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中学的扯淡事儿(四)
文摘
2024-11-09 21:09
内蒙古
话说中国传统文化,当然是 “龙文化”占主导地位了,至少也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不用说几千年来“群雄逐鹿”的中原大地,每一个当了皇帝和想当皇帝的人,都是尽力传扬龙文化。故而龙文化的洇染痕迹,可谓举目皆是。就是在农村,即使是在塞外边陲的“穷乡僻壤”,应该是“山高皇帝远”的偏远闭塞之地吧,龙文化也是相当的普及。龙山县的“龙文化”氛围,那是浓浓的,满满的。全县有好几十处方都流传着历史久远的龙传说。诸如:“发现龙脉”、 “风水宝地出皇上”、“坟地选好出娘娘”,而后,用“建庙镇压龙脉”来确保康熙、乾隆等“真龙天子”“千秋万代永坐江山”的传说也是比比皆是。龙山县因为龙山而得名,有一所中学也就叫龙山中学了。他不但是校领导的模范员工,他也是大部分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乃至于学生家长赞不绝口的“模范老师”在他遇到难解问题,遇有瓶颈问题,他都是盘算:对关键人物“哈”一下。可不能小瞧“哈”老师的这一“哈”!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策略。几乎是战无不胜,所向无敌。这一个“哈”字,让陈老师成了人们说的:是“胡萝卜鉲刹雕刻出来的小人儿”——里外都是红的。说是北方冬天天气特别特别冷,男人外出尿尿都得带着木棍!那是用以敲击尿出一条线来的尿柱被冻成冰溜子的!要不然,尿尿的人总不能拖着被冻成的冰溜子的尿柱,回屋睡觉吧?就在这样寒冷的气候里,有一位王爷出门拉屎,结果是那屎橛子被冻在屁股上了。一个老臣见状,对老王爷说,我给你哈一下吧。结果是,老臣因为年老体衰,他的嘴里哈出的热量不够,居然也和肛门冻在一起了。此时,有带刀侍卫前来紧急救援,果断的举刀便砍,意在分离嘴与屁股紧密接触。当即有谋士大喊:“有胡子的是嘴,没胡子的那是腚!”其实这是“哨”人的段子,也就是“用热脸亲人家冷屁股”的说法的原始出处。这种“哈”,便应该是最经典的“哈”了。当然了,我们这所龙山中学这里的“哈”老师绝对没有这类的“哈”人行为,仅仅是口头禅而已。“哼”、“哈”老师虽然都是姜校长得力干将,是龙山中学的金牌名师,都是学生家长们热爱崇拜的好老师。然而,他们在处世风格上,乃至生活条件上,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怎样的活法上,却是大相径庭,截然不同的。怎么“哈”?当然不是古代老臣那种用嘴去哈王爷屁股的那种“哈”,大都是笑眯眯的说话,甜腻腻的发声,让人抓不住半点毛病的那种“哈”。比如:新学生入学,他站在讲台上,亲切的调查学生的家庭及家长的详细情况,而后制定出座位排列名单。哪个同学和哪个同学一桌;哪些同学的课桌排在前面,哪些同学的课桌排在后面,然后确定班干部、课代表的人选名单,而后随时调换。他对学生们说:“这招生入学是校长说了算的事儿。我是教学的老师,谁来我班,我就教谁。而来到我的班级,让你坐在哪儿,和谁坐一桌儿,能不能当班干部,就是我说了算的事情了。”这番话的意思,在明确不过了。如果“哈”我一下,便可“通融”,否则,只能是“公事公办”。就因为这样现实和直接,“哈”老师与班级学生的所有家长的都关系特“铁”。他与家长沟通得非常紧密。孩子有个“风吹草动”,他都会及时通报给学生家长。他善于用学生来管理学生,自己不但工作量大大减轻,同学和家长们还都很拥护。他循循善诱,讲起“成才”教育,讲起毛主席的“内因外因”的辩证法,那是头头是道。让学生,特别是家长们心服口服,他们崇拜“哈”老师崇拜得是五体投地!他经常说:“孩子是你的孩子。成材不成材,老师确实负有重大责任。但是,你们孩子的‘内因’条件是关键!还有你们家长为孩子创造的‘外因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好学生是“哈”的眼睛珠儿。“哈”老师把好学生的脾气秉性是摸得“透透”的。他让好学生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帮助差学生提高成绩。好学生帮助差生,取得成绩,他都会给好学生以鼓励,而且,他总是不间断的与好学生家长沟通,与家长共同解决“骄傲使人落后”的问题。好学生的家长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滑坡”,非常渴望老师“多多关照”自己的孩子。当然了,这种关照,需要家长“明白”;对于差生,他也不嫌弃。他会找家长,摸清家长的心思,掂量家长的实力,看家长“明白”不“明白”。估算家长的“实力”,看家长能为自家孩子的成长付出多大“本钱”。这样,这个班级里,谁当班干部,当什么班干部;谁和谁坐一桌;课桌距离教师和黑板的距离等等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哈”老师这里,统统都是权重不一的筹码。据说,“哈”老师因为给学生调整好座位,安排好同桌,选拔班干部等细微小事情,与好几位县内大款和达官结成“老铁”,让这些“大”人物达到了默契,实现了“大”人物的孩子当班干部,调整好的座位,选配好的学生做同桌的目的,他自己也很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那是与“哼”老师同时进入校园的时候,“哈”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聆听着剪草机美妙的声音,尽情享受剪草劳动中发出的新鲜青草的味道,欣赏着园林工人们创造出来的圆形的,方形的,多角形的,具有各种教育内容造型,心里非常快乐。他想:我也是园丁,每天都在教化学生,做的就是修枝打杈,让孩子们都变成社会上需要的人才。他欣赏圆形,进而喜爱抛物线,喜爱圆滑。他认为,大河滚滚向东流,从山上冲刷下来的块石,都被碰撞挤压得磨没了棱角,全部成为圆形、椭圆形的了。这就是所谓的“河卵石”了。特别声明:小说连载,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