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关注,获取更多前列腺癌资讯!
近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飙升,如何在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的同时降低病死率、提升生存质量,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于9月26日在厦门隆重开幕,大会以“以患为本,共享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肿瘤学界的翘楚及各界精英,共商肿瘤防治的最新成果、尖端技术和未来发展。
今年的前列腺癌专场聚焦“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会上发布了2024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二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瑞维鲁胺,以及2.2类新药醋酸阿比特龙片(Ⅱ)均获指南更新推荐。此外,会议还强调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的关键作用,并修订了生化复发的定义,力求在前列腺癌诊疗领域更进一步,造福广大患者。
01
早期诊断成为降低死亡风险的关键
2024年CSCO指南新增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定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的人群,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飙升了25%至67%,而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则大幅下降了64%至70%,总死亡风险也显著减少了23%至28%。这一发现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与预防之路。
图片来源:摄图网
02
解读新版生化复发标准
生化复发患者的精准风险分层,既可避免过度治疗与检测,又能精准定位最佳前列腺癌治疗方案。
2024版CSCO指南更新了生化复发定义,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阈值从“≥0.2 ng/mL”下调至“≥0.1 ng/mL”,这一调整旨在更早地捕捉疾病信号。同时,指南强调,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及早期挽救放疗的非劣效性研究中,均采用PSA水平0.1或0.2 ng/mL作为入组标准,体现了治疗策略的精细化管理。
此外,PSMA PET/CT检查推荐级别由Ⅱ级跃升至Ⅰ级,进一步提升了诊断准确性与治疗效果。
03
深度解析:聚焦三大突破性进展
NO.1
瑞维鲁胺强势登顶,在高瘤负荷mHSPC治疗中获首位治疗推荐(Ⅰ级,1A类)。
CHART研究揭示,与比卡鲁胺(50毫克,每日一次)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ADT)相比,瑞维鲁胺(240毫克,每日一次)联合ADT显著提升了高肿瘤负荷转移性激素敏感前列腺癌(mHSP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尽管两组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但瑞维鲁胺组的三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0.7%,略高于比卡鲁胺组的14.5%;然而,在生活质量方面,瑞维鲁胺组则在整体上更胜一筹。
图片来源:摄图网
NO.2
瑞维鲁胺联合ADT疗法:PSA显著下降,长期生存前景光明
PSA动力学与前列腺癌进展紧密相连。在CHART研究的后续分析中,聚焦于瑞维鲁胺治疗mHSPC患者的PSA变化,探索其与患者中长期生存指标获益之间的关联性。
2023年的ESMO大会上,PSA事后分析揭示了中位随访时间长达29.3个月的关键数据。在瑞维鲁胺联合ADT治疗组中,PSA深度降至<0.2ng/mL的比例高达68.7%(224/326),远超对照组的33.5%(110/328)。值得注意的是,在6个月后实现这一PSA深度下降的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rPFS)与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这表明瑞维鲁胺联合ADT不仅能有效降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还能带来持久的生存益处。
NO.3
醋酸阿比特龙片(II):引领未行新型疗法患者希望新篇章
由于普通醋酸阿比特龙片生物利用度偏低,患者需每日服用高达1000毫克(四片250毫克),且必须空腹服用——即服药前后两小时内不得进食,这种严苛的条件导致许多患者依从性较差,甚至因未能遵医嘱而增加药物暴露,从而提高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然而,醋酸阿比特龙片(II)通过引入纳米晶技术,大幅提升了生物利用度,并减弱了食物对其吸收的影响,实现了无论空腹还是餐后均可服用的便利性。2024版CSCO指南的更新中特别提到了这一改进。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一项名为ABTL-PD-01的Ⅱ期研究中,69名患有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别:一组服用醋酸阿比特龙片(II),另一组则继续使用传统剂型。结果显示,每日仅需300毫克的醋酸阿比特龙片(II)即可达到与传统1000毫克剂量相媲美的效果(第9天/第10天血清睾酮浓度几何均值比90%,置信区间为80.0%-125.0%)。在安全性方面,尽管两组的不良事件类型相似,但醋酸阿比特龙片(II)显示出更少的≥10%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少的≥3级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未见新的安全隐患。这表明,醋酸阿比特龙片(II)不仅以更低的剂量达到了相同的疗效,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
前列腺癌
相关好文
温馨提示
本文仅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诊疗。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内容制作及支持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稿定设计
关注我们 走向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