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社区培育的环境已经没有了,无数的论坛以及微信群,已经相当于若干个社区,能够吸引用户逛社区的内容已经不存在了。社区本质是烧钱的,或者难以活跃的。
曾经我写了一篇文章,最难的产品经理分类是社区产品经理做产品经理,要想发现自己的成长历程,就是隔一段长时间再回过头去看同样的一件产品,看看自己有没有其他的看法。
如果有,甚至能够知道其原先产品战略、产品框架、产品功能中的问题,那自己就是进步了。今天这篇文章是我在2年前发布过的,今天在2024年来看再分享下社区产品必死,或者不要单独做一个社区产品。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发现自己的进步,除了经验积累,还有可能是世界观的变化。今天我看待社区产品,它仍然是最难成功的产品。之所以最难,有3个原因。它不像其他互联网产品一样有用户刚性需求,大部分的公司把社区定位在内容的获取与交流的平台。而用户获取信息的地方,也已经早已养成了自己的习惯,即使以前老旧的工具产品,用户会在头部应用获取信息比如微信、Twitter等。而正是因为用户和社区的非刚性需求,导致了社区产品的用户拉新难、活跃度低,而这类社区里面,最活跃也就是就是那些娱乐、八卦的社区,但这类产品有存在内容违规的风险,稍微不注意社区就可能被下架了。因为社区产品经理不仅是产品规划,而且要熟悉用户洞察与互联网流量玩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区有引流、拉新、促进活跃。但即使这样,用户来社区都是以内容为贡献和内容消费,仅是靠内容与用户建立联系,是非常弱的。内容类型的社区产品,用户来的容易,走的却快。用户在这里产生的交互是有限的,同时产生的数据价值更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用户也会成长,当你的内容达不到用户要求后,用户就会流失。而内容的要求和社区产品定位相关,就像你在曾经关注某个游戏贴吧,当这个游戏不火了,或者你不玩了,那么就会去下一个你感兴趣的游戏贴吧。
所以对于一家公司来说,社区产品可以说是耗费了无数的资源,却去做一个没有几乎很少有人用的产品,这件事看起来挺讽刺的。工具性产品,或者游戏类产品,这类产品为用户提供了依赖价值。会在产品2.0就马上上线社区版块。或者与工具产品定位一同上线这类产品的社区粘性非常高,越是爆火的工具,或者热门游戏的用户,越愿意投入在社区里进行潜水,寻找新奇的玩法和游戏技巧。社区产品的活跃度和用户在产品里面花费的时间、以及对产品的喜爱程度所正比的。
用户越是喜欢你的工具产品(游戏、娱乐、明星),所花费的时间越多,那么你的社区产品活跃度越高,同时用户越强。
也就是是说要有某一个共同的兴趣喜好,才能说社区。而这个共同兴趣喜好最好是有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越是抽象的兴趣喜好,社区活跃度月低。社区产品的技术壁垒如今非常低,除了有相当多的开源系统外,许多需要二次开发的功能也不复杂,唯一的竞争就是算法,而算法也是依靠内容的丰富层度。社区是人作为在社会中的基础诉求。人都不愿意孤独和寂寞的生长,即使在野外一个人也会找到一个动物作为成长的伴侣。因此,越是抽象的诉求,这类社区粘性也越低。因为他们极易被满,那什么样的需求是抽象的呢?如果你打算做社区,你可以结合的人类诉求包含了下面的几个分类。
越是抽象的社区,其用户就越只能通过内容来进行吸引,内容就变成了社区的主要产品,而用户消费内容产品也是阅完即走。同时在推荐算法、信息爆炸的现状,用户流失的越来越快,也进来的越来越容易。难的是以让用户更长的停留和再来,因为一篇内容可以在各个平台出现,所以用户也不会只是来你这里,难以有竞争力。即使是某些特别的内容,比如音频、游戏玩法,也有存在非常多的竞品,除非是能够提供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才能够让用户停留在这里。否则无法持续接入这内用户。但如果你真的打算做社区,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垂直社区了。垂直是用户访问你的唯一理由。因为过于垂直,用户就少,对应的市场价值就低,能够带来的竞争就少。垂直社区可以带来更好的用户粘性,但是却天花板有限。
垂直的好处是用户会认为需求是给自己打造甚至是量身定做的的,因此可以得到用户的青睐。可是越垂直越难以商业化,反而就是几个人玩玩就好了。到底是选择茫茫大海的用户,还是垂直,我建议依附于一款工具产品来定。
Kevin的产品设计打卡社群
我创建的产品设计打卡社群,加入后365天,每天体验一款APP。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同时有1300份体验报告帮助你找到竞品。
在这里你可以随时查询到你想找的各类竞品行业APP,无须自己亲自下载就可以马上得到APP的一手产品优化、交互设计、功能描述信息。
从优化&建议、商业模式、运营、功能描述、交互设计、产品定位至少6个维度,体验一款应用。
平均1天1块钱,扫码购买即可加入
连续体验90款应用,通过后原路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