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结的visionPro3种产品框架与布局

文摘   2025-01-23 22:10   四川  

在做vision Pro产品经理的时候,我发现了vision Pro的应用可以有3种功能功能结构。

而这种功能结构相较于手机APP来说是有区别的,因为他不是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手机屏幕里,而是在360度的视野里。因此通过我们人类的视野与视线范围,我们根据与人的互动关系、视野角度、操作逻辑来区分为沉浸式布局、平面布局、以及融入布局。

今天系统来分享下,本篇文章也是放在我的《vision Pro产品研发实践里》

1.沉浸式布局(VR)

在沉浸式布局里,用户都是处于以球面的形式被包围在里面,应用程序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给用户所有的交互操作与入口。

提所有的应用都是在外围上,以及内部空间里。

用户可以通过手势操作、身体姿势、语音等操作等来完成沉浸应用的操作,这里我们举个例子是下面切西瓜的游戏,你可以在切西瓜游戏的主题房间切西瓜。提供了对应的手势、游戏背景和游戏道具。

让用户身临其境,但是坏处就是看不到外面了。

比如下面的vision Pro里面的skyguide的应用,用户可以在应用里放眼遥望天空上的星座,眼球注释的地方星座会高亮,并且通过手势拖拉拽星座可以跟随手势下来。

skyguide的应用

在应用里,你无法看到外部的真实环境,并且也无法操作其他的应用,只有退出应用才能开始其他应用的操作。

所以沉浸式功能结构,需要用户专注在某一个场景。要么极度娱乐、要么极度严肃的工作,需要产品经理提前做好需求场景调研。

还有类似的就是爱奇艺视频应用,在vision Pro里通过场景的切换,完成类似于真人电影院的打造,通过沉浸式布局让用户感受到在电影院一样看电影

vision Pro的沉浸式布局,需要将用户考虑为系统的一部分权重增加,固定下来用户能够进行操作的虚拟厂家,提供给用户对应的操作入口与提示即可。

由于vision Pro的空间系统是眼球选中、手势操作以及沉浸式操作的提醒,因为在提醒一旦少了,用户就沉浸布局里找不到入口或出口了,不知道下一步如何操作。

2.工具结构,面对用户正面

工具结构,可以最大化的允许用户同时并行多个应用,并且完成多个操作,如下是工具结构

如下图是苹果系统自带的shareplay功能,允许用户呼唤好友的虚拟形象,并且还能够查看自己的相册,双方一起欣赏空间照片。但是其背景是在真实的房间里。

工具应用的功能结构方式

在下面是vision Pro的NBA 直播应用,工具布局支持展示NBA具体的直播画面,也支持左边的分值与排名窗口。并且用户还能够查看其他的应用信息,不需要退出应用。

vision Pro的NBA应用

现在vision Pro的vision OS系统的应用,大部分都是工具布局,这类布局不遮挡所有视野,并且用户可以进行窗口移动和拖拽。完成生产力或日常办公的工作。如下图是苹果的相册应用,支持多个图片查看,还可以浏览其他照片。

值得说明的是,在空间壁纸的VR下仍然也可以完成支持工具布局的,这是因为只有在vision OS系统底层上的壁纸可以切换,其他的开发者应用则不支持。

vision Pro的壁纸

因为一个是操作系统底层的说明,另外一个则是开发者的应用市场生态,在操作系统底层上,并且允许用户VR和AR切换。

在工具布局下,除了开发者自己的应用,也可以将MAC桌面投屏进行操作,用户在操作Mac桌面的同时还能够操作其他应用。

在工具布局上,以AR视角的打开,不会全权占用用户的所有操作,当然在vision OS系统里,用户可以通过视线进行应用的切换,如下是用户在眼球聚焦时候的insight heart应用,同时我也打开了QQ 音乐的应用。

vision Pro的QQ音乐

vision OS下的工具功能结构

总的来说工具功能结构布局,是将其应用放在正前方,用户可以进行操作。但无论如何移动,应用都是停留在某个空间位置上。

工具结构的视线\应用切换

通过上图就可以看到即使有多个空间窗口,只需要眼镜关注不同应用,就可以实现窗口切换,通过眼球选中,双手确认,就能够获得想要的画面。

在日本天空树里,完成多窗口与vision Pro主页的应用墙,可以看到之间重叠部分就会有区分先后。

可以打开多个应用,比如在刷抖音的时候,其实桌面窗口也同步展示,并通过眼睛进行切换对焦。

3.虚实融合结构

深入交互就是用户与应用合二为一,这一点确实看起来非常酷炫,如下是迪斯尼漫威在vision Pro的应用, What if,用户可以扮演一个英雄与灭霸进行对决。

漫威 What if

在What if里面,用户拿出手势就可以呼唤盾牌,对敌人攻击进行遮挡。让用户的操作和系统溶液,并且跟随空间进行变动。

通过手势就可以拥有相关的应用皮肤操作在身上,如下是在手臂收回就会有盾牌,在手臂展开就会有进行攻击。

还有就是类似的就是切水果的AR模式,游戏里,用户可以直接利用家庭空间环境来完成水果切割,不像手机那样需要在屏幕里,而是在自己家里环境就可以完成水果的切割。

切水果游戏

还有vision Pro的功夫熊猫应用同样也是深入融合,带着用户一起进行放松与冥想,用户可以完成冥想动作。并且跟随功夫熊猫从平面到现实自己的空间交互融入最终完成冥想。

深入交互结构是vision Pro这类XR产品研发最难的应用,因为涉及到的技术栈非常多,有建模、界面、动画、以及各种操作逻辑。

但如果你在看我这篇文章,我希望你作为产品经理思考的应用一定最终版本是以深入交互为最终版本,前期可以通过前面的工具布局或者VR布局来完成,通过逐步的迭代与需求把握,最终找到什么时候应该给用户展开,什么时候应该给用户虚拟融入,需要产品经理思考。

这有点像产品经理去思考移动APP什么时候给用户toast、弹窗还是一个页面。

深入交互布局结构的应用,也就是真正的体现了硅基生命与碳基生命融合,我相信在未来1-2年,vision Pro的空间应用仍然聚焦在第一个和第二个,未来最终是第三个。这不仅需要产品经理的努力,还需要终端硬件设备的迭代,需要更轻、更薄,才能支持用户深入交互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动作与场景,比如跑步、走路、夜晚。

深入交互需要思考大量的场景与结合点,避免用户单一,同时还能够提升用户效率,才能够让应用铺展开来。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里。


 



“关注我,一个产品经理的产品故事“

最近Kevin的原创


Kevin的产品设计电子刊

 

讲解了需求调研&用户研究、功能减法、组合、微创新、迭代框架的5个步骤。每周更新2-4节,是一套非常好用的产品设计方法论。

电子刊新书:累计20万字,8个章节,一个简易设计方法


 



Kevin改变世界的点滴
港理硕士、英国奥斯特计算机博士 一名待过大厂的产品总监,出版《产品之光》《迭代》《产品经理的修炼之路》等书籍,《简易设计》设计方法、PMTalk产品经理社区、云木鸟创作创始人。 我的产品经理方法论、产品案例操盘都在这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