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芽话题】“一韵冬色,至尽美好”——幼儿园“迎冬至”主题系列活动大全(文中可领)

教育   2024-12-21 17:00   江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人间小团圆。

冬至大如年,

dong zhi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冬至—节气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为了让幼儿深入了解冬至习俗和节气特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冬至节气到来之际,小编整理了有关冬至的主题活动,邀请老师带领幼儿开启一场冬日之旅吧~








认识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21-23交节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所谓“数九”,是指“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儿歌: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

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冬至三候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在呼啸的冷风中土地里的蚯蚓也感到寒意

蜷缩着身体取暖静待来年的春暖花开

麋鹿的老角开始脱落新的犄角慢慢长出

新陈代谢的规律藏在季节的变换里

冬至阳气初生

虽然还是冰雪苦寒

但冰面之下已有泉水在流动








冬至三候



1.南方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2.北方饺子

在北方,则是吃饺子,“冬至饺子夏至面”。饺子有交子,谐音之意,寓意着新年与旧年之间的交替,新习俗与旧习俗的取舍,去旧迎新,扫去烦恼与过往的不顺。

3.羊肉汤锅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数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数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4.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冬至活动方案


01
活动一:冬至我知道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初步了解冬至节的习俗。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学习与理解儿歌内容,能够朗读节气儿歌
活动准备
儿歌《冬至到》、冬至习俗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起幼儿的注意与思考。
1.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对冬至的认识,初步了解冬至节气。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到冬至啦,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2.教师介绍冬至,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冬至节气。
教师小结:冬至,是中国古代24节气之一,此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冬去春来转换的标志。相传,周太王后裔泰伯、仲雍奔吴建立吴国后,也承继了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首,也就是今人俗 称的过年,后虽改夏历,但冬至过年的旧俗一直流传至今。
二、朗读与学习节气歌。
1.教师朗读儿歌《冬至到》,请幼儿说一说儿歌内容。
教师提问:儿歌里讲了什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教师结合儿歌展示冬至习俗图片,帮助幼儿了解冬至习俗,并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3.教师再次朗读儿歌23遍,鼓励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儿歌,熟悉儿歌。
三、儿歌表演。
教师请幼儿分组进行儿歌表演,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儿歌,看哪一组儿歌表演最好。
附录:儿歌
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
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
平安幸福乐淘淘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
明天太阳会更好。
02
活动二:搓汤圆

活动目标
1.知道南方过冬至有吃汤圆的习俗。
2.喜欢做汤圆,掌握做汤圆的方法。
活动准备
糯米团、碗、勺子、汤圆图片、锅、歌曲《卖汤圆》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冬至习俗,引出汤圆。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冬至节气的南北方习俗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二、了解汤圆特征,进一步认识汤圆。
1.教师展示汤圆图片,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提问:你们看图片里的是什么?你们有没有吃过呢那你们想不想吃呢?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汤圆的特征。
教师提问:汤圆有哪些特征?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呢?
三、制作汤圆。
1.教师出示糯米,向幼儿师范如何制作汤圆,请幼儿认真观察。
2.教师给幼儿分发糯米团,鼓励幼儿尝试自己搓汤圆。
3.教师将幼儿搓好的汤圆放在锅里煮,播放歌曲《卖汤圆》,期间提醒幼儿留意观察汤圆的变化(煮熟的汤圆会浮起来),并注意锅与幼儿保持安全距离。
四、品尝汤圆,体验分享的快乐。
1.教师将煮好的汤圆盛在碗里,分发给幼儿品尝,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师提问:吃汤圆的感觉怎么样?
2.教师请幼儿把剩下的汤圆送到其他班级,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汤圆
教师小结:冬至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有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都特别想回到家里和自己的爸妈妈坐在一起吃汤圆。小朋友们在冬至这一天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汤圆喔~
03
活动三:认识冬至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冬至的由来、习俗和意义,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2. 引导幼儿参与冬至相关的活动,如包饺子,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分享冬至的体验。
活动准备
有关冬至的图片、视频、故事书等资料包饺子的食材(面粉、馅料、擀面杖、案板等),餐具若干冬至相关的儿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主题内容。
1.教师播放冬至相关的儿歌《冬至到》,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律动,营造欢乐的氛围,引出活动主题——冬至。
教师提问:歌曲中唱到了什么?是什么节气呢?
2.教师提问互动,引导幼儿结合经验说一说对冬至时间的认识。
教师提问:冬至是在什么时候呢?你们知道具体的时间吗?
二、故事讲解,进一步认识冬至。
1.老师生动地讲述冬至的故事,如冬至吃饺子的传说,让幼儿了解冬至的由来和意义。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吗?
2.教师引导幼儿结合故事与生活经验说一说对冬至的认识,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三、认识冬至习俗
1.教师展示冬至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向幼儿介绍冬至的习俗,如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九九消寒图等。
2.教师请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对哪个习俗最感兴趣。
四、开展包饺子活动,体验冬至习俗。
1.老师示范包饺子的步骤:先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再将面团搓成条、切成小块、擀成饺子皮,最后包上馅料,捏成饺子形状。
2.幼儿分组进行包饺子活动,老师在旁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包出不同形状的饺子。
3.包完饺子后,生活老师将饺子送去厨房煮熟。
五、分享品尝,感受冬至氛围。
1. 煮好的饺子端回教室,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煮熟的饺子的变化,如颜色、形状等。
2. 幼儿一起品尝饺子,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冬至的快乐。老师可以在幼儿品尝饺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说一说饺子的味道怎么样,自己包饺子开不开心。

3.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冬至的由来、习俗和包饺子的过程,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在幼儿园过冬至的经历,进一步传承冬至文化。

04
活动四:饺子宴

活动目标
1.欣赏图片,感受饺子的不同造型。
2.尝试用团圆、压扁、黏合等技能捏出不同形状的饺子。
3.喜欢用彩泥进行创意造型,感受泥塑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吃过饺子、幼儿观察过包饺子。
2.材料准备:彩泥、一次性纸盘、搓成小团的各色皱纹纸。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玩手指游戏“包饺子”,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教师:小手摊开,来包饺子吧!(伸出左手手掌)擀,擀,擀饺子皮儿;(右手在左手上做擀皮状)和,和,和饺子馅儿;(右手手指立在左手手掌上做捏合状)包,包,包个小饺子!(每说一个“包”字就用右手食指依次轻点左手手指)香喷喷的饺子给谁吃?(用右手把左手包起来)给XX吃!(说出谁的名字就把“饺子”递到谁嘴边)
2.幼儿分享交流关于饺子的已有经验。
二、探索发现。
1.感受泥塑饺子外形的多种多样。
教师提问:这些饺子像什么?和我们平时吃的饺子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都是小朋友做的个性饺子,有圆形、椭圆形、五角形、方形、三角形,还用了好多漂亮的颜色。
2.教师示范,请幼儿观察饺子的制作方法。
三、创作表。
1.熟悉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泥塑活动的兴趣。
教师:老师准备了面团(彩泥)和饺子馅(搓成团的皱纹纸),我们一起来包饺子,看谁的饺子最有创意!
2.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团圆、压扁、黏合等技能制作不同形状的饺子。
3.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鼓励幼儿制作不同形状、花边、颜色的饺子,提醒幼儿把饺子皮的边粘合牢固。
四、欣赏评议。
1.把幼儿制作好的饺子放到事先准备好的一次性纸盘里,带领大家逐盘欣赏。
2.引导幼儿开展评价,评出最独特的饺子、最鲜艳的饺子、最美味的饺子等。
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哪盘饺子?你们觉得它好在哪里?
五、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建议
教师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并将过程拍下来,把照片带到班级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冬至课件


点击领取资源:《冬至》课件

点击领取资源:幼儿园冬至活动课件




冬至国旗下讲话





1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再过几天就是传统的冬至日了。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冬至日,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在这一天朝廷上下放假,边塞军队整修,人们互相拜问,以美食互赠。《周礼春官》曾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我国古代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到了,我们又大了一岁。多了一岁,是否应多些成熟,多了一岁,是否应多些责任。从小处上讲,我们身上背负着整个家庭的希望,从大处上讲,我们背负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当我们面对如山的功课,徘徊在无尽的黑暗中时,想想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我们的身后,有永远支持我们的家长,关心我们的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犹豫在成功的大门举步不前呢?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迈向阳光,唱响我们青春的赞歌!




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冬至日,成长日”。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冬至日。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说明人们过冬至比过年还重视,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在这一天,人们都会互赠好礼,相互拜访,将抛开所有的烦恼,快快乐乐的过完这一天。

现在,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米团、长线面的习惯。

过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就接踵而来了,我们很快就要进入20xx年啦,对于我们而言,过完冬至,意味着我们的年龄又长大了一岁,因此,冬至就成了一个成长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过去,思考我们的未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磨练自己,只要我们从身边的每一点小事做起,我们必将成为一个自强不息,具有远大理想、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接班人。

最后,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给大家送去我最真挚的祝福,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同学们开开心心,取得好成绩,祝愿天下所有人都平平安安,谢谢大家!

点击领取资源:“冬至”主题国旗下讲话稿7篇




绘本:《冬至的故事》




冬天到了,寒风呼呼地吹,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花飘啊飘,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地毯。奶奶端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喊道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小花跑过来,看着水饺直咽口水。奶奶夹起一个水饺,放到小花的碗里问道:“看,这水饺长得像什么呀?”小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边吃边说:“像我的耳朵!”
奶奶点点头,笑着说:“古时候,水饺也叫娇耳!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小花连忙拉着奶奶的衣袖,要听关于水饺的故事,于是,奶奶坐下来,讲起了故事。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生,医术十分高明。传说,不管得什么病,他都能帮老百姓治好。所以,大家都称他为“神医”。
张仲景曾经在长沙做官,每逢初一和十五,他就在衙门的大堂里给老百姓看病。后来他决定辞去官职专门为乡亲们治病。那一年,他回乡的时候,正是寒冷的冬天。


在寒风呼啸的路上,他发现,河两岸到处是无家可归的百姓。他们个个脸色苍白,耳朵溃烂,甚至没有了耳朵。
张仲景感到很奇怪,急忙上前,向一位烂了耳朵的老爷爷询问道:“老人家,您的耳朵这是怎么了?”老爷爷摇摇头,颤颤巍巍地说:“唉,天太冷耳朵都被冻坏了!”


不仅屋外冰天雪地,屋里也是,瞧水缸里的水,水缸都被它撑破了。原来,这里是北方,一到冬天就大雪纷飞,大片大片的雪花威力很大,它们能把河水冻住,把门窗堵上,还能把房屋压塌。


乡亲们就算整天穿着厚衣服,手脚也会被冻伤,更别提长在外侧的耳朵了,可怜的耳朵被冻得生疼,又肿又痒,用手一抓就破,渐渐地就烂掉了。
这一切,张仲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赶紧把羊肉药膳的做法告诉乡亲们,让大家回去煮着吃,吃到浑身冒汗,耳朵就会渐渐好起来。


然而过了几日,张仲景向乡亲们询问药膳的效果,大家都直摇头,深深地叹气。
原来,乡亲们大多很贫穷,每天只能吃些许稀饭,根本吃不上羊肉。所以,他们耳朵上的病,自然也没有好转。


过了几天,张仲景和徒弟在家里搭上大席棚,砌上大锅灶,忙得热火朝天,引来了乡亲们的围观。
他这是要做什么呢?原来,张仲景决定给乡亲们熬汤药,帮大家治疗冻伤,那天正是冬至,他用的汤药叫作“祛寒娇耳汤”。


听到这,小花忍不住好奇地问:“咦,娇耳是什么呀?”奶奶摸摸小花的头,回答说:“娇耳就是张仲景发明的水饺。”小花眼睛一亮,让奶奶继续往下讲。
张仲景烧起柴火,往大锅里倒入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开始熬煮。


熬得差不多之后,羊肉和药材就可以出锅了。张仲景怕乡亲们觉得药材太苦而吃不下,就把羊肉和药材切碎,再用面皮包起来,就成了耳朵形状的“娇耳”。
“娇耳”煮熟后,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前来的乡亲都送上两只“娇耳”和一大碗热热的肉汤。


又饿又冷的乡亲们吃下“娇耳”,喝了“祛寒汤”,全身立马缓和起来,耳朵也有了温度,开始发热。就这样,从冬至一直到除夕,张仲景每天都煮“袪寒娇耳汤”给乡亲们吃。渐渐地,乡亲们冻坏的耳朵全好了。
乡亲们对张仲景充满了感激。后来,为了纪念他,每逢冬至,人们也模仿“娇耳”的做法,把馅料包在面皮里,称为饺子或扁食。


于是,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也渐渐流传了下来。直到现在,还流传这样一首民谣:“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小花听完,也晃着头,跟着念起民谣,把奶奶逗得哈哈大笑。奶奶问小花:“北方冬至吃饺子,你知道南方吃什么吗?”小花摇摇头,奶奶揭晓答案:“吃汤圆!”


自古以来,民间都很重视冬至,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小朋友们,除了吃饺子和汤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冬至的故事呢?
原来,在南方,每到冬至这天,人们都会用糯米粉包上馅料,做成美味的汤圆。汤圆也叫“冬至团”或“冬至圆”,寓意团团圆圆。而且,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冬已至,春不远

冬阳不语,世间长夜尽

秋去冬至又一年

愿所有美好和温暖

皆如约而至



幼芽早教
致力孩子更好成长,让幼儿教育更简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