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龙泉禅寺《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文博系列之140)

文摘   2024-12-03 07:25   北京  

颐和园楹联群的群主草木寒香发招集帖,集体游览白浮泉。全程有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的张文大老师讲解,欣然前往。白浮泉曾是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水源,是千年运河的水源承载地。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这样评价:与历史上之北京城息息相关者,首推白浮泉。”以白浮泉为核心,建成了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于202348日正式对外开放。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除自然风光外,还包括白浮泉遗址九龙池、都龙王庙和龙泉禅寺。从文物价值上说,当推九龙池和都龙王庙。龙泉禅寺属于复建,自然稍逊。但龙泉禅寺现辟为博物馆,内有《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欲游白浮泉,这里无疑是一把钥匙。一番斟酌,我觉得还是要先从龙泉禅寺说起。

龙泉禅寺位于龙山山麓东侧,与山顶的都龙王庙俯仰相望。故民间俗称都龙王庙为上寺,龙泉寺为下寺。该寺历史悠久,据现存记事碑文记载,龙泉禅寺旧时称“海角龙泉梵苑”,一直到明朝前期,基址尚存。曾于正统景泰年间进行过修缮,并立碑,赐名“龙泉禅寺”。由明入清后,龙泉禅寺依然梵音不绝,至乾隆时期规模尤盛。现在的龙泉禅寺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在原有寺庙旧址上,沿用原有布局和规制重建而成的。

走进龙泉禅寺,里边看不到佛像,不进香,也不做法事。龙泉禅寺现为博物馆,设有《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展览以河之源、城之源、都之源为文化轴,展现了运河源头白浮泉的历史和文化承载。展览分为6个部分。分别是:建邦设都漕运难题,遍寻京师增辟新源,山雄水盛寻源白浮,西折南转汇集诸泉,通连运河惠利京城,福泽百年文脉悠长。

1262年,时任左丞相张文谦向元世祖忽必烈推荐了郭守敬。蒙古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的一天,开平府(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王宫大殿内,一位儒者面对汗王宝座上的忽必烈侃侃而谈,忽必烈频频点头。这位儒者名叫郭守敬。郭守敬向忽必烈提出了6条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议,史称“郭守敬面陈水利六事”。事毕忽必烈大悦道:“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他当即下令,命郭守敬“提举诸路河渠”。1271年,忽必烈废除蒙古国号,改称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元朝建都北京伊始,水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执政者。为解决元大都水的问题,郭守敬遍访京郊,寻找水源。最终发现了昌平龙山东北麓的白浮泉。为了广纳西山泉水,补给大都城,郭守敬设计了一道人工水堰。汇集白浮泉诸水和西山诸水,再截取清河与沙河上游水,注入海拔40米的瓮山泊(颐和园昆明湖前身)。在瓮山泊东南开掘水道金水河(后称长河),河水在后来的海淀麦庄桥一带折向东南,通过古高梁河故道进入大都西护城河。又从大都西城墙和义门(明清西直门)北的水关入积水潭。

自此积水潭成为大运河北端的漕运码头。自大运河运抵通州的百万物资,勿需车马挽毂,可经通惠河漕运直入京城。积水潭在历史上留下过舳舻蔽水的盛况,从此京师无转饷之劳。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曾说如果没有这条运河,北京城就可能修不起来了。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算是从历史和道理上大致了解了白浮泉对于元大都的意义和贡献。下一次咱们实地去看看白浮泉遗址九龙池和都龙王庙。最后再说说交通问题。乘地铁昌平线(昌平西山口方向)到沙河高教园站,出B2(东)口。换乘昌52路,化庄站下车,即到。

今天的旧作链接,选了几篇与元朝或大运河有关的游记,您如果有兴趣,不妨一读。

西城西四砖塔胡同、万松老人塔和正阳书局(文博系列之52)

内蒙锡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云游系列之275)

《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文博系列之57)

我的博物馆之旅:汇通祠和郭守敬纪念馆(文博系列之67)

走进山东聊城:大运河漕运繁荣期留下的古迹山陕会馆(云游系列之648)

京杭大运河北端点:通州三庙一塔古建筑群(市井系列之164)

心中的风景
心中的风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