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放棹图》轴
由元代画家方从义所绘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九曲棹歌》 (节选)
宋·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淳熙甲辰年,峰回溪转”
840年前的淳熙甲辰年
理学家朱熹写下《九曲棹歌》
而今年2024年又是一个甲辰年
相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
请在蔡程昱演唱的《九曲棹歌》中
再探武夷山的秀美风光吧~
提及武夷山
你会想起什么
是蜿蜒曲折的九曲溪
还是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
除了这些令人心醉的自然风光
武夷山更是文化与历史的交融之地
这里是闽地的“桃花源”
在武夷山
画家们仰看岩花自落、猿鸟不惊
诗人们俯视桑麻蔽野、鸡犬相闻
使得武夷变成了一处颇具意趣的诗画胜景
元代画家方从义
常常将山水实景摄入画中
其中最典型的作品
就是描绘武夷山水的《武夷放棹图》轴
画中的山峰造型奇特
像是一朵腾空而起的浪花
树木与岩石之间还掩映着一间屋舍
屋舍虽小
却引人遐想无限
而江中小舟上
一位游客好像正在仰视扑面而来的险峰
高山清溪与徐行孤舟相映成趣
以有限的笔墨绘出了无限的情韵
开卷人蔡程昱泛舟九曲溪中
带领观众进入武夷山间
探青山碧水、赏采茶之舞
与先贤朱熹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谈”
在中共武夷山市委和武夷山市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下
闽地的山水绝景、采茶文化
与千年理学的风骨精神
都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在歌声中
观众仿佛穿越了悠悠千年
又仿佛做了场古今相逢的长梦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讲解道
方从义作画不是单纯地写生
而有自己的独特构思
方从义,号“方壶”
是元末著名的画家
在这幅画当中就有“方壶清隐”的印章
《武夷放棹图》轴中的高山就像一个方壶
山下的溪水都是壶中之水
正契合他的号“方壶”
画轴的题跋、闲章
与山水之景相呼应
共同构成了一种苍茫意境
展示出画家“超然于物外”的内心世界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
对画作细节进行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常常表达一个综合意象
而不是就某一处具体景物来刻画
画家以类似草书的笔法
酣畅淋漓地凸显出山峰的高耸峭拔
画面左下方一叶小舟
闲适自由地漂荡远去
就好像画家本人乘着小船
归隐到白云深处一般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
解读了朱熹与武夷的情缘
他认为《九曲棹歌》是借景色
写出了一种境界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作为一名大理学家、大哲学家
朱熹不是只关注哲学概念的人
他同时也是一位活泼的诗人
武夷之山、九曲之溪
唤醒了他的诗情
亦唤起了他的人生之思、哲理之辩
今天的我们
对武夷山也有独特的美学表达
手工班成员张洁菲
使用宣纸、雁皮纸、构皮纸、楮皮纸等
多种类的中国传统手工纸
呈现出《武夷放棹图》轴中
山石树木的不同质感
立体展现了武夷山的秀美
每一首诗,每一幅画
都是创作者不同心境的真实呈验
同样的武夷山
在朱熹笔下
处处透露出理学的哲思
在方从义笔下
又充满了洒脱气质
今天我们再次来到武夷山
借山水之姿
感受先人的哲思与情怀
也在这座风光秀丽的“桃花源”
留下属于新时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