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中学的扯淡事儿(三)

文摘   2024-11-06 21:09   内蒙古  
  关注 漠南风情 欣赏更多精彩作品



龙山中学的扯淡事儿(三)
文/乐观人

引子
话说中国传统文化,当然是 “龙文化”占主导地位了,至少也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且不用说几千年来“群雄逐鹿”的中原大地,每一个当了皇帝和想当皇帝的人,都是尽力传扬龙文化。故而龙文化的洇染痕迹,可谓举目皆是。就是在农村,即使是在塞外边陲的“穷乡僻壤”,应该是“山高皇帝远”的偏远闭塞之地吧,龙文化也是相当的普及。
这里有一个龙山县。
龙山县的“龙文化”氛围,那是浓浓的,满满的。全县有好几十处方都流传着历史久远的龙传说。
诸如:“发现龙脉”、 “风水宝地出皇上”、“坟地选好出娘娘”,而后,用“建庙镇压龙脉”来确保康熙、乾隆等“真龙天子”“千秋万代永坐江山”的传说也是比比皆是。
龙山县因为龙山而得名,有一所中学也就叫龙山中学了。

三、牛死了X的姜校长有“哼”、“哈”二将

龙山中学牛死了X的姜校长有“哼”、“哈”二将。

当然,姜校长的“哼”、“哈”二将绝对不可能是他老老老辈子的祖先的姜子牙的“哼”、“哈”二将的样子。

这“哼”“哈”二将啊,其实是两位老师,是两位教学高手,是民间称之为“名师出高徒”的那样的“名师”。

何为“哼”“哈”二将?一名郑老师,一名陈老师。

读过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看过《封神演义》电影的人都知道,“哼”将军郑伦和“哈”将军陈奇,那都是武艺高强,且拥有盖世神功的。他俩“哼”、“哈”之时,都能从鼻腔或口腔中发出白气和黄气,可以把强敌勾魂摄魄,最后克敌制胜。

姜校长的两位老师之所以被称之为“哼”、“哈”二将,一个是两位老师的姓氏与姜校长的老老老……辈子的祖先的姜子牙的“哼”、“哈”二将巧合,恰好都是一个姓郑,一个姓陈;再就是,这郑老师习惯于用鼻音表达意思,经常是“哼”一声;而陈老师则有一个“口头禅”叫“哈”一下。

这“哼”一声和“哈”一下,是什么意思?

当然不是《封神演义》中所记载的白、黄“两股神气”了。

这郑老师的“哼”是“哼一声”,是鼻腔里发出来的声音。其内涵很是复杂。大概是,有不服,有不忿,有不屑,有蔑视和愤怒等等诸多负面情绪的意思包含在其中。比如,学校领导讲话有些毛病,或者是学校评选“教学能手”、“模范班主任”等活动公布评选结果时,郑老师的鼻腔往往会“哼”一声。

还有,那就是遇见“熊孩子”捣蛋,熊孩子家长兴师问罪,他也经常“哼一声”。

因为经常“哼”,也就有人称其为“哼”老师或“哼将军”。

而这被称之为“哈”将军——其实是“哈”老师的,可能是姓陈,也可能是姓其他的什么姓。“哈一下”可就是他的专利。

至于怎么“哈”,我们外人就不得而知了。是“猫腰”迁就、让步、妥协,去配合对方,还是用口腔的热量去“哈”,去温暖被冻得冰冷的器官或其他物件什么的?我们都是不能晓得的,只能是想象一番了。

有一个很小的事情,很能这“哼”、“哈”两位老师的性格特点。

在学校,校长总是免不了要开会的。不但要开校领导班子会,教研组长会,最隆重的是全校教职员工大会。

“哼”、“哈”老师在学校自然要参加一些会议的。

“哼”老师参加会议非常随意,总是找一个旮旯角落,不显眼的地方坐下来,手里拿的大都“闲书”,在校长讲话的时候,多是心不在焉。听到校长说些他认为不受听的话,就“哼”一声。

“哈”老师则不然,他参加所有的会议,必然是早早到场,选择最佳位置,那就是领导的“眼皮子”之下,是让领导最方便看到自己,可以与领导眼神频频交流的地方。他一身正装,正襟危坐,笔记本和记录笔齐备,且随时可以热烈鼓掌。不管是校长发不发讲话材料,他都是奋笔疾书,把校长的话统统的记录下来。他的眼睛始终盯着校长,眼神和面部表情是随着校长的表情变化而变化,与之形成和谐的互动。

毫无疑问,“哈”老师绝对是龙山中学的模范人物。

(未完待续)
特别声明:小说连载,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漠南风情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乡土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