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2》到《封神榜2》特效,懂技术的“产品经理”是真值钱!

文摘   2025-02-03 22:18   韩国  

从《哪吒2》上映之后,我观看了导演个人的记录访。

其中的几段重要话题,我认为和现在谈到vision Pro的产品经理都面临同样一个问题:无中生有。

至少在我带着团队做vision PRO的APP产品策划时候,我至少体验了30款以上的vision Pro应用之后,才敢开始做ideal的产品设计。

哪吒2的导演:懂动画特效技术的“产品经理”

作为产品经理也算办公游戏动画从业者,因为我们在APP的开屏页面、甚至是一些智能硬件的相关loading加载,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特效动画,用于制造品牌意识、用户主人翁感受等,所以我是非常清楚一个产品特效的精细度如何去评判。

市面上的职位,以UI设计师招聘尤其明显。

面试UI设计师候选者,不管是大小厂都会先看候选人的作品集。面试官通过作品集就可以知道这个候选者的作品水平如何,能不能达到面谈的要求,当然有时候会有硬性卡学历、专业的要求。

但是对于大部分UI设计师找工作,只要作品集能够优秀,那你就不差找工作,说白了这就是一个靠本事吃饭的职位。

而难的是,如何培养自己作为UI设计师的审美、设计功底,实际上是需要非常多时间的练习、以及欣赏别人的,所以市面上UI设计师有非常多公开的作品库网站,你可以观看、下载甚至是上传自己的作品。

站酷:设计师的作品GitHub

就像程序员的GitHub一样,当你的作品是原创的,你还能够分享出设计的原理、技能点要求、甚至是公开你的作品源文件,那你就可以一直得到很多人的点赞与反复使用甚至是吹捧。

因为一定会有一大堆的新人甚至是职业公司找到你做设计,只是钱多钱少罢了。

所以在春节观看电影《哪吒2》时候,我发现里面的电影的动画画面非常细腻,从电影开始到结尾的每一帧动画,以及中间的打斗画面、开场的打斗画面,等有非常详细的特效渲染与颗粒度渲染。

有这样相同感受的一定是游戏玩家了。

因为玩游戏的人来说,画面精致与否就可以断定这个游戏是否是游戏公司全身心投入,抛开剧情之外,游戏的画面几乎成了游戏半壁江山。

其画面的渲染数量越是精细,就越是需要团队花时间雕琢,这涉及到时间成本与团队精力投入。

因为理论上说,一个画面的精细度若干个人有若干个评判标准,所以如果没有人拍板,那就是无限内耗。

所以导演懂特效技术、懂美就十分重要了。这就是产品经理要懂技术。有了特效与动画制作,第二个难点是将其剧情中文字故事的表达转化为丰富的可视化过程。

导演乔子提到这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比如谁都没有见过敖丙的父亲、以及申公豹的弟弟,那么他们到底应该是什么形象?

还有《哪吒2》在剧情中有万针穿肉的动画特效,那种强行将被无数颗针插入身体,拔出来的画面感应该是什么样的,没有哪一个特效师人见过,做过,所以就只能自己不断改。

穿心咒的画面

vision Pro的产品经理也是一样

vision Pro的APP,要想做产品研发也是面临一样的问题。

现在,如果你去问vision PRO的空间计算微信应该是什么样的,也没有人知道。我相信就算是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他也回答不出来。

因为空间计算、空间操作系统太新了,没有人知道其中的交互、以及终端新能力应该如何结合与利用来完成用户社交产品的设计。

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科幻电影的那些部分片段,所以就很难去构建完整的用户操作路径,保证一个用户注册了空间操作系统的APP,能够从注册登录走完核心功能的开始到结束。

图漫威电影片段的空间会议系统

比如我带着团队做vision Pro的产品研发,每天使用vision PRO的APP就成了我的日常,作为几乎是国内第一批从事空间计算、空间操作系统的产品经理,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从无到有,这和《哪吒2》的导演一样。

在从事vision Pro的开发,2024年学到了最多的知识,是以前产品经理没有的,那就是unity开发。

通过Unity完成系统的特效与动画需求设计方向,建设完整的空间系统操作体验。这是以前产品经理所不涉及的,尤其是在3D空间系统操作上,都势必有这样需求。

产品经理要结合实际的空间操作场景需求、以及空间操作系统的系统能力以及终端硬件能力多个角度来完成。

这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唯一不变的是,要想给到用户最好的空间系统操作体验,产品经理需要反复的测试每一个页面以及每个用户角色的前置条件、后置条件都要反复测试,验证其路径合理性、功能性逻辑BUG以及页面异常是否有处理。

因为即使是空间操作系统,但是整个研发流程与系统实现逻辑、原理和以前APP的几乎一样,因此只要死死守住技术底线,那么系统的用户体验就不会差。

封神榜2:导演不是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

对比《封神榜2》,整个电影也有相当多的特效,但其特效得到了非常多的观众吐槽。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其导演对于特效的精细度把握不够,而这个不够不是指他们没有尽全力,而是另外一个角度:叫做不是懂技术的产品经理。

从他们的《封神2》拍摄纪录片来看,团队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但导演确实没有像《哪吒2》电影导演的“班课出身”。

对于一个团队,如果有产品经理懂开发,自然产品研发更省钱,这也是现在很多大厂招聘高P的产品经理,几乎都喜欢有技术、同行领域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够省资源。

因为对于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你让他做某些后端类的产品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还不说去评估技术实现周期、成本甚至是预算。

而《哪吒2》电影的导演,在毕业3年后在家里蜗居做特效动画,并且其作品还拿了不少特效作品奖。

显然是一个技术出身的导演,后续遇到了资源和资金进来后,那么就会无限放大其技术水平,甚至会影响组件的整个团队。

《封神2》并不是团队不给力,只是对于特效效果的审美与特效画质要求,自己就不是技术出身的,肯定没有办法有意识可以做到更好。

这就像为什么有人吐槽说,现在的《封神2》殷郊法相的特效,还比不上美国多年前上映的《曼哈顿博士》

电影《封神2》殷郊法相

电影《曼哈顿博士》

有人评论说两个人物的模型特效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我们看上面曼哈顿博士与封神榜电影特效效果,其特效人物的画面面数显然《封神2》的面数不够多,甚至是有马赛克的感觉。

做特效,就像打磨产品一样,是资金与时间的无底洞

不断打磨,并且投资人愿意给时间,还有就是创始人能够评估出其技术实现的难度与成本,以及花多少钱、时间可以达到什么水准,这都要求导演要懂技术。

这也是我现在从事空间计算的产品经理要做的。

所以我现在每天都会去体验一些新的vision PRO的APP,在开始做第一个vision PRO的APP,还要看几遍苹果的vision OS空间操作系统的交互设计规范、组件素材库等,只有这样,我才能说能够开始用以前做移动手机、电脑那一套的经验来做空间操作系统的APP。

产品经理,每天体验1款APP雷达不动

不管是本科还是硕士甚至是现在的博士,还是工作1年或工作10年的产品经理, 认为每天一款APP体验,始终是一个产品经理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如果那一天你不想去体验新产品了,没有动力下载了,那么你就是被时代淘汰了。

当国外的Snapchat很火的时候,腾讯的马化腾带着高管们马上就下载了,虽然不知道这种发了消息之后马上消息就被删除社交产品到底有哪里好,但至少那种对于新型社交竞品的敏锐观察力是一定要有的。

虽然年龄原因,没办法快速洞察到年轻人的需求,但是其产品的框架、功能模块、技术实现却可以快速拆解出来,能够一比一的做一个。

每天体验一款APP,不仅是指的是手机APP,还有网页应用,要知道APP不是指手机上面的应用。

现在AI时代,我特别推荐一个榜单叫做producthunt,可以再上面收略每周前10投票的应用,很多开发者也会因此榜单来获得种子用户。

当然我也建立了一个知识星球案例拆解库,将会分享在vision PRO的APP拆解,如果你还没用加入,我建议可以缴纳押金加入。

如果有vision PRO的APP一起拆解,如果没有就查看下空间操作系统的APP 应该如何设计,至少可以让你少走不少职业的弯路。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里



 

 



“关注我,一个产品经理的产品故事“

最近Kevin的原创

每日案例拆解库,AI等产品打卡群

 

我创建的产品设计打卡社群,加入后365天,每天体验一款APP。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同时有1300份体验报告帮助你找到竞品。

在这里你可以随时查询到你想找的各类竞品行业APP,无须自己亲自下载就可以马上得到APP的一手产品优化、交互设计、功能描述信息。

从优化&建议、商业模式、运营、功能描述、交互设计、产品定位至少6个维度,体验一款应用。

平均1天1块钱,扫码购买即可加入 

 连续体验48款应用,通过后原路退回

 



报名后添加星球助理

PMTalk123

 





Kevin改变世界的点滴
港理硕士、英国奥斯特计算机博士 一名待过大厂的产品总监,出版《产品之光》《迭代》《产品经理的修炼之路》等书籍,《简易设计》设计方法、PMTalk产品经理社区、云木鸟创作创始人。 我的产品经理方法论、产品案例操盘都在这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