。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师风范,山高水长。印象深刻的有费孝通先生。走出民族博物馆,我还去了美术馆,里面有学生的美术作品。
参观民族博物馆,仿佛置身于时空交错之间,在饱尝浓郁且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气息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馆藏珍品带来的强烈震撼。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文化如繁星遍布,各放异彩。史前的彩陶罐、东汉的铜鼓和明清时期的佛像、唐卡、祖图、天路图、贝叶经、东巴经等,是具有很高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珍品。建国初期各族人民赠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礼品,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还值得一提的是,收藏的台湾少数民族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国内同类博物馆中都居领先地位。这一次中央民族大学和民族博物馆之行,收获颇丰。
今天的旧作链接,内容全都是博物馆。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华美中徜徉(文博系列之98)
励志堂科举匾额博物馆:欲作状元郎,去趟励志堂(文博系列之117)
北京服装学院博物馆:全国首家服饰类专业馆(文博系列之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