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的手机没电或处于没网络环境中,你会感到不安,因为你记不住任何联系方式了。科学家将这种焦虑称为“数字健忘症”。互联网时代和AI时代正在破坏我们的记忆力。去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宣布其年度词汇是“脑腐烂”——特指因消费琐碎的在线内容而导致某人精神状态恶化。MIT和哈佛专家甚至预测“我们将失去记忆能力,因为我们不再像从前那样使用它了”。值得关注。
阅读文摘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我们的记忆力?这不是未来的问题,而是现实中迫切需要探究的问题。随着搜索引擎、GPS和人工智能(AI)的广泛应用,人的学习和记忆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科学家已经开始探究这些技术将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初步研究表明,依赖GPS可能削弱我们的空间记忆力,频繁使用搜索引擎,可能会让人们误以为自己掌握了更多知识,事实上,几乎什么都看到了,什么也都没记忆下来。2011年一项研究提出“谷歌效应”,即人们更倾向于记住信息的存储位置,而非内容本身。最新研究对这一效应也提出了质疑。认为数字技术虽然改变了记忆方式,但并未显著削弱整体记忆能力。AI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的记忆力产生更深远影响。ChatGPT、Deepseek等AI辅助工具可能引发“认知懒惰”,使用者减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意愿。此外,AI生成的信息也可能混淆记忆,误把虚假信息作为真实记忆信息的一部分。尽管互联网和AI技术将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方式,但是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尚未证明它们会导致人脑的记忆功能出现全面下降。相反,AI技术可能促使人们更有效地管理有用的内容和信息素材,而不再需要依赖个人的超强记忆力了。如何平衡AI技术的应用与认知能力和记忆力的培养,将成为脑科学领域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关注长寿医学和抗衰老最新资讯,专业人士了解更多长寿医学和长寿诊所项目,扫码加入专业微信群(实名+机构名称):
扫码加入长寿医学专业交流群
![图片]()
(群规: 实名+机构)
![]()
![]()
关注我们,获取生物医学前沿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