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两万六千多里,《万里寻亲图》见证三百多年前的漫漫寻亲路

体娱   2024-07-20 20:16   北京  


《万里寻亲图》卷

由明末清初画家黄向坚所绘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651年

画家黄向坚为寻找失散八年的父母

于寒冬腊月独自踏上寻亲之路

他一路经过江苏、湖南、贵州等地

最后到达滇西

历经万千艰辛后终于与父母团圆

并带着父母返回苏州

回到家乡后

黄向坚不仅将自己的寻亲经历写成书稿出版

还将他跋山涉水、寻找亲人时的所见所感

凝聚在《万里寻亲图》卷中



画家真实记录了西南云贵地区

所特有的地形地貌、激流险滩

以及村落、城关、岗哨、营房等人文景观

留下了一幅兼具历史意义

与深厚情感的艺术珍品

数百年之后当我们打开《万里寻亲图》卷

依然能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浓浓亲情



开卷人倪萍、刘惜君

结合情景讲述和歌曲演唱两种表演形式

共同呈现了这个充满情感与力量的故事

倪萍以细腻且极具感染力的讲述

将这段跨越三百多年的寻亲故事娓娓道来

黄向坚寻亲过程中的种种艰辛

每一个细腻的情感转折、心绪变化

都伴随着倪萍的声音

在观众心间勾勒成

刘惜君则以独特而深情的嗓音

唱出画家对家人的思念、

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团圆的渴望

让这个三百多年前的故事

在观众心中泛起共鸣的回音



“唯愿一年将尽夜,万里再无未归人”

音乐与故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将黄向坚经历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的寻亲经历

和亲人间血浓于水的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对画作细节赏析道

黄向坚对军营、炮楼、马群的刻画十分细腻

甚至每一匹马的神态、动作都各不相同

让观者如临其境



画家在表现山峦时以青绿设色为主

有些山石蒙着薄薄的植被

有些地方则是松树林立

峰峦间深水长流、水汽氤氲

呈现出构图上的生动美感

画家通过远近、高低、虚实对比

使得画面层次丰富、气势雄浑

既呈现了画家对亲人的深厚思念

更体现出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眷恋


在《万里寻亲图》卷之外

黄向坚也在《寻亲纪程》等文字作品中

记录了他徒步寻亲的艰辛历程



黄向坚寻亲的故事在当时社会广为传播

亲人间血浓于水的深情打动了无数人

著名戏曲家李玉甚至将这段故事

改编成戏曲《万里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讲解道

这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脉络从来不曾断绝

在黄向坚这里

这条文化血脉体现为骨肉的亲情

“孝子寻亲”看似只是一段个人的故事

但当人们用文字、绘画、戏曲等形式

去记录、传播它的时候

这段故事便超越了个人情感的范畴

升华为一种文化的共鸣与传承


尽管岁月流转,时空更迭

亲情始终是艺术创作中的永恒主题

手工班成员柳大川

以“陶瓷微书”这种艺术形式

展现了《万里寻亲图》卷中

“岗哨渡桥”这一段画面

“陶瓷微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需要作者以陶瓷为载体

仅凭裸眼用毛笔在瓷器上书写

一平方厘米之内可书写达一百五十字以上

每字放大之后仍然可观书法气象

这幅作品远观是画,近看有字

体现了书法、绘画、诗词、瓷器的融合之美


另一位手工班成员韩辉

以《万里寻亲图》卷为灵感创作了一幅丙烯作品

在前景部分

他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绘出了灿烂与希望

后景以灰色调的海天一线

画出了生命的源远流长

配合天空中的日出景象

也象征画家一路寻亲的艰辛与不易

仿佛在诉说着画家与家人团圆的喜悦和幸福



在黄向坚的《万里寻亲图》卷中

打动我们的不仅是画家精湛的笔法

更是画作背后

不远山海万里

只求一家人团圆的深厚亲情

正是在对家人、家乡的眷恋中

我们见证了生命的韧性与厚度

拥有了斩破一切荆棘的勇气与力量

也正是这些平凡而又珍贵的瞬间

构筑了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与财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