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与白水寺结缘,完全出于偶然。那天,我们参观过周口店遗址,有好友提议去一趟白水寺,众人欣然同往。白水寺位于房山区,燕山火车站附近。白水寺石佛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水寺大名白水兴隆寺,寺前有白水山溪淌过,故名,白水寺乃其俗称。白水寺中有三座石雕巨佛,又称大佛寺。白水寺为房山著名的寺院,明清两代白水寺冠以“白水异浆”,列入房山八景之一。现在的白水寺为明代所建。
以白水寺为中心,建成白水寺森林公园。我们的游览就从白水寺森林公园开始。1997年这里修建了一条环山园路,长2500延米,方便游人游览。现在的白水寺森林公园初具规模。连绵的山、深幽的谷,突兀的石、清澈的溪、秀丽的水杉林,无不令人神往。那条白水山溪两侧生长着高大的水杉树。要说我们还是有福气,树叶呈现出金黄色暖调。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将树下的世界装扮得如诗如画。这一片水杉林,与国植樱桃沟的水杉林大同小异。最可人的就是游人不多,溪流完全是自然的状态,地形也完全是自然状态,全然没有人工干预的样子。漫步在水杉林中,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也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白水寺超小众绝美水杉林秋色,我感觉对于不怕跑远路的朋友可以种个草了。
跨白水山溪有一座石桥。桥的一侧可登临白水寺。白水寺的始建年代,未见记载。白水寺有过三次重修。第一次重修,见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编修的《房山县志》卷八,“景泰中,智莲辈再造之。”第二次重修,见于清人于敏中等人编纂的《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三十二,有“白水寺又名兴隆寺,成化元年重修,僧道深撰文,住持净广立石”。第三次重修见于郑民悦《重修白水兴隆寺记》,开工于“万历丙子”,即公元1576年,完工于“万历丙戌”,即公元1586年,重修时间达10年。这次重修,考虑到过去“结木为祠”的弊端,便“采石于山,瓷之为阁。”“阁成,金其像,绘其壁,丹兢妍,瞻者竦然起敬。”白水寺第三次重修,寺院达到了全盛。且第三次重修的风格,一直沿续到今天。
游白水寺,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佛寺建筑形态,一是看是石佛像。白水寺无梁殿是一座由花岗石构筑的仿亭阁式无梁建筑。在北京地区寺庙建筑以石料为主材是比较少见的。无梁殿坐北朝南,重檐四坡顶的设计彰显着古朴的建筑美学。无梁殿平面呈方形,两重阁体间石檐飞翘。石檐之上,阁体向内递缩,承托着精美的石制阁顶,顶托石檐,与下部石檐相映成势。阁内下部为方形,上部为穹隆顶,中央雕龙头藻井。阁户南开,成券形,两侧开两洞对称的券形石牖。光线通过小牖从三个不同方向透进阁内,映明石佛头顶。
石佛以花岗岩雕刻而成。中间为释迦牟尼,左为阿难,右为伽叶。三尊石佛背北向南,合掌垂目,立于盘形石雕莲花座上。释迦牟尼面部丰圆,神态安详,两耳垂肩,身着袈裟,两手持印,微露足尖,脚踏椭圆形莲座。二侍身材略矮些,体稍内倾,作奉侍状。明代重修时佛像均覆以泥皮彩绘,今大部剥落,方显出雕像原貌。石刻佛像线条清晰,衣纹流畅,造型古朴,是石雕艺术的珍品。白水寺石佛是北京地区最大的石佛,是研究北京佛教文化与佛教造像的重要实物。
整个白水寺森林公园设有3条游览路线。一条为非常好走的,略有起伏坡度的公路弯道。一条是可以登山望景(山上有个亭子,山本身不高)的台阶步道。还有一条就是呈几何图案的木栈道。从中心城区去白水寺,路途较远。自驾,可直接导航白水寺,或燕山火车站。坐公交,六里桥北里乘901路,燕山东风街下车。
到这里,算是把白水寺和白水寺森林公园说清楚了。您读到这里可以结束了。下边是我在网上寻得的一则民间故事,说的是白水寺三尊石佛,师父释迦牟尼和徒弟阿难、迦叶的故事。您如果对此有兴趣,不妨接着往下继续读。文字较长,做好心理准备。
附录
白水寺里有三尊石佛,中间的是师父释迦牟尼,两旁的是徒弟阿难和迦叶。传说师徒三人经常到四方云游,以解除民间疾苦。后来,释迦牟尼决定每次只带一个徒弟去云游,另一个徒弟要留下来看寺庙。但让阿难留下还是让迦叶留下呢?释迦牟尼想考考两位徒弟。
这天,就在师徒准备出游时,释迦牟尼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俩徒弟。阿难看着师父说:“迦叶师兄平时跟我讲经头头是道,就让他留下吧。”说完冲迦叶调皮一笑。迦叶看着阿难那副得意的样子说:“不!师弟太谦让了,我虽比你年长几岁,但头脑愚顽,如不跟师父外出广博见识,何时才能修成正果呢?”阿难用眼角看了一下师父,又笑道:“师兄,我倒有个办法决定咱俩谁留下看寺。咱们打个赌吧,今天师父出题,如果谁答不上来,谁就自动留下看守寺院如何?”说完,自信地看看师父。释迦牟尼点点头:“就这么办吧!”
说话之间,师徒三人来到一条小河旁,河里有条小船停在岸边。三人上船后,摆渡的老翁手握双桨向对岸划去。船到江心时,老翁像是对师徒三人也像是自言自语地叹道:“唉,划船的时候要是来点风就好了。这样既省劲又凉快啊!”师父看了两位徒弟一眼,什么也没说。船到岸边,给过船钱后三人上了岸。不多时,他们又来到一个村口,看见一个小伙子在锄地。此时正是七月,天气干热,一锄头下去一股土烟儿。小伙子一边用袖子抹汗,一边望着天空说:“都说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可到现在也没来场雨,再这样下去庄稼真得旱死了……”师父又瞥了徒弟俩一眼,便转身往回走,阿难也跟了上去。迦叶看着阿难和师父的背影问:“你们怎么回去了,不云游了?”
三人回到寺里,师父对两个徒弟说:“刚才老翁的愿望和小伙子的话你们都听到了吧?一个要风,一个要雨,但布风布雨我佛又要同时进行。怎么解决他们的问题,你们各想办法吧!明天早晨撞钟前告诉我。”
第二天一早,师兄弟二人来到释迦牟尼面前。阿难忽然发现迦叶的脑门上添了几道皱纹,心里就有了底。他向师父双手合十道:“长者为先,请迦叶师兄先讲吧。”迦叶看看师父,本想双手合十道声“阿弥陀佛”,却不想双手一抱成了作揖。他鼓了几下嘴,脸憋得通红也没说出办法来。师父转向阿难,阿难虔诚地说:“师父,虽然说风是雨的头儿,布风布雨不能分开,风刮到哪儿雨就要下到哪儿。但我佛法力无边。民间不是有‘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说法吗?只要我佛把风雨分开播布,问题不就解决了么?”释迦牟尼看着窘迫的迦叶说:“以后你就留下看家吧,苦读经文应该,但关键是活用佛法。”迦叶头一低,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其实,昨天师徒出行遇到的老翁和小伙子都是释迦牟尼点化的,如何解答老翁和小伙子的题,主要看哪位徒弟心有灵犀。从那以后,迦叶脑门上的皱纹就再也没有消失,那作揖式的手式也被雕刻在白水寺迦叶的造像上,直到今天还没有放下。这在好多迦叶造像中是少见的。
白水寺是一座古老的佛寺。今天的旧作链接,选了几处佛寺。
万寿寺重开:“京西小故宫”五年修缮近日重开(文博系列之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