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颐和园外务部公所:颐和园围墙外的颐和园建筑(文博系列之142)

文摘   2024-12-15 22:40   北京  

颐和园东宫门广场外东南侧,有座被称为清颐和园外务部公所(以下简称外务部公所)的院落。现在成为颐和园管理处办公的地方,还是颐和讲堂的会址。我是应一位微信好友王老师之约,再一次走进外务部公所。

外务部公所最初为内务府下处,后为军机处公所。八国联军撤离后,慈禧一行从西安返回北京,改变了以前闭关自守、不屑与人的态度,开始在颐和园接待外国使臣,一年中最多达14次。颐和园从慈禧最喜爱的皇家园林变成了晚清最重要的外交舞台。清政府按西方列强的要求,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将颐和园东宫门外军机处公所变为外务部公所。当时各国来华使节、官宦、名媛,赴颐和园朝见,都由外务部公所接待。

为了适应慈禧与日俱增的外交活动需要,1908年又聘请美国建筑师詹美生设计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独特的新式建筑。其体量宏大,平面呈字形,将中式建筑的大屋顶外观与西式的现代三角屋架内部结构结合在一起。外务部公所成为我国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清末衙署建筑,是清末中国建筑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实物,从此开启了中国建筑融合西方建筑文化的先例。现在城内的清政府外务部已经无迹可寻,这颐和园外的外务部公所的历史价值便更显突出。

外务部公所占地8300平方米,现有古建院落两处。分别为一号院落和二号院落。一号院落为三进四合院建筑,二号院落为三合房式建筑布局。

清朝灭亡后,1912年溥仪退位,该处仍由清室管理。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颐和园时,由外交部接收,后成为颐和园职工家属区。1941年颐和园小学由升平署旧址迁至此处。1949年后,该处成为颐和园小学校舍。2004年外务部公所一部分被颐和园收回,从2007年5月开始进行修缮,按照历史原貌恢复了完整的院落格局。修缮后,大门处悬挂颐和园游客中心标志,于20091014日对外开放。

作为颐和园游客中心,外务部公所成为颐和园服务接待的重要场所。同时还设有两个展室,第一展室陈列清朝外交史,第二展室陈列颐和园历史和颐和园赏析。说说第一展室吧,晚清外交与颐和园外务部公所展。内容为:一、清朝外交政策的转变:从深闭固拒1840年前)到权宜通变1840—1898年)。二、晚清外交政策的反复:从保清灭洋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898—1908年)。三、清末游园外交的兴盛。四、颐和园外务部公所的兴衰。我就是那个时候走进了外务部公所。只不过那时拍摄技艺不佳,只留下了一些纪念照。

再后来,颐和园游客中心又搬回园内,外务部公所改作颐和园管理处。一般人想进去看看似乎有点难了。也不是没有可能,就是到颐和讲堂去听讲座。我这次去,是1116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贾珺教授讲授《绿云从里出高楼—颐和园中的楼阁建筑》。

颐和讲堂由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和北京颐和园学会共同主办。2020112日,颐和讲堂举行揭牌仪式并推出首场讲座。讲堂内容涉及造园艺术、古代建筑、文物研究与鉴赏、清代历史、文物科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领域。颐和讲堂一般安排在周末或假日,每场设百余名额。可通过关注“北京颐和园学会”微信公众号,选择主菜单“学会服务”进入“颐和讲堂报名”参与活动。

今天的旧作链接,内容全部为颐和园。

颐和园您没看全的苏州街(颐和园系列之30)

雨后颐和园随拍:皇家四合院(颐和园系列之44)

走进颐和园听鹂馆(颐和园系列之48)

颐和园霁清轩悄然开放(颐和园快讯系列之10)

颐和园后山花承阁遗址和石雕(颐和园系列之71)

颐和园澹宁堂(颐和园系列之76)

颐和园贵寿无极院:慈禧太后听戏前后吃茶点的地方(颐和园系列之113)

历经多年修缮之后颐和园画中游低调与游人见面(颐和园系列之125)

颐和园养云轩:常年关闭的大门如今打开了(颐和园系列之137)

心中的风景
心中的风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