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学会面对挑战
2023年4月,陈小军来到机械公司,进入重点工程——世界首台换运架一体机“太行号”在朔黄铁路的污垢梁更换项目中。
同事们常说,“工作中最不缺的就是挑战,面对挑战是我们的常态。”这是陈小军要学的第一课。大家的共同目标是:4小时内必须完成一孔圬工梁的更换,绝不能延时。因为一旦延误,就会导致线路停运,造成巨大损失。
这是一个对时间、设备、人员组织要求极为严格的任务。整个操作过程必须协调,施工管理要高效。上百人的工人团队,设备如何操作,每一个作业流程需要哪些人在哪些岗位完成什么动作,都需要紧密衔接。即便一个流程执行错误,都会对换梁作业产生严重影响。
作为换梁天窗施工现场的负责人,面对重重挑战,陈小军心中有些打鼓。他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研究每一个天窗点方案,尽快掌握换梁天窗的每一个步骤、进度、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确保施工流程不延迟一步。
在施工现场,陈小军测量梁体的高程,石渣的高度,轨枕的排布及数量,为新梁体的铺设做着细致的准备。他对精度的要求近乎苛刻,每一个测量数据都精确无误,为天窗点作业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与资源,确保了新旧梁体在规定时间内的顺利更替。
2023年6月,“太行号”成功在朔黄铁路上更换了第一孔污垢梁,陈小军的“第一堂课”,顺利结业了。
第二课:坚持就是胜利
2023年7月,在夏日的热浪之中,陈小军转战洛宁水电TBM“永宁号”引水斜井绞车项目。新的“课程”,开始了。
900多米的斜井,37度的陡坡,绞车承载着巨大的运输任务,频繁的使用让“永宁号”的每一个部件都经受着严苛的考验。
为了保证运行安全,陈小军每天攀爬数百米,对绞车的钢丝绳、导向轮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绞车的安全运行。在山体的起点与终点之间,他忍受着高温和噪声,穿梭在500米到1050米的不同海拔高度间。当绞车因故障停运时,他还曾在安全措施的保护下攀爬到相当于114层楼高的垂直高度,确保施工的连续性。
每一次的攀爬,都是极大挑战。“坚持就是胜利”,这句朴素的真理支撑陈小军又完成了一个项目。
第三课:追求精益求精
2024年,陈小军又奔向了悬灌造桥机项目一线。他负责悬灌造桥机的拼装、调试及使用指导工作,目的是保障悬灌造桥机在成渝中线、北沿江铁路线以及深江铁路线的连续梁上成功运用。
施工现场的工期紧迫,但造桥机却出现了内模卡顿。陈小军顶着紧迫的工期压力,带领着拼装团队,对造桥机内模走行卡顿和液压系统不同步的问题展开了现场试验。
由于同时启动的造桥机拼装项目众多,陈小军穿梭于各个拼装项目之间,永远用最快速度解决拼装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值雨季,常常是雨水混合着汗水从额头滑落,但陈小军的眼神里只有专注和决心。同事们常打趣说,“小军才是及时雨!”
对于陈小军来说,将拼装质量严格把控,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化操作,确保每个部件精准对接,整体结构稳固,“这是我的职责,更是使命。”
凭借着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陈小军最终解决了造桥机的关键技术问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迎接挑战、勇敢坚持、精益求精。这三堂课,是陈小军进阶的“秘诀”,更是他在工作生涯中不断成长的领悟。在未来,他还将在更多“课程”中不断学习,朝着成就更多精品工程的目标大步迈进……
(素材提供:机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