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游日本一掷万金,穷游香港扣扣索索,大陆游客的“两幅面孔”

财富   2025-01-08 08:11   广东  

◎海外掘金 | 马唐


香港很急!


大陆游客怎么不来花钱了?


“香港优质旅游服务协会”主席黄杰龙最近对外表示:以内地过夜旅客估计,疫情前高峰平均每人在港消费5000多港元,现在只有2000多,也就是大跌六成!


内地旅客的消费力断崖式下降,舍不得吃,舍不得买,主打一个“穷游”,能省则省,香港店铺里的招财猫,笑眯眯把小手摇到飞起,就是不见顾客进门消费。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再这样下去,店铺就要关门,招财猫就要下岗了!


香港把主要原因归咎于受疫情冲击,大陆游客囊中羞涩,没钱了。更糟糕的是,按照黄杰龙的观点,内地旅客消费力下降,或许只是“正常化”——


“不应幻想内地旅客消费力短期回升至以往水准。”


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但神奇的是,大陆游客一方面扣扣索索“穷游”香港,另一方面却大大方方“富游”日本,买起东西来毫不手软,一点不像没钱的样子。


真相很残酷:大陆游客不一定是没钱了,而是单纯不愿意在香港花钱了!



根据日本观光厅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访日外国人消费总额达到5.858万亿日元,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并且已经超过2023全年的水平。


这其中,中国大陆游客的贡献居功至首!


1-9月,中国大陆访日游客共524万人,消费总额达到1.3万亿日元,人均消费约25万日元,约合1.16万元人民币。


在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访日游客中,大陆游客花的钱是最多的,超过美国、英国、韩国、意大利......


对比在香港人均消费2000多港元,真可以说是财大气粗,一掷万金。


在日本银座的奢侈品店里,放眼望去基本都是大陆游客,香奈儿、LV被买到断货;劳力士专柜,现货手表都紧缺,店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sold out(卖完了)”。


有游客分享“爆买”日本的视频,11点开门的奢侈品店,10:50门口就早已排起了长队;一家有名的连锁化妆品店,很多中国大陆游客直到半夜12点还在血拼。


日本商场化妆品柜台前的中国顾客。来源:日经中文网


由于日元汇率处于三十多年来的低点,在游客眼中,去日本消费,买到就是赚到,买的越多,赚得越多。用一位游客的话说:


“这汇率,不买点东西我都难受。”


从奢侈品、手表、到化妆品、珠宝首饰、电子产品,甚至一整栋的房子,中国大陆游客 “买买买”,尽情展现“钞能力”。


日本商家乐开了花,嘴巴都合不拢——这泼天的富贵啊!



曾经,香港才是大陆游客眼中的“购物天堂”,是海外购物的首选目的地。如今大陆游客在日本“爆买”的场景,之前在都香港上演过。


尤其在2010年前后,香港零售业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销售金额节节攀升,并于2013年达到巅峰——4944.51亿港元。


2009年之后,香港零售业销售总额快速增长,迎来“黄金时期”,2019年之后跌入低谷,2023年虽有恢复,但仍只相当于2011年水平。


这其中,大陆游客起到了绝对的主力军作用。


以游客最爱的奢侈品为例,疫情前大陆游客最高贡献了近七成的香港奢侈品零售额,相当于每10只奢侈品包包,就有7只是被大陆游客买走的;


还有大热的商品比如说奶粉和纸尿裤,大陆游客一买就是一整排货架,“清空式”扫货,如此夸张,以至于香港方面不得不出台“限购令”;


其他的,比如手机、化妆品、手表,甚至牙刷、牙膏、洗发水、卫生巾、内衣、袜子等日用品,大陆游客一买就是一大堆,不把行李箱塞满决不回家。


资料图:曾经在香港奢侈品商品门口排队的大陆游客。


那时候,作为一个自由港,香港对一般进口商品不征收关税,也不对商品销售征收增值税,叠加汇率因素,香港的商品普遍要比大陆价格低廉;


再加上,那段时间大陆时常发生大大小小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香港的商品被认为质量更好,安全性更可靠,所以,去香港“买买买”形成一股巨大的风潮,香港“购物天堂”的称号,熠熠生辉。


2015年,香港战胜日本东京,成为全球最多零售商进驻的城市;


2016年,香港被评为亚太地区最受跨境零售商欢迎的城市......


俱往矣!


香港零售业曾经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落寞,其实也就十多年的时间,让人唏嘘不已。



香港变了,变得让人记不清她曾经的模样。


非但大陆人不再愿意去香港购物,甚至连香港人自己都用脚投票,北上深圳,大肆买买买。那热闹的情形,像极了当年大陆人排着队去香港“血拼”的样子。


十多年的时间,一个反向的轮回。


2024年前十个月,香港零售业金额,有九个月都是负增长。从餐馆、戏院,到连锁店、商场、超市,店铺倒闭潮一浪接一浪,成为香港街头一道别样的“风景”。


2024年10月21日,香港尖沙咀商业区,紧闭的卷帘门上贴满了“旺铺出租”的广告。


香港零售业现在到底是怎样的一副光景?来看一个惨烈的例子——


铜锣湾罗素街的一个商铺,2008年被租下的时候,每月租金为58万港元;


到了2012年,香港零售业的鼎盛时代,这家商铺被另一家名表店租下,月租金达到了惊人的230万港元!


现在呢?名表店已经退租,商铺变成了一间手机配件店,每月租金只要不到13万港元,下跌将近95%。


如此巨变,成为香港零售业的一个缩影。


香港急啊!想尽了各种办法,像什么恢复“一签多行”,两次扩大来港个人游城市名单,购物免税额从5000元提高到15000元,举办各种“开心购物节”等等,可结果,大陆游客的确是来了不少,可就是不花钱。


人旺,财不旺......


问题出在哪?



一位网友说:“上个月去逛,本来想买点煲汤的食材,结果手机上一查,网上就有店,于是动动手指下单快递送到家,省得从香港肉身扛回家,齁累的。”


时代变了,在购物方面,香港有太多可被替代的渠道。之前只在香港开店的品牌,如今甚至在大陆三四线城市都有专柜,实在买不到的,网购、代购、海外直邮,动动手指就包邮到家;


或者还可以去趟海南免税店,又便宜又方便,购物的便利性,极大增强,凭什么一定要跑去香港买?


价格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港币紧盯美元,由于美元的强势,港币对人民币也不断走强,在香港买东西,汇率的优势越来越小,物价越来越贵。


大陆游客为什么跑去日本一掷万金?主要原因就是日元贬值,用人民币购买日元计价的商品,让人直呼便宜,简直就是薅日本人的“羊毛”!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香港的服务水平,尤其是面对大陆游客的时候,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有一家餐馆,竟然限定了顾客的用餐时间,更离谱的是,中文写的是30分钟,而英文写的却是40分钟......


价格比日本贵,服务比日本差,谁还愿意在你那买?


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不说也罢。



当然,这也和大家的心态变化有密切关联。


之前,经济形势很好,钱包鼓起来的人们不吝惜花钱消费,以获得物质上的享受。但经历三年疫情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剧变之后,大家越来越看重确定性,追求稳定的现金流和投资的安全性。


所以我们看到,大陆越来越多的人跑去香港买保险,尤其是购买储蓄投资型的保险迅猛增长。


香港保监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个人人寿保险新单保费约为590亿港元,同比飙升27倍。


这一数值已超越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仅次于2016年727亿港元的历史高峰。



香港分红储蓄型保险的投资收益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部分产品在长期持有的前提下,可以拿到6%左右的复利回报。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普通人来说,购买香港保险,是参与全球资产配置的一种省心且便利的途径。


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投资于全球范围内的优质资产,比如债券、股票、基金、房地产等等,美国、英国、日本...... 在享受不同市场发展红利的同时,分散投资风险。


如何打破香港保险的信息差?怎么挑到最合适的公司和产品?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扫码加好友。另外,我们制作了一份【香港保险的价值与防坑指南】,欢迎加好友免费领取。



参考资料:

1 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游客“横扫”日本,人均消费近30万日元全球最高》

2 香港直通车,《香港新一轮结业潮涌现!70年老字号也扛不住了?》



海外掘金
海外资产配置门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