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相当于获得了理论上的概念和指南,接下来继续实际探访。两处相距不远,博物馆在南,遗址在北,公交车1站地。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的龙骨山。龙骨山正好地处华北平原和燕山山脉的过渡之处。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宜人。充足的水源和天然洞穴,为远古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地质时代从早上新世至晚更新世,年代范围从500万年前至距今1万多年前为止。其中发现有生活在70万-20万年前的直立人(北京人)、20万-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新洞人)、3万年前左右的晚期智人(距今3.85万至4.2万年前的“田园洞人”和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化石。同时还发现数百种动物化石,近十万件石制工具和丰富的人类用火遗迹。周口店遗址是世界范围内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科研价值的遗址之一。
大约在4.5亿年前,龙骨山一带还是汪洋大海。沉积在海底的物质年深日久便成了石灰岩。地壳运动又使这里的海底上升为陆地。石灰岩体的裂隙经风雨溶蚀,山体分割,形成一个个溶洞。人类的祖先古猿人,原本是在树上生活的。后来,由于气候变化,树木稀疏和减少,才下到地面来生活。石灰岩洞是古猿人理想的居所。岩洞冬暖夏凉适宜居住,还可避开风雨雷电的侵袭和猛兽的袭击。
大约是在北宋时代,北京周口店一带就有出产“龙骨”的说法。人们把“龙骨”当作天赐的良药,据说把它研磨成粉末敷在伤口上,就可以止痛并利于愈合。因为盛产龙骨,所以人们就把这座山称为龙骨山。到了近世,经过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认为所谓“龙骨”不过是古生物的骨骼化石。这就吸引了不少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来到周口店地区进行考察和发掘。
1926年,科学家在周口店发现了属于早期人类的两枚牙齿。同年10月,北京科学界报道这一重要发现,立即轰动了国内外。后来科学家决定把这两颗牙齿的主人,命名为“北京人”,以后又定名为“北京中国猿人。”这样,所谓“龙骨”的谜揭开了。这不是天赐神物的骨骼,而是人类祖先和与他们同时代的动物的化石。
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在周口店遗址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1929年12月2日下午,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为“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1936年冬天,中国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周口店又连续找到了三颗猿人头盖骨,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回一次发现如此多的古人类头骨。
在猿人洞总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有:完整的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包括单独的面骨)12件,下颌骨15件,牙齿(包括连于上、下颌骨的)157个,股骨断片7件,胫骨1件,肱骨3件,锁骨1件,月骨1件。全部骨骼分属于40个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还出土了近二百种动物化石,以及石器、石片、石核约10万件。遗址内还发现了用火的痕迹,有火烧过的石块、兽骨、朴树籽等。遗址内很厚的灰烬层,表明北京猿人已能使用火和控制火。
如今,走到周口店遗址前,远远地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建筑物,它就是“猿人洞保护棚”。为了保护、延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寿命,从2008年起经过7年论证,报国家文物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2015年开始实施全覆盖保护工程,2018年9月21日向公众开放。整个猿人洞保护棚3700平方米,大跨度、钢结构,造型随山体起伏。既与自然融为一体,颇具现代感,又体现了文化元素。在保证通风、排水的情况下,为遗址撑起一把有力的保护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员曾称它是现在世界在遗址保护上做得最好的工程。
离开猿人洞,需要走一段山路,进入山顶洞。山顶洞是龙骨山顶部的一个山洞,遗址于1930年发现,1933年和1934年两度发掘。山顶洞遗址分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四部分。上室为居住室,发现有婴儿头骨碎片、骨针、装饰品和少量石器,上室中央还有一大块灰烬。下室为葬地,发现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从头骨判断,为一男二女。下窨在下室最深处,发现了许多未经扰动的完整的兽骨架,包括熊、麂子、赤鹿、梅花鹿、鬣狗和羚羊等。
山顶洞遗址发现的人骨骼化石,代表8个男女老幼个体,分别是5个成年人、1个少年、1个5岁小孩和1个婴儿。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按母系血统确立亲属关系。他们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还发现了一些有孔的兽牙,海钳壳和磨光的石珠,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
今天的旧作链接只有一篇,前几天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