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乐图》卷
由明代画家周臣所绘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临田而耕,近水而渔
江河不仅带来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也创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元的“渔文化”
明代画家周臣所绘的《渔乐图》卷
为我们真实再现了江南水乡的渔业劳动场景
画家精准捕捉渔民们劳作时的各个精彩瞬间
于画中展现劳动的欢乐和收获的喜悦
《渔乐图》卷中
渔人们织网、撒网、捕鱼、捞虾
整幅画作充满了生活的趣味性
画中人物色彩淡雅
水面涟漪阵阵
整幅画作笔法率真写实
笔意诙谐自然
开卷人王思龙化身渔夫形象
一人分饰六角演绎舞蹈《渔之乐》
他精研画中不同人物姿态、动作、神情
用舞蹈的方式展现了
织网、撒网、钓鱼、捞虾一整套流程
把渔民们忙碌劳作的状态一一呈现出来
最终呈现出“六人同框”的视觉效果
在水舞台的加持下
一人一舞
绘就出一幅水乡渔乐画卷
令观众陶醉于别样的江南风情之中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
历史上很多名家都绘制过与捕鱼相关的作品
但明代画家周臣《渔乐图》卷的独特之处
在于其现实性
画作真实描绘渔人生活
抓住渔人的神态、姿态进行细致刻画
展现出热闹渔乐景象
包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渔歌子》以诗画结合的方式
极具画面感地描绘了捕鱼场景
张志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亦给予了他在艺术上化繁为简的能力
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
在诗中,万物都还原成了最初的色彩
这也是诗人领悟到的人生真谛
即在繁复的现实中感受生活平淡本真的快乐
张志和的诗画人生
与画家周臣的绘画风格交相呼应
展示出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相融共生
中国人素来爱“鱼”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渔文化”
从捕鱼、吃鱼的饮食习惯
到把鱼的纹样绘在彩陶器皿上
再到提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哲学思考
都能看出“渔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国人对“渔文化”的青睐
体现着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渔文化”教我们勤劳、坚韧与超脱
手工班的成员们也以独特的方式
诠释并传承着这份深厚的文化内涵
手工班成员彭家园
用现代技术创新呈现“渔文化”
创作出《渔乐图》AI视频
通过不断输入指令和调整
他成功将AI随机生成的元素
转化为作品中的独特魅力
动起来的画作中
皆是艺术想象力和创意表达
手工班成员邬佳芷以《渔乐图》卷为灵感
并结合生活所见所闻
创作出了一幅展现新时代渔民生活的画作
她运用数字绘画与手绘线稿相结合的方式
捕捉渔民的劳作与生活瞬间
勾勒出勤劳与乐观的生活景象
从古至今
“捕鱼”不仅是劳动与生产的过程
更是文化传递的方式
“渔文化”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我们见证了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体会到渔民们勤劳、乐观的生活态度
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传承和弘扬“渔文化”
不仅是延续中华文明
也是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