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项成果,上榜!

企业   2025-01-25 08:39   北京  





近日,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铁建科学技术奖和专利奖奖励结果正式发布,铁五院14项成果上榜,其中“基于行车性能的高铁标准梁式桥创新与应用”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铁路建管养运领域北斗应用关键技术”获中铁建科学技术特等奖,“换梁设备”获中铁建专利金奖,进一步彰显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


获奖一览


部分获奖成果展示



基于行车性能的高铁标准梁式桥创新与应用


项目依托国铁集团科研课题,系统开展了智能建造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创性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研制了世界首台高铁千吨级40m简支箱梁运架一体机和一跨式三支腿分体式架桥机,满足24-40m简支箱梁在 2000m小曲线、30‰大坡道等工况的架设需求;研制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高铁40m简支箱梁超低位过隧运梁车,攻克了大承载、超低位运梁技术,突破了运输40m简支箱梁通过250km/h隧道的瓶颈,提高了高铁40m简支箱梁通过隧道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基于北斗和多源信息融合等技术,发明了架桥机精准落梁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系统。成果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率先掌握了高速铁路40m梁建造技术,将我国高铁桥梁施工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项目成果“昆仑号”运架一体机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铁路建管养运领域北斗应用关键技术


该项目围绕铁路工程建设和养护维修领域北斗时空信息技术及装备应用需求,在集成北斗与惯导的轨道平顺性维护及综合巡检、基于测量机器人集成北斗的新型控制网构建技术、北斗动态时空基准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北斗铁路上道作业安全防控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研发了铁路建管养运领域北斗融合多源传感器的成套技术体系与装备,成体系验证了在铁路典型场景北斗应用的可靠性。项目成果已应用于高原铁路、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项目,明显提升了铁路建管养运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成果纳入国务院《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换梁设备


针对运营条件下天窗点时间内完成整孔简支T梁更换的国际性难题,研制了“太行号”换运架一体机专利产品,在朔黄铁路成功应用,工程运行情况良好,获得了用户一致好评。突破了换梁机运输超限及换梁多姿态转换的技术瓶颈,适应高墩、跨河等复杂地貌桥位桥梁更换,实现了4小时“天窗期”内整孔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换、运、架”作业,在运营铁路线上实现不断线、不停运,达到“即换即通车”,填补了世界空白,入选了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复杂条件上跨运营高铁

大跨径钢结构桥梁成套建造技术


研发了销接短吊杆、拉铆钉连接、组合桥面结构等新技术,解决了钢结构桥梁建造和运营期对高铁运营安全问题;开发了四点同步横移监控、带辅助滑道大悬臂非对称转体,首创大跨度钢桁梁无合龙杆梁体竖向旋转纵移合龙安装技术;建立项目级信息模型编码标准,基于BIM+GIS+IOT+云计算技术的集成,实现公铁交叉工程的智能建造;研发了永临结合模块化全封闭合龙防护装置,实现运营高铁无封锁条件下钢结构桥梁的连续焊接;研发了智能化运养维护设备和健康监测系统,实现运营线上智能化管理。研究成果解决了廊坊市光明道被铁路分割、十年断头路的问题,主桥(118+268+118)m上加劲连续钢桁梁小角度上跨京沪高铁、京沪铁路共11条运营股道,2022年6月顺利通车,首次实现大跨度钢结构桥梁上跨运营高铁,填补了上跨高铁领域的技术空白。




4300吨超宽异形不等高

钢结构整体跨线顶推及落梁关键技术


庐山站的设计实践是在繁忙运营线上建设高架站型站房的的开篇之作,从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统筹考虑,在既有线上改扩建大型站房的规划、设计、建设的理念做出了创新,对国内繁忙运营线上改扩建火车站具有很好借鉴意义。设计团队采用主体钢结构整体顶推工艺,在运营的铁路线路上将176米宽、4300吨的高架候车室及出站天桥的主体钢结构分六次顶推,四次落梁,一举创下站房改扩建跨既有线顶推施工中宽度最宽、重量最重、面积最大、滑轨数量最多的钢结构跨线顶推的四项世界记录。




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节段预制拼装法建造关键技术


为适用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研制适用于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节段预制拼装施工的新型造桥机,适应能力强,工效高,安全可靠;研发变截面连续梁节段预制成套施工工艺,节段成品精度可控制在2mm以内;提出连续梁匹配预制拼装线形控制方法,成桥线形可控制在5mm以内;研发连续梁0#段精确定位方法和临时固定装置,安装精度控制在1mm内,解决连续梁节段拼装首节段定位难题。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郑阜铁路周淮特大桥3联(40+56+40)m连续梁施工,属国内铁路首创,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显著,在高速铁路桥梁建设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种桥梁建筑信息模型数据搭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针对实际应用中桥梁信息模型欠缺层级、结构化程度较低等关键问题,构建了桥梁信息模型信息分类方法,创新了统筹功能层级结构与空间组成部位的桥梁信息模型编码体系,提出了基于属性接口文件的桥梁信息模型数据搭建技术路线,解决了桥梁信息模型数据高效搭建与应用的难题。本专利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廊坊市交通中心工程、山东省德州市三八路西延工程等近十个项目的BIM技术应用与数字化管理服务,为新兴业务的拓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手段,促进了桥梁工程智能化建造效益的提升。




一种耐低温土压平衡盾构用发泡剂

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专利产品耐低温生态友好型盾构泡沫剂主要用于盾构施工中优化渣土流塑性。产品原材料来自可再生、可降解的天然动植物,可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避免传统产品对环境“二次污染”;多项新技术克服了低温条件下泡沫剂不稳定的难题,解决了-20℃低温环境下盾构施工中产品发泡性及稳泡性差的问题。产品成功应用于20多个城市的盾构施工中,有效减小了刀盘的磨损,产生的渣土可直接回填,减少清运成本。本专利产品的成功应用与转化为专利创新技术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铁五院紧密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高质量发展格局,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面向主业、市场和创效开展科技攻关,“十四五”期间获中国专利银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专利奖20余项,中国铁建级科技奖和专利奖60余项,为全面建成一流工程技术产业集团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铁五院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