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浙江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提效增质,通过20多年的持续努力,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
“千万工程”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做了充分探索,为全国乡村振兴工作构建了一套逻辑清晰、结构完备、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对各地乡村振兴工作开新局、创新路具有实际意义。
2002年12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考察了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并提出“要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发展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小康示范村镇”。作为浙江“千万工程”的重要源起地、首批省级“未来乡村”建设试点、首个村级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创建地,梅林村始终围绕着“人”的需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数字乡村”“绿色发展”为支撑,全力擘画“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一体的乡村新图景,成为萧山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个缩影。梅林村的“共富乡村”模式,不止于生活的富足、智慧的应用,更有公共服务和新型业态的均衡和共享,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了在数字化发展成果中享受幸福美好生活。
一、基本情况
梅林村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东部,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0公里,全村共有1.88平方公里,农户629户,常住人口3587人。2002年12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考察了梅林村,在这里,他看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村庄:新式住宅、中心公园,连片绿地沿村道铺设,水、电、煤气等配套一样不少。习近平同志看后深有感触,提出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发展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小康示范村镇。半年后,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二、具体做法
(一)“云”上共建,建设智慧管理系统
一是构建集成平台。按照“城市大脑+未来社区”模式,围绕“6+8+1+X”体系(即6大功能模块、8大场景导航栏、1个共富指标评价体系和X个数字场景),构建“镇、村、户”三级一体化的“沥家园”数字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探索“一网统管”重大集成应用。二是下沉应用场景。通过区级赋能、依托“沥家园”基层治理体系,以数字基建、数字服务、数字生活、数字产业、数字治理等为主要内容,在梅林村以美好生活中心为载体,率先推进成熟场景、赋能场景、创新场景共50个数字应用场景的落地,特别加强对水、电、气、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数字化集成,推动民生“七优享”延伸至村社“神经末梢”。目前打造了如实现就医行为分析、居民健康画像等功能的“智慧医疗”场景;通过上传烟感、气感、睡眠呼吸监护等数据,云端协同管护的“智慧养老”场景;将低碳技术植入日常生活的“未来民居”等应用场景,下阶段将陆续在全域范围内推广。
图2.梅林村智慧养老场景应用
(二)“云”上共治,打造智慧管理模式
一是建立共富指标。聚焦以人为核心的共同富裕,以“数字社会”建设为依据,按照“5+25+X”的组织架构(即五大维度来评价、25个指标项、X个梅林特色指标项),于2021年8月发布全省首个村级共富指标体系。目前共梳理出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科普活动四有机制体现率、安居守护覆盖人数、鸿雁归萧人数等29个贴近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特色指标项,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梅林共富的全面态势监测与可视化分析,提升了乡村公共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二是探索低碳发展。在未来乡村建设过程中,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发展现实需求和生态理念,目前已接入双碳能源平台,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四个维度进行比对,为村域低碳发展提供新指导。如在美好生活中心和部分农户的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板,在实现自给自足之余,多余电量通过并入国网增加收入,实现长效节能和增收富民双赢;在公园主步道中穿插生态小径,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固化土”和环保的水洗石;建成垃圾分类监管中心平台,详细记录各住户垃圾投放、评价等情况,实现全村绿色、可持续发展。
图3.梅林村未来乡村双碳能源平台
(三)“云”上共享,收获智慧管理成果
一是共享服务。“沥家园”服务端已上线“家头条”“公益+”“邻里帮”“文E家”等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数字化服务,目前已实现农户注册全覆盖,真正贴近了群众生活,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提升群众对数字化生活认可度。村民可以通过“沥家园”积分兑换处,将手机端赚取的积分在“沥MALL”中兑换商品,大幅提升村民在智慧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此外,建立数字公交站,在公交站台中实时查看天气情况、车辆到站情况和公交路线等信息;搭建数字跑道,通过人脸识别、空间模型算法等智能技术,获得实时的运动数据等,让村民们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和幸福生活。二是共享业态。注入丰富的智慧业态,打造多元且全面的未来智慧生活。通过智慧鲜市、无人便利店、无人健身房、无人书店等业态的发展和引进,从生活所需到健康运动,建立友好村庄和品质家庭的无缝连接和融合,如智慧鲜市,结合“沥家园”数字平台,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掌握菜价行情,并通过沥家园积分进行支付。数字书房,涵盖“覆盖全年龄段需求”“多功能集成”“24小时开放”三大特点,依靠身份证、市民卡等门禁自助系统,平均每日人流量达到300余人次,成为服务本地及周边村庄学习、交流和体验的公共文化空间。
图4.梅林村数字书房
三、取得成效
2022年,梅林村集体经济收入总计729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万元,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98%、518.8%,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为持续放大梅林村的综合效应,带动周边村联动发展,瓜沥镇成立了“1+4”大梅林共富联合体(以梅林村核心,辐射周边4村),规划面积8.94平方公里,涉及耕地面积8100亩,涵盖人口2万余人。
(一)共富指标“跑出圈”
基于省级共同富裕指标和梅林发展导向,梳理提炼出50项指标,形成全省首个村级共同富裕评价体系,打造全省首个村级共富展示馆等八个“全省第一”。
(二)强村富民“走在前”
用好村集体可用资金,依托村级慈善工作站募集善款近37万元,2021年村民享受分红100余万元,促进福利向“鳏寡孤独废疾者”倾斜。
(三)精神富足“齐步进”
依托24小时乡村书房、村级青少年宫等文化场所和排舞队等6个村民社团,开展乡邻节、主题晚会、游园会等文化活动,推出乡村运营实训、原居民新村民教育等教培模式。
2003年8月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深入庆元县黄坛村调研块状经济发展时指出,“要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农业产品,才能做大规模、做大产业”。丽水市庆元县通过规划先行、模式创新、机制改革、数字赋能等举措,培育了一个农业产业的“黄金果”--甜橘柚,带出了一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黄坛村,带动了一方百姓实现共同富裕。
一、基本情况
庆元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北与龙泉市、景宁接壤,东西、南面与福建省寿宁县、松溪县、政和县交界,是瓯江、闽江、赛江的三江之源,享有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中国香菇城、中国廊桥之乡、革命老区等美誉。全县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1万人,常住人口14万人,距丽水185公里,距杭州488公里。
2003年8月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深入庆元县黄坛村调研块状经济发展时指出,“要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农业产品,才能做大规模、做大产业”。庆元牢记习近平同志嘱托,聚焦区域协调发展跑道,直面城乡发展差距、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两大难题,在“双业双强”政策推动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专心发展甜橘柚特色产业,真正践行“两山”理论,带动了区域共同富裕。目前,全县累计种植甜橘柚1.74万亩,年产量1.38万吨,年产值1.66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甜橘柚产区。
图1.庆元县甜橘柚
二、具体做法
(一)做好全县甜橘柚产业规划
通过策划规划,建设甜橘柚产业园、甜橘柚精深加工园、浙闽边界最大的仓储物流中心、全国最大的甜橘柚交易中心,庆元甜桔柚产业规划种植面积5万亩,总产量达10万吨,将甜桔柚产业打造成带动辐射百亿级的产业。
图2.丽水市庆元县甜橘柚产业园
(二)实施“千千万万助农增收”行动计划
实施“千名农技干部联系千家新型农业主体,带动万家农户增收万元”行动计划,扩大甜橘柚生产规模,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共同富裕。通过专家技术培训,以科技推广解决贫困种植户的技术瓶颈,培养果农科学种植、高质量发展理念。立足机制、模式、科技三大创新领域,推行水肥一体、以䓍防䓍、生态种植、完熟栽培等关键技术,提高了甜橘柚产品质量;推行“校企地”科研合作模式,提升苗木培育和产品研发能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推动甜橘柚提质扩面;推进农技干部和甜橘柚种植户“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深化技能型乡政府建设。
(三)以数字科技赋能甜橘柚智慧果园
加大数字科技投入力度,为果农配备轨道车、水肥一体机、杀虫灯、土壤墒情温湿度智能监控系统、喷滴灌、植保无人机、无损分选等现代化设施,谋划实施溯源系统、数字标签、数字孪生、冷链仓储覆盖育苗、生产、贮藏、销售全过程数字化改造,逐步建设智慧果园。
图4.丽水市庆元县智慧果园场景应用
三、取得成效
庆元甜橘柚连续17年获省农博会金奖,2019年庆元甜橘柚获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2020年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庆元县黄坛村2018年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20年、2021年蝉联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庆元县竹口镇2019年、2020年接连入选省级、国家级农业特色强镇。总之,甜桔柚产业不但是庆元县的“黄金果”,也是山区农民的“致富果”,让更多农民看到致富的希望,更成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农业产业的“金名片”。
(一)培育了一个农业产业的“黄金果”——甜橘柚
经过多年的培育,庆元甜橘柚一个果可以卖到10元,一棵树产值3500元,一亩地最高产值达7万元。甜橘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黄金果”。
(二)带出了一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黄坛村
甜橘柚产出前,黄坛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54元;甜橘柚产出后,2021年黄坛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000元(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3:1),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7.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720倍。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上榜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
(三)带动了一方百姓实现共同富裕
目前,庆元县以黄坛村为核心的甜橘柚种植户200余户,农业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30余家,家庭农场70余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辐射带动4万多人就业增收。全产业链产值超30亿元。甜橘柚已成为庆元百姓公认的“摇钱树”。
2005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调研。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情况后,针对小古城村的现状,提出“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小古城村在农村党建、生态保护、民主法治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依靠“党建+治理”,建成文明村、生态村、文化村、安全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等荣誉称号。
一、基本情况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地处杭州西郊,全村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22个村民小组,农户997户,人口3429人,其中党员132人,村民代表69人。村庄中心建成区43户165人,总面积450亩,绿地300亩,庭院绿化率34 %,休闲绿地18亩。
近10年来,小古城村紧紧依靠“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民主协商“法宝”,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美丽产业”。目前,小古城村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图1.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
二、具体做法
(一)建立健全协商机制,乡村治理定标准
小古城村形成基层治理民主协商“四议六步法”,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民主协商为法宝的共同富裕建设新路子。通过“提、议、决、干、督、评”六步,建立全过程民主协商体系,切实落实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在协商实践中,一是把握工作主动权,确保协商“不偏航向”。坚持党建贯穿基层民主协商始终,牢牢把握村党委工作主动权、掌控力,强化网格支部主体作用发挥,每个环节都把牢方向、拉好纤绳,让协商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有序进行。二是一个调子干到底,确保协商“大家满意”。坚持把工作做在日常,把感情系在经常,知民情、解民忧,站在群众角度把事情议透、把思想议通,打消群众顾虑,化解基层矛盾,推动工作落地。三是制度闭环重实效,确保协商“长效运转”。遵循大事大议、急事急议、小事小议的原则,通过建立一套事前准备、事中组织、事后运用的工作制度,形成闭环完善的协商流程,从而让协商民主更加符合基层实际,增强执行生命力。
统计显示,近年来,小古城村通过民主协商议事879起,问题解决率达98%,满意度达100%。
图2.小古城村众人议事厅大数据管理平台
(二)广泛落实民主协商,古城风貌换新颜
在小古城村美丽乡村核心区块钱三组建设中,就降低庭院围墙事宜通过户主会议协商议事方式,让户主和代表谈想法、提建议,村干部出对策、释疑惑,及时消除和解决村民的顾虑。得益于充分有效的沟通协商,仅用83天时间,完成了庭院围墙从高墙到矮墙的改造,由此,打破村民之间、村民与游客之间的有形藩篱,展现出小古城村开放、包容、和谐的乡村风貌。
图3.小古城村众人议事
(三)市场经营专业管理,乡村产业展活力
小古城村紧跟时代脉搏,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充分发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三乡人的作用,合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2019年,成立小古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开发古灵精乐园、苕溪营地、农事研学、红色精品教育线路等村属公司自营项目,引进茗竹生态、慢谷休闲之窗、冉梦文化等社会资本,共同打造小古城村农文旅运营品牌。
2022年,全村农文旅综合收入8000余万元,村属旅游开发公司实现营收突破300万元。
(四)片区组团齐心发力,村村携手奔共富
为有效聚合五方力量,小古城村联合周边四村一社区,成立小古城乡村新社区,召开联合支部会议,协商讨论四村一社区域内旅游、产业、招商三本资源账,建立资源清单。梳理出共有资源区块玻璃虹桥、苕溪沿线、泥弯头、古城绿道等10余处,并由径山镇共富办牵头,四村一社区协商通过成立乡村新社区强村公司,负责域内项目开发、资源统筹、产业壮大。
2023年以新社区域内基础环境管理为切口,落地运营强村公司,预计营收突破400万。
三、取得成效
2022年,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27.6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1007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6379元增加到2022年的5.2万元。小古城村以“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新实践为法宝,持续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加快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促共富的新格局,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让共同富裕变得真实可感。
余杭区径山镇通过“三全”协商,真正推动由“干部干群众看”变“干部群众一起干”,由“政府主动、百姓被动”变“政府引导、百姓主动”,由“要我商量”变“我要商量”,实现社会美、环境美、产业美。2021年,径山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打造“三三三”共富治理体系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社会治理先行示范领域最佳实践,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相关经验与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央媒点赞。
(一)社会美不断彰显
建成启用民主协商展示馆,建立“1+3+N”三级联动“矛调中心”,挂牌成立“共享法庭”。近三年无一起安全伤亡事故,2021年信访量同比下降60%,万人成讼率55件/万人,村级事务全过程民主协商参与率,村级重要决策法律顾问参与率均达100%,群众“烦心事”办结率达98.9%,群众满意率达99.1%,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荣誉。
(二)环境美不断擦亮
建成省级最美绿道,景区村庄全覆盖,全域水质稳定在三类及以上,获得国家级生态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园林城镇、省级美丽绿道、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美丽浙江十佳特色体验地”“宋韵杭式生活体验基地”等荣誉。
(三)产业美不断升级
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引导径山商会成立“共富发展基金会”,扶持小微企业、青年创客;成立“村企共富联盟”,与华立集团、泰康健康等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径山青年创客社区和径山乡创(人才)基地,推出乡创旅游产业(人才)奖励政策,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5A级旅游景区镇等荣誉。
2005年8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乌镇调研古镇发展之路。提出“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桐乡市以乌镇全域旅游为依托,充分利用乌镇本地资源禀赋开发旅游业,为周边群众创造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成为推动就业增收、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乌镇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5万人,在全国复制推广建设乌镇模式项目10个。该模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
一、基本情况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苏州均为6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全镇总面积71.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9万人,全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截至2022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53亿元。年末全镇户籍人口84642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86元,较上年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09元,较上年增长6.4%;目前,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乌镇戏剧节已成为业内知名的世界三大戏剧节之一。依托重大活动的溢出效应,乌镇不断挖掘景区内涵,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为一体的国际性、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文化小镇地位持续加强,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旅小镇标杆,是彰显中国文化魅力的一张世界名片。
2005年8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乌镇调研古镇发展之路。在二期保护工程现场,他戴着草帽、冒着酷暑,整整一上午,详细了解了工程建设、资金来源等情况,汗水浸透了衣背。这个时候,乌镇西栅的开发正遇到不少困难,而资金的困境更让一些人对乌镇的保护开发工作心存疑虑。乌镇“以历史街区保护和再利用”的理念一波三折,开始阻力很大。有的人觉得所谓历史遗产是落后的东西,是陈旧观念,保护没意义。有的人认为,在保护中开发旅游,把原先平整的水泥路重新变成了石板路,平桥变成了拱桥,影响出行起居,不少人抵制。在这次调研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肯定了乌镇的保护方式和理念。临走时,习近平同志鼓励大家坚持“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不动摇,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二、具体做法
(一)创新旅游资源多元开放新模式
全国首创“管线地埋”等景区高标准建设保护开发模式,实行旅游资源整体产权开发,发挥核心景点的带动效应,西栅(乌村)培育高端业态,与东栅中端业态错位发展,并将互联网、红色、戏剧等新元素融入旅游。西栅景区直接吸纳就业人员超4500人,景区内的船工基本为原先附近渔业村村民,月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景区民宿房东优先考虑本地居民,吸纳经营者500余人,一家由夫妻经营的民宿年收入可达35万元左右。在东栅景区内设置商业长廊供原居民免费经营,解决了原东栅150个家庭的就业问题。
图2.西栅景区游船
(二)拓宽配套产业带动就业新渠道
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融合,实施“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全域智慧化”,累计投入各类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80亿元,实现5G网络全覆盖,“乌镇管家”长效服务走深走实,水乡风情和城镇功能实现完美融合。住宿、餐饮等富民行业快速发展,以品质度假经济吸纳就业创业,成功打造“乌镇人家”民宿品牌,现有民宿床位2万余张,餐饮酒店500余家,阿丽拉、希尔顿等高端酒店入驻乌镇,辐射带动周边南浔、练市、吴江等地劳动力进入乌镇就业。
(三)探索全域旅游城乡融合新路径
增强对周边乡村游的带动效应,如横港村、陈庄村抱团组建乡村旅游公司,挖掘竹编、蓝印花布等非遗资源,“水乡寻梦研学路”有声有色,“竹芸工房”每年参与竹编研学体验的人数达15000人次,带动每户竹编村民增收2.5万元以上;带动周边河鲜、果蔬等农业生产销售,乌镇旅游每年从周边农户购入食材超2亿元,培育形成了董家茭白等7大农业产业,有效拓宽农户致富渠道。
图4.“竹芸工房”竹编研学体验
三、取得成效
桐乡市以全域旅游富民增收的“乌镇模式”,有效推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为周边群众创造了大量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的机会,成为推动就业增收、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目前,乌镇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5万人,在全国复制推广建设乌镇模式项目10个。“乌镇模式”已在北京、贵州、山东等地复制推广,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向全国推广“乌镇模式”。
(一)创建了民宿经济的“五心标准”
创新民宿经济规范有序发展新机制,提升品质度假经济的就业带动力。成立“乌镇人家”民宿协会,引导和培育特色精品民宿去同质化、宾馆化,融入乌镇文化特色,推行放心、安心、舒心、开心、省心等“五心”和“十有”标准,以品质度假经济吸纳就业创业。
(二)形成了“互联网+”文旅融合新模式
充分把握乌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互联网+”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循序实现“浙北聚居小镇—江南枕水古镇—世界互联网小镇”的转型蜕变和跃迁升级。同时,延伸旅游产业链,积极开发融入文化元素,创办乌镇国际戏剧节,开发茅盾等红色旅游资源,推出非遗游等特色文旅产品,将就业领域延伸至文化、教育市场。依托旅游带动和大会红利溢出,建设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5G云上农业,拓宽多业兴旅促就业渠道。
(三)建立了“人地钱”全要素保障机制
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在人才、土地、财 政、金融等要素保障上全方位加大政策支持。把文旅体高层次人才纳入全市人才计划,将旅游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年度用地计划,设立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旅游项目、经营饭店、品牌民宿给予不同层次奖励,探索利用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以及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质押贷款,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近20年来,安吉县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诞生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立足县域87万亩毛竹林资源,把碳汇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相结合,找准生态产品定位,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竹林碳汇改革,推进农民组织方式、经营服务流程、收益分配机制重塑,数字赋能大规模推动碳汇产业化,逐步构建起“资源收储—经营服务—效益增值—平台交易—收益分配”的高效服务体系,带动全县119个行政村、4.9万农户和17.15万林农取得长久性收益,促进竹林生态和经济正向可持续循环,让“资源从农民手中来、效益回到农民手中去”,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共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基本情况
安吉县“七山一水二分田”,是著名的中国竹乡,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级毛竹生物产业基地”“全国乡村振兴林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全县拥有101.1万亩竹林,其中毛竹林87万亩,蓄积量1.8亿支,县内年采伐量近3000万支,年消耗量1.5亿支。安吉的立竹量、商品竹年产量、竹业年产值、竹制品年出口额、竹业经济综合实力五项指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2021年全县竹产业总产值达190亿元,从业人员近3万人。安吉以全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近10%的竹业总产值。
图1.安吉竹林实景图
二、具体做法
(一)推动资源集聚,强化经营服务
安吉县深化竹林“三权分置”制度,遵循所有权、承包权不变,放活经营权。全国首创“两山合作社”,通过深化林地经营权制度改革,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竹林经营权流转至对应村专业合作社,再由村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至县“两山合作社”,统一进行竹林碳汇市场交易管理,从而推动全县竹林经营权向集约化转变,实现了竹林碳汇生态资源规模化经营。截至目前,安吉已组建村毛竹专业合作社119家,实现千亩以上竹林行政村全覆盖,累计流转竹林84万亩。按0.39吨/亩的固碳能力测算,年碳汇量可达33万吨。通过增强经营活动的科学性和专业化,安吉竹林的增汇潜力显著,固碳能力有望在2025年提升至0.60吨/亩,年碳汇量可达52万吨;在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0.80吨/亩,年碳汇量可达70万吨。据估算,安吉竹林碳汇收储交易未来30年的远期收益可达20亿元,村合作社年均增收100万元。
(二)推动效益增值,放大生态增收
一是成立“两山银行”。构建县属国企+合作社+金融的生态价值转化平台,实施百万碳汇、百亿融资、百村振兴、百姓共富“四百工程”,通过绿色金融助力和代理服务,推动生态资源变生态资本,变共富股本金。“两山银行”全称“安吉县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安吉城投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6亿元,为浙江首个“两山银行”示范基地,统筹安吉县域包括竹林在内的生态资源的整合提升工作。
“两山银行”主要定位——生态资源招商平台、生态修复平台、产业融合平台、交易平台、融资担保平台、生态资源管理平台。具体运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3.安吉“两山银行”运营模式总体设计框架图
目前,安吉“两山银行”已成功转化文旅融合、闲置资源盘活等项目24个,村集体经济增收2000余万元,解决群众就业2100余个;推进文旅融合、闲置资源盘活、循环经济等项目18个,预计项目建成运营后,年度营收超3亿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600万元,解决群众就业1800余个。
二是建立竹林碳汇收储平台。成立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构建了资源管理、资源收储、经营服务、产品追踪、效益增值、收益分配等6大应用场景,形成了“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流程开发体系。安吉探索开展了县内交易和市内跨县交易,累计有21家企业(机构)购买竹林碳汇2.5万吨,交易额172万元,初步建立了区域性的竹林碳汇交易市场。在此基础上,安吉充分利用金融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碳汇惠企贷、碳汇收储贷、碳汇共富贷、毛竹碳汇富余价值恢复补偿保险、竹林碳汇价格指数保险等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对购碳企业实行金融让利,对固碳林农实行保险托底,促进竹林碳汇供给方、消费方良性循环。例如,安吉农商银行发放竹林碳汇系列贷款50笔,金额共计2.4亿元,其中面向村集体发放的“碳汇共富贷”47笔,金额1.9亿元;近期,安吉县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了115亿元的竹产业改造升级碳汇能力提升项目,预计将产生4.0%的年化收益率,经济效益显著。
图4.2021年12月举办安吉碳汇惠企贷签约仪式
(三)深化利益联结,实现强村富民
建立“运营平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平台公司将经营利润70%反哺给合作社,农民可以获得竹林保底收益、效益增值的60%分红及参与项目建设的工资收益,实现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村集体可以获得效益增值的40%分红,并对全体村民和困难群体进行二次分配或投入村民生工程,实现最大限度提高农民获得感,扩大受惠面,推进共同富裕。具体而言,一是农户将竹林经营权流转至村专业合作社,获取租金;二是村专业合作社将林权流转金用于共富产业园、共富乡宿等具有稳定收益经营性项目的入股投资,获取股份收入;三是引导农户就近参与竹林生产和经营管理,获取薪金。例如,山川乡大里村68岁的村民池根法将自家23亩毛竹林流转给了村集体,除“售卖空气”外,村里还组织在林下种植竹荪、黄精、大球盖菇等经济作物,修建延伸林道,使毛竹林经济效益有所增加,每年每人平均分到1500元,直接增加了家庭收入。除此之外,池根法还实现了在村就业,成为一名“毛竹采伐员”,通过帮助村里砍伐毛竹又获得一笔工资性收入。
三、取得成效
2022年,安吉先后被列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县、浙江省首批林业增汇试点县、竹林碳汇交易试点县、第二批低碳试点县、首批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开发试点、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
(一)形成了生态资源收储新模式
上线竹林碳汇数智应用,通过资源收储、经营服务功能,校核11.6万条权属信息,材料模块化生成22项,人脸识别签约4.75万户入股119个专业合作社,归集84万亩竹林资源推向市场,集中统一收储,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达100%,可提供就业岗位3600余个,实现每年人均可挣薪金6万余元,促进竹林生态和经济正向可持续循环。
(二)探索了生态效益增值新路径
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绿色金融助力推动资源量化变现超百亿元,投向共富产业园、共富公寓等可增值、有收益的经营性项目,可以获得保底年化率5%收益,全面提升竹材分解点100个、林道2000公里、索道800公里,实施竹林增汇工程70万亩,实现经营生产成本降低15%,产品价格提升6%—15%,发放共富贷3600万元、惠企贷1.2亿元,交易碳汇2.5万吨169.1万元。
(三)构建了生态收益分配新机制
最大限度提高农民受益,直接受益人群达4.9万户农户、17.15万林农,占县域农户75%,预计每年可为村均集体增收100万元,户均增收8000元,真正实现“资源从农民手中来、效益回到农民手中去”,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共富可持续发展之路。
南浔区旧馆街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运用“全域土地整治+”系统性思维,启动港廊未来乡村共富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未来乡村建设的新格局和新基地,探索出一条通过“人居环境重塑、公共服务导入、产业转型升级、集体经济壮大”,实现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旧馆镇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下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总面积31.35平方公里,总人口21448人。
旧馆街道是旧馆镇未来乡村的示范街道,致力于以全域土地整治为抓手,打造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样板。2019年,旧馆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正式启动,2020年成为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该项目涉及11个行政村、127个自然村、农户总户数4644户,共打造5个社区,计划建造乡墅2996套,套房993套,已完成乡墅分房1761套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复垦面积586亩,垦造耕地面积372亩,耕地功能恢复面积3233亩,耕地集中连片面积9753亩,帮助实现粮油产品的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机械化和数字化提升。
图1.旧馆街道实景图
二、具体做法
(一)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打造共富联合体
旧馆街道做好农村宅基地整治、农用地整治以及生态修复工作,整合农村相关土地指标,建设高标准农田,盘活闲置资产,构建涵盖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强村公司,导入招商运营资源。通过对港胡村、新兴港村、光明村、大洋社区等四个村9.08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腾退效益不佳小微企业,对宅基地进行复垦利用,实行土地统一流转,现已呈现“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的景象。四村联建涉及农户共1332户,总人口4959人。该区域规划建设新房总数1250套,其中乡墅860套,套房414套。规划建设用地复垦面积586亩,垦造耕地面积372亩,耕地功能恢复面积3233 亩,耕地集中连片面积 9753亩。截至当前,街道11个行政村、2878户农户参与搬迁。
通过强村引领,构建港胡村、新兴港村、光明村、大洋社区等“四村联建”共富共享新格局,以港胡村、新兴港村为核心,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打造“2+2”的“港廊未来乡村共富联合体”。
图2.旧馆街道港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以整村运营为引领,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旧馆街道以整村运营为引领,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聘请民营企业两山集团,负责旧馆街道策划规划、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二是引入文旅专业运营团队及社会资本,将废弃的老民宅房改造成集淘宝平面拍摄和影视拍摄为一体的综合性摄影基地,对基地庭院、停车场、管道等基础配套进行全面改造,打造旧馆网红打卡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三是加强社区联动建设,进一步夯实共富基石。当地13个行政村(社区)共同注资成立了强村公司,抱团发展。通过全域拆旧腾退,发挥低效用地再开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优势,盘活了成片成规模的土地资源,引育富民产业,丰富文旅业态,打造形成粮食功能生产区、田园风光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湿地休闲观光区等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带动村集体共同发展的同时,也让部分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图3.旧馆街道农文旅融合发展基地
(三)以古村复兴为灵魂,建设港廊未来乡村
凭借美丽乡村样板片区建设基础,依托港胡、新兴港村古建筑群落,传承港廊文化,积极打造历史文化古村落。2022年8月,荣获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示范村。同时,全力打造港廊未来乡村,积极推动“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旧馆未来乡村。
图4.旧馆街道古村落实景图
(四)以星光模式为示范,全面进军数字农业
培大育强星光农业、浙北农业、杰力惠、本道等明星企业,结合旧馆自身文化底蕴和旅游业的助力,打造旧馆农业各类金名片。以星光农业为平台,构建数智大田信息化管理平台,创建“星光”共富模式;通过浙北农业“泮水庄园”、锦鲤育种及景观项目,建立旧馆西北部大型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务会客、亲子活动一体项目,打造浙北“星星港”农文旅金名片;杰力惠依托院校合作资源,围绕省级经济作物育种类项目现场会,打造旧馆农业科技金名片;本道农业作为湖州“菜篮子”工程和网络销售的明星企业,着重打造“浔味本道”APP金名片。
图5.星光农业数智大田平台
三、取得成效
(一)文旅融合,打造美丽乡村
打造农文旅融合之路,形成全天候、多元化的旅游路线,摆脱传统旅游业“靠天吃饭”的限制,侧面推动农文旅产业及相关配套设施发展。旧馆街道深挖古村落旅游资源,全面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并擦亮旧馆文旅品牌。
(二)优化设施,打造宜居乡村
融入各种时尚元素,以环境宜居为出发点,立足各村村情,同步开展环境整治,充分利用村零散空间,优化绿地布局,升级硬件设施精心打造小景观、小公园等供群众休憩的空间,让一块块零星地重新焕发生机;以专业化策划运营水平提升增添乡村底色,展现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一幅幅乡村山水田园美丽画卷。
(三)赋能产业,打造富裕乡村
旧馆街道通过“微改造”实现“大变化”。大到村里招商引资,老宅、古街等变身为“乡村风景”;小到帮助每家每户的围墙进行整改,统一设计标识牌等。通过一处处“微改造”,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增加了个人乃至村集体的收入,也让旧馆成为越来越多游客节假日休闲旅游的目的地。2021年共实施6个示范点10个项目的改造提升,已累计投资3440万元。
来源:乡镇振兴指挥部 免责声明 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络删除。
通知:各级政府 国企央企开发商企业、旅游开发、农业科技、田园康养、养生养老、大健康、投资机构等重点关注!
通知:各级政府 国企央企开发商企业、旅游开发、农业科技、田园康养、养生养老、大健康、投资机构等重点关注!
【报名方式】
1、电话报名:135 5239 6943 王志伟
2、短信报名:编辑“企业名称+姓名+联系方式”发送至135 5239 6943
3、微信报名:扫一扫请备注“千万工程+企业名称+姓名联系方式”,否则不予通过!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直通主办方
(报名流程:领取报名申请表→填写信息审核 → 办理费用→开具发票)
特别提示:本次会议为商务活动,会收取相关费用;另名额有限名满截止,请及时咨询报名!
【报名方式】
1、电话报名:135 5239 6943 王志伟
2、短信报名:编辑“企业名称+姓名+联系方式”发送至135 5239 6943
3、微信报名:扫一扫请备注“千万工程+企业名称+姓名联系方式”,否则不予通过!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直通主办方
(报名流程:领取报名申请表→填写信息审核 → 办理费用→开具发票)
特别提示:本次会议为商务活动,会收取相关费用;另名额有限名满截止,请及时咨询报名!
其他线下活动推荐:点击下方了解详情
其他线下活动推荐:点击下方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