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我从高中阶段开始就体验过,借哲学中矛盾的对立统一解开学习上小困扰的过程。
作为语文教师、班主任,我经常鼓励学生们学好哲学,悟到了,就赚到了。
第一次听说傅佩荣教授,是2001-2004年,高中阶段,听过傅佩荣解读《论语》,但都仅限于片段的阅读。
时隔20年,上海校友会的崔勤女士为我校的新教师赠书——傅佩荣教授解读经典作品(《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的系列丛书,作为老教师的我非常羡慕,所以问同办公室的新老师借阅,第一次相对完整地阅读了傅佩荣教授的著作。
更让我惊喜的是,时隔一年,我就有机会聆听傅佩荣先生的现场讲座!
现场的聆听,让我体会到比阅读更生动的体验:“诚”不欺我!
傅佩荣教授,我更想称之为先生,他的妙谈中,我们似乎已见到读书时的他,留学时的他,一气呵成写稿的他,研究经典的他,与家人相处的他……
一个“诚”字,点亮了整个讲座,引领了所有在场聆听的人。这是一个化零为整的过程,不虚与委蛇,真诚以待,就很好——这是极好的人生哲学。
一句真诚,一句问心无愧,更是问心无悔;与朋友交如此,研究学问如此,发表言论亦如是。我们一线的老师,平时接触到的人群种类比较简单,学生、家长、同事、老师、家人、同学、朋友这几类为主,细细数来却也不少,一个“诚”字,真的就像傅先生说的那样可以立,可以静,可以闻,可以文,可以信。
作为教师,“诚”可以立,在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时,真诚地为学生的成长去思考、去实践、去合作,其中千丝万缕的问题,也会因为这份“诚”变得有了很好的基础,有了“立”师之本。
学生和家长来学校,家长借助学校的力量让孩子更广泛地学习,不偏居一隅;学生在与同学、教师的共同学习、探讨中,提升了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教师作为陪伴学生成长的人,真诚地与学生共同进步,这样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一定是和谐共生的。
“诚”亦可以静,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期许,学生可以静下心来学习,教师可以静下心来研究,家长可以静下心来陪伴,让学习的时光变得更为充实。
“诚”可以化解矛盾,调和了内外的矛盾,让能力进步成为最主要的矛盾,其他许多都是次要矛盾,一切喧闹和纷争就化为宁静。
“诚”可以闻,真诚可以使我静下心来,聆听身边的人说的有益的话,去向内问自己想知道什么,想学习什么,然后去思考、去学习;真诚是我判断向外学习的重要原则,借助真诚的力量,以直相待,尽力而学。
“诚”可以文,真诚地学习,向内、向外的汲取有益的思想和言语,还需要有效的输出,表达自己的想法。想法的真诚,表达的真诚,都是极美妙的,无需在意不真诚的点评。因为以诚而应,只需迎接真诚的交流,可以以诚相和。
“诚”可以信,是发自心内的成长,是良性沟通的保障,是成为真正的师者的助力,是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记录成文的信条,在每一位相遇的学生身上真诚地感受教育的灵感是我活得有价值。
以上“诚”可以立、可以静,正应了傅先生说的活下去和活出意义;“诚”可以闻、可以文、可以信,则如傅先生所说,让人活得有价值 。
以上是我听完傅佩荣教授讲座受到的启发,将作为我的人生哲学,与我共同前行!
【本文作者:衢州求益中学 陈道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