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至25日,“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展览分别在农展馆1号馆、3号馆和5号馆,而演出则安排在11号馆。
展演季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牵头策划组织。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农民体育协会等单位主办。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北京市曜阳基金会等单位承办。
有研究表明,七成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源于农村。2012年以来,我国先后组织了6次全国大调查,将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传承发展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5965项,分七批认定了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建立起完善的传统村落保护制度,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这一次,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5天的时间内,150多位乡村工匠、200多个乡村非遗项目、500多个农业文化遗产特色产品在此进行展示展演。其中展览1号馆是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成果,3号馆是乡村非遗展示,5号馆是农遗良品展示。展览汇集了陶艺、编织、剪纸、雕刻、皮影、服饰、美食、刺绣、铸造、农民画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代表作品《锦绣台江》、江西婺源的甲路纸伞、二十四节气等都在展演季上亮相。我把重点放在了乡村非遗展览。
展厅内,目光所及之处皆是非遗作品。每一件工艺作品都凝聚着非遗传承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与传承,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展现出时代新风采。走在展馆,有一种精彩纷呈、熠熠生辉,眼花缭乱的感觉。
自有农业生产起,农耕智慧随之诞生。比如万物和谐、共生共荣,重视稼穑、珍惜粮食,邻里和睦、守望相助。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强化文化遗产发掘认定和保护利用,繁荣兴盛乡村文化产业,把文化艺术与古村落、古民居等活化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乡村非遗,对赓续农业文明根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的旧作链接,为非遗。
《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文博系列之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