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巨人展”,以及深圳万象天地的喜与忧

时尚   2024-10-10 13:59   广东  

1962年,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被出借到美国纽约展览,轰动全城,人们每天排着长队,去欣赏那张神秘的笑脸。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今年9月初,位于深圳万象天地北区的HAUS NOWHERE SHENZHEN开业,随后这一个月里,深圳人也是如此,每天排着长队去“瞻仰”那位闭着眼睛的巨人,仿佛他就像《蒙娜丽莎》一样,过期不候。

雨天打伞排队的人们

虽然HAUS NOWHERE SHENZHEN的地位与《蒙娜丽莎》不可同日而语,但其所造成的排队盛况,恐怕是如今的很多大型艺术展都羡慕不来的。

总之,HAUS NOWHERE开业一个月以来,好评如潮,很可能已经创造了万象天地的单日客流以及连续高客流天数的新记录

然而,就像艺术作品从离开创作者的那一起,其命运就不是由创作者本人而是由观众来决定一样,作为一个远超深圳商业市场平均水平的零售空间,HAUS NOWHERE在收获巨大客流与关注的同时,也逐渐被大众“误解”,远远脱离了项目方原本的真实意图,从而给万象天地带来了不小的困惑,让其“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于是,9月20日,深圳万象天地不得不在其所发的头条推文末尾强调:“位于北区的HAUS NOWHERE是……未来零售空间……并非临时性质展馆/展览。

而且,担心人们没留意到这段文字,又在评论区以抱抱象的账号将同样的内容留言并置顶了。

不知道大家读没读过那篇推文,若是读过,当时有没有看到那段强调的话?另外,万象天地亲自出来“辟谣”,这事意味着什么?

说实话,我是在23号左右读的,看到以后就开始构思这篇文章,原计划在9月25日左右发布,后来因为忙于别事,再加上国庆假期,一拖再拖,便耽搁到如今。

最初着手写这篇文章时,为了搜集资料,我曾在小红书搜索栏输入“巨人”两字,自动弹出好多条内容,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巨人展深圳”,当时相关笔记高达6800多条。

而这两天再搜时,相关笔记已高达9800多条,而且还在一直增长。也就是说,尽管万象天地出来“辟谣”了,大众“误解”照旧,短短半个月过去,光是小红书上就又增加了3000+篇“误解”笔记。

9.25\10.8搜索结果对比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点进去该话题一看,好家伙,满屏的巨人,“巨人展”三个字更是充斥着几乎所有笔记的标题、封面图……

可以想见,大部分人都是抱着看展的心态来的。是啊,这么震撼的场面,而且还是免费的,不看白不看。于是,口口相传,大家都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前来参观了。


遗憾的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根本没有耐心去了解HAUS NOWHERE背后的理念,以及那些关于巨人族的神话传说,很可能也不懂什么策展零售的概念。

他们大概率以为这个空间就像万象天地经常举办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快闪店、限时展一样,又是临时性的,所以抓紧机会多看看。

这里顺便说一句,HAUS NOWHERE预开业当天,邀请了不少媒体、网红以及一些“贵宾”限定入场,伴手礼是一本厚厚的印刷精美的书,里面专门介绍了这个项目的方方面面。

开业伴手礼;@贪吃猫

讽刺的是,当天晚上就有很多人在小红书上明码标价出售该书。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开眼界归开眼界,即便真的被震撼到了,很多人也并不想深入了解项目背后的理念和故事。

话说回来,客流爆满不是好事吗?万象天地在担忧什么?又为什么要出来“辟谣”?

因为世间事大多过犹不及。对于一座轻奢级以上高品质的商场来说,并非人越多越好,相比单纯的客流量,实际转化率才是关键指标。

然而就像上文所说,很多人是不明就里,抱着看免费展的心态来的,其中包括不少平常很少逛街,甚至从来没去过万象天地的人。

前来”的人们;@美食家


也有很多人来了并不消费,不仅不买东西,可能连顿饭都不会吃,毕竟对普通人来说,万象天地的餐饮普遍太贵了。

这样的“观众”越多,商场的麻烦也越大。他们挤占了大量公共资源,如卫生间、便利设施、休息处……严重影响了那些真正的顾客的消费体验。

还有就是,因为前来“看展”的人太多,所以不得不实行预约制,这样一来,虽然有效控制了进场的人数,能够较好地保证场内的秩序,但是某种程度上也“拒绝”了一些真正的顾客。

我相信这一个月以来,一定有一些有能力也真正想买里面东西的人,因为约不上合适的时间而迟迟没有进去。

HAUS NOWHERE小程序预约界面

总之,人潮汹涌,但真正享受到可观红利品牌商家(尤其是零售业态)估计并不多,场内的餐饮是最大受益者,而HAUS NOWHERE几乎全是零售业态,也就是说在给整个万象天地引流的时候,HAUS NOWHERE自身却发现付出与收获严重失衡

如此一来,HAUS NOWHERE与商场两方面很难不着急。但明面上劝退大家肯定不合适,那就善意地提醒一下:这里不是(免费)展览。

说到预约,有点奇怪的是,项目方一边采取预约进场制(这一点加上门口长长的队伍,给人强烈的“展览”印象),一边又极力声明自己不是展览,这真的有点自相矛盾。

另外,强调“并非临时性质展馆/展览”,也是希望人们(尤其是目标客群)注意,这里是一个长期经营的商场,里面的产品会经常更新,大家可以经常来逛街消费,而不是一次性的看展与打卡就完事了。

总之,从小红书上相关笔记的内容来看,HAUS NOWHERE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震撼,称得上是“前所未有之境”。

然而,就像人类历史上很多领域的前卫事物一样,走得太超前了,难免会被误解。艺术作品如此,以艺术策展的理念打造的零售空间亦如此。这种误读,是只有“天才”们才能享受的一种“特权”。

好在这两天,随着黄金周的结束,HAUS NOWHERE门口排队的人没那么多了,进场也暂时不需要预约了,但高峰时段可能会限流。

人潮退去之后,接下来这里也将进入按部就班的日常经营阶段。是昙花一现,还是细水长流?对于一个常驻的零售空间而言,可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祝福。

推荐阅读
华润接手一年多后,PAFC MALL近况如何?
5岁的卓悦中心,来到了下个路口
深圳万象天地、壹方城最近围挡了哪些新店?

商业浮世绘
商业地产精英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