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中学的扯淡事儿(五)

文摘   2024-11-13 21:09   内蒙古  
  关注 漠南风情 欣赏更多精彩作品



龙山中学的扯淡事儿(五)
文/乐观人

引子
话说中国传统文化,当然是 “龙文化”占主导地位了,至少也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且不用说几千年来“群雄逐鹿”的中原大地,每一个当了皇帝和想当皇帝的人,都是尽力传扬龙文化。故而龙文化的洇染痕迹,可谓举目皆是。就是在农村,即使是在塞外边陲的“穷乡僻壤”,应该是“山高皇帝远”的偏远闭塞之地吧,龙文化也是相当的普及。
这里有一个龙山县。
龙山县的“龙文化”氛围,那是浓浓的,满满的。全县有好几十处方都流传着历史久远的龙传说。
诸如:“发现龙脉”、 “风水宝地出皇上”、“坟地选好出娘娘”,而后,用“建庙镇压龙脉”来确保康熙、乾隆等“真龙天子”“千秋万代永坐江山”的传说也是比比皆是。
龙山县因为龙山而得名,有一所中学也就叫龙山中学了。

五、“哼”老师是个犟种
“哼”老师是名校毕业生,不是北大,就是清华,他从来不“嘚瑟”,所以外人也不知道。他本来是在念大学的时候,就有对象了,是北京人,长相漂亮,条格优美,既富且贵。因为他执意要回龙山县工作,可以就近照顾爹妈,那女孩儿是百般挽留;女孩儿家长也许以“安排好工作”、“送楼送车送媳妇”等一系列优惠条件,试图把他这小地方龙山的优秀学子留在“天子脚下”,培养他向前途无限光明的“龙”的方向发展。
然而,郑同学他不干。
女朋友提出,如果你不留北京,非要回你那个穷乡僻壤的“龙”乡,只能是分道扬镳!
他只是“哼”了一声,便与感情甚笃的女友“拜拜”了。
龙山县的人听说这事儿之后,夸奖赞美的人没几个,为之遗憾、惋惜的人倒是非常多,他们甚至说,他不但是“犟种”,而且还是“潮种”。
“潮种”这个词儿,也可能是龙山人的独创,就是说这个人办事儿像潮水一样潮起潮落,就是个“儍儍的”不识数儿。
其实,用“潮种”来形容郑老师是不对的。他对家乡父老感情专一,没有起落,学成归来,为家乡做贡献,如此执着,有错吗?当然没错!
故而,还是用“犟种”来形容他来的贴切。
除了在人生转折的档口,郑老师表现得“犟种”之外,其他的日常小事之外,他也是“犟种”得可以。
比如:姜校长讲话,弘扬中国国粹,在讲到“儒、释、道”三教归一的时候,郑老师“哼”了一声:“‘儒家儒学’不是‘教’,根本就不是宗教!”
姜校长说:“古往今来都把‘儒家’与‘道’、‘释’并称为‘教’!”
郑老师又“哼”了一声:“古人说错了的多了!”
姜校长又说:“学习传承中国国粹!”
郑老师又怼过来:“古人有太监,学习传承‘国粹’,要不要再把男人‘劁’了啊?古代女人裹小脚,学习传承‘国粹’,要不要让女同志再去‘裹小脚’啊?”
有人劝郑老师不能固执,要给姜校长面子。
这时,郑老师头一扬,脖子一骾,鼻子哼了一声,反驳说:“那就可以胡说?”
还有一件事印证了“哼”老师,也就是郑老师的“犟种”味儿。
那是头几年学校有一位侯老师老实巴交,老婆常年有病,家庭生活困难,他每天当爹又当妈,早晨要照顾孩子吃饭上学,照顾病老婆吃药、换洗,待赶到学校时,基本错过早操时间,故而,他也就从来没有上过早操。由于他家情况特殊,学校老师们大多都从来没有攀他、比他,任由他迟到、早退照顾家庭。除此之外,这侯老师还因为长期不任课,多是从事教学辅助工作,工资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偏赶上那年上级下达的涨工资指标是全体教职员工总数的75%,必要条件是要经过群众讨论评议通过。
这时候,多数人都可怜同情侯老师,同意给他“掫把”一级工资。也有工作不好品行一般的员工,估计是因为自己长不上工资,对大家照顾侯老师“眼气”,便在评资会议上说:“侯老师也是工作拖拉后进,多年来没有受一次表奖,哪怕是书面表扬,这级工资给他,我也不说什么了!”
大家一时无语。会场上冷场了一会儿,郑老师“哼”了一声,起身走向教务处,取回一本教务日志,“刷刷刷”翻到一页,只见那天日志上写道:“今天早操特别好!出操人员很齐,连平时从不出操的侯老师都出操了。”
原来,这天的这页日志是一位年轻老师记录的。那天还真是侯老师绝无仅有的一次按时到校,按时出操的一天。原因是他的亲戚来了,出手帮他照顾妻子和孩子,使他有时间按时上班,出了早操。为什么郑老师会记得这事儿?因为当时,那位青年老师这样写,是在调侃侯老师。郑老师翻看日志时,看见这样的话还调侃了那位青年老师。
这页校务日志一摆出来,会议上顿时热闹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这不是表扬,是调侃。”郑老师“哼”的站了起来:“这就是表扬,是记载在校务日志的表扬!”
因为郑老师力挺,大家便给侯老师评上了一级工资。
还有一件事情,郑老师让学校领导乃至于教育局领导多少有些难堪。
那是有一回,教育局某位要员,就是主要领导,要来学校搞“调研”,校领导组织了一个座谈会,其中有郑老师和陈老师。
座谈会一开始,陈老师抢先发言,大力赞扬学校校长领导有方,歌颂学校的“莺歌燕舞”、“群情激昂”、“奋发向上”的一派“大好形势”。说了这许多语言,自然要占许多时间。不知道是座谈会预定时间有限,还是领导的“调研”只是摆个样子给别人看,不是真正的调查研究。陈老师等人发言之后,郑老师好不容易找到空挡,打算说说现行教育“战线”或者是“行业”的问题,再讲讲学校的毛病时,刚刚说到学校存在的毛病时,姜校长打断郑老师的发言,说是“领导很忙,预定时间已到,请郑老师把意见整理成书面材料,交给学校,再转呈教育局主要领导”。郑老师被打断发言,当时就恼了,说了一句:“这是什么‘调研’,分明就是‘作秀’!”
于是,关于郑老师的评价就蜂拥而至。主要就是“不识时务”;看不清“眉眼高低”、“迂腐老骾”等,最能表现龙山人评价人的语言特点的是:打铁烤糊了卵子——不看火色!
什么是“卵”?不是雌性之“卵”,龙山人说的“卵”的含义,非官方定义的“卵”,此“卵”非彼“卵”,乃雄性睾丸是之谓也。
试想,一个人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抡锤打铁,不知道控制炉火的燃烧,或者是调整身体与火炉和烈火的距离,居然把裤裆里的“卵子”给烤糊了!是何等的麻木?何等的没有眼色?
因为脾气倔,且不识时务,郑老师终于没有与那个秀美端庄的北京姑娘结合,却与小县城的普通女孩儿结了婚,她是个出租车司机。
与出租车女司机结婚的时候,郑老师就已经38岁了,一个妥妥的大龄“剩男”。那一段时间,他基本没有“哼”过。
郑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微信说:“我终于结婚了!欢迎各位亲友都来喝喜酒,为我们祝福吧!贺礼只能是微信支付。”
接到郑老师要结婚的消息,那些被陈郑老师教过的孩子们的家长,特别是那些正在张老师的班级里上课念书的学生家长们,都激动起来。终于,郑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感情投资”,或者是“感情回报”的机会。于是,大家约定,每人送给郑老师的新婚贺礼,每人都是两千元!
于是,郑老师的微信群里顿时热闹起来,郑老师的私聊对话框里的贺喜红包,更是雨后春笋了。
然而,这么多的红包,郑老师是一个也没收。全都原路返回了。
因为郑老师古板,把教书育人看得神圣无比。他老婆比他年轻十多岁,却是对他言听计从,那是典型的夫唱妇随。
郑老师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大都是都是特别崇拜这位外号“哼”将军的“哼”老师。只有少数的或者是极个别的学生家长对郑老师不以为然:“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坚守清贫?犯得上吗?”
然而,“哼”老师却十二分的知足!
所谓“知足者长乐”,他自己常说:说我教书育人是“尽心竭力”,却也依然精力旺盛,身体倍儿棒!
说我是“呕心沥血”,却也没看见我把心给呕吐出来给人家看看,也没看见我的心“沥”出多少血来。
但是,他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们,都知道他确实对学生好,教授知识,塑造人生,用龙山老百姓的土话说,那就是“好得没法儿再好了” !管学生就像是爹妈一样,又“狠”又疼,虽然家里生活并不富裕,对学生却是慷慨大方。
他的那个出租车司机老婆,“拉活儿”那是忒“着调”了!过日子那是绝对的好手。文化不高,却是对男人崇拜有加。除了孝敬父母,日常的简朴生活,挣了钱,存了款,都任由郑老师攉攉。不外乎是补贴资助贫困学生而已。
外号“哼将军”的郑老师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从来不乏悲悯情怀。比如说,“哼”老师时常是在早上进入学校,看到校园园林工人在用剪草机修剪绿化带草坪里的绿草,或者是为榆树墙等各种造型的灌木剪除“不安分守己”的枝叶,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之声,一阵浓烈的青草味道冲进鼻腔。
“哼”老师想:“这青草味道,是不是类似人类被大屠杀以后发出血腥味道?这些本来应该按照它们自己模样自由生长的草木们,进得校园来,被强迫修理成各种形状,大多都是‘圆圆蛋子’!是不是显得人类很残忍?”
想到这里,“哼”老师自然心里会产生一丝不快来。
(未完待续)
特别声明:小说连载,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漠南风情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乡土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