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国风舞蹈再现《潇湘奇观图》意境之美

体娱   2024-07-27 20:16   北京  


《潇湘奇观图》卷

由宋代画家米友仁所绘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节选)

宋·尤袤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古人将湖南南部称为“潇湘”

代代文人墨客吟诗唱叹

让“潇湘”从地理概念

逐步演变为文雅意境的象征符号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当“潇湘”意象呈现在诗画作品中

自然会令人联想到如梦似幻般的仙境


宋代画家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卷

墨点晕染、虚实相生

画作虽名为“潇湘”

却是米友仁身处镇江的触景生情之作



慢慢开卷

只见云雾与群山浓淡相间

又于林木之中窥得一间茅屋

一展万物苍茫的朦胧意境



在《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的舞台上

双胞胎舞者魏伸洋、魏伸洲

身着带有画作元素的黑白舞袍

以身体为笔墨

在CG特效制作的画作空间中

用一段极具默契的双人舞蹈

引领观众进入奇幻的山水画卷



观众仿佛置身于潇湘烟云之境

深切感受到沉郁飘渺的“米氏云山”

与画中氤氲景象的朦胧之美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讲解道

“在五代北宋之后的山水画里,

唯有‘米氏山水’具有独特的创新意味,

形成了自己的‘米点山水’。”



在众多线条皴法勾勒的画作中

米氏父子独树一帜

运用“墨点”集点成形

辅之以水墨的浓淡变化

使得气韵生动的云烟云气

跃然于纸上

浮动于山间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谈到



米芾承袭董源等人的绘画风格

但去除了他们画法中繁复的笔法

重晕染而略刻画

创造出了“云山戏笔”这一独特的米氏风格

其子将“米氏云山”的风格推向成熟和完善

不仅在视觉上将山水表现出来

同时还营造了背后更多可供遐思的空间


在诗人们的眼中

“潇湘”已远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江水

而是一种极具诗意的文化概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讲解道

“‘潇湘’这个概念,

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很有意义。”


潇湘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充满诗意的拱桥

站在上面远眺

我们进入了难以忘怀的情感故事

体会到古人复杂难言的人生况味

“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在泼墨般的山水画卷之间

诗意与画境在审美意趣上达成了共识

共同营造出这一处文化意境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韩茂莉

谈到镇江山水对米氏父子的影响

古人眼中的潇湘浪漫渺远

如丝绸般无垠的水体被烟雾环绕

天然带来一股神秘感


画家被云气涨漫的镇江山水包容

眼前的江南实景启发了他的山水创作

于是将心境、追忆落笔成画

艺术灵感与自然美景在这一刻得到交融


“潇湘”承载了无数艺术家浪漫情愫

今人会如何理解“潇湘”

又将用何种崭新的形式表现呢?

手工班成员周名德

以自身游山的经历为基础

结合古画论中“移步换景”的理念

用条屏的形式

将一座山的不同视角拆解重组

创造出独特视觉体验的作品



手工班成员曹译壬

抛开传统的平面绘画形式

抓住《潇湘奇观图》卷中多变的细节与质感

选取多种材料还原云雾山脉的肌理感

运用马赛克拼贴形式进行艺术创作

用年轻人的视角“古画新创”

赋予原作新奇的表达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细腻的云烟滋润着中国山水画的生机

引领我们步入那梦幻般的潇湘之境

在轻盈飘逸的潇湘云烟中

我们看见了江河水的碧波浩渺

也见证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