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有超过70个国家,包括最大的碳排放——中国、美国和欧盟——制定了净零目标,覆盖了全球排放量的约76%。超过3000家企业和金融机构承诺将逐步减排甚至要实现“净零”目标,超过1000多个城市已经采取实际措施加入了这场“零碳运动”,按联合国“奔向零碳”的行动计划构想,到2030年全球排放量将减少一半。
在双碳的庞大叙事框架下,脱碳赛道成为新的创新趋势,其中不乏比尔·盖茨、马斯克等科技大佬重金押注,微软、谷歌、腾讯等全球科技巨头的重点布局。
中国“3060目标”政策体系构建下,企业、产业和社会的减排压力不断提升,帮助企业减排、绿色转型的脱碳科技也开始成为风口渐热的新兴赛道。
中国脱碳科技企业的发展在提速,碳界根据研发与技术创新、资本市场、产业进程、商业模式等多维度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选取了脱碳科技领域的创新代表企业,涵盖CCUS、碳管理系统、碳核算、碳资产管理、气体追踪与管理、能源解决方案、环保材料以及废热回收等细分领域。
脱碳科技创新30强中,企业核心凭借依托科技创新能力在整个“大双碳”赛道一点点构建其自己的竞争力,并不断在产业深化中立住脚跟,有望成为未来领航行业的潜力选手。(排名不分先后)
1
霖和气候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科创型企业,以全频段分布式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为核心,提供CCUS综合解决方案。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科技研发中心位于西安。
截止到2023年8月,公司共计完成了两轮融资,2021年完成15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东方汇泉;2023年8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中信建投资本和新材智资本。尽管第二次融资未披露具体金额,碳界保守估计,公司两次融资累计金额至少超3500万元。
撬块式烟气捕集技术和基于变湿度碳捕集材料(MSCCM)的干湿法空气直接捕集技术(DAC)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分布式碳捕集两大核心技术,公司干湿法DAC技术通过变化湿度实现吸附/脱附二氧化碳,可面向多种源捕集。公司利用自研纳米材料打造了亚洲首套工业化DAC系统。
公司核心业务为“以U定C”的CCUS分布式场景解决方案,即面向不同场景定制集中或分布式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分布式、模块化、标准化、相对小型化的以U带C、按需捕集CO2的技术方案。
“以U定C”即将二氧化碳分布式多源按需捕集和多路径综合利用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二氧化碳利用(U)端出发倒推合理的捕集(C)端的模式、按需捕集不同品级(浓度)的二氧化碳并衔接下游应用,也就是结合应用端明确商业化模式,打通捕集端与应用端脱节的传统痛点,实现捕集成本的大幅降低和CCU(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的市场化效益。
霖和气候创始人暨首席科学家陈曦,曾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工程中心主任、先进能源环境材料中心主任,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陈曦是材料科学和力学家,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固体力学系硕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在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的新型材料、纳米结构和生物材料等领域均有涉足。
另一名创始人暨公司董事长盛希泰,也是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盛希泰是早期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曾任华泰联合证券董事长,20年投行生涯中拥有逾百家公司IPO经验。2014年,与俞敏洪联手创建洪泰基金,曾投出过大族激光、中联重科、蓝色光标等上市公司及一系列独角兽企业。
2
深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核心脱胎于南方科技大学张作泰教授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南方科技大学技术成果转移孵化的科创公司,专门从事碳捕集技术开发,提供全方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解决方案,总部位于深圳。
2022年11月完成天使轮融资,具体数额并未披露。根据工商信息的显示,其背后的资方主要是高校产业孵化基金(南科大资产公司)、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深圳南山)和地方创投基金(领源)等。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深碳科技首创的固废源固态胺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利用钢渣、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结合负载胺基的介孔纳米材料生产固态胺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实现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成本降低约30%。同时,目前开发了全流程、智能化、模块化的碳捕集技术装备和工艺系统,适用于不同烟气浓度和应用场景。目前,公司正在部署广东、贵州、安徽等地的试点、示范工程项目。
根据工商信息显示,目前在股权架构上,南方科技大学张作泰是该公司的实控人,公司前两大股东分别深圳深碳科技管理合伙企业和深圳深碳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合计占公司,也是唯二两个占股超过30的股东,分别持股37.5%和30%,合计67.5%,而这两个公司的控股股东都是张作泰100%控股的深碳实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
实控人张作泰是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深圳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专注于固废高效清洁利用和碳减排领域的研究。
创始人许继云是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博士,在国内能源环境领域深耕多年,曾主持数十项环境能源产品开发及工程建设运营,有多年研发、工程、投资、运营管理经验,擅长科学成果的工程转化,是当前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环节最稀缺的中试人才。
3
深圳中科翎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新能源驱动合成生物电化学碳中和技术服务公司,核心是基于新能源驱动的新一代细胞工厂碳中和技术以及基于低能耗电化学驱动的二氧化碳捕/转一体化技术,实现碳减排和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利用,为绿色低碳、清洁能源、生态碳汇、循环经济为一体的系统化工程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总部位于深圳。
目前中科翎碳已完成近5000万人民币种子轮与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产业基金、晓池资本、元禾原点等科研和创投基金。
中科翎碳创新性研发电化学+生物混合动力驱动CO2转化新技术,捕获CO2后利用新型电化学催化方法,将CO2转化为生物发酵可用的有机碳源,进一步通过发酵转化为依克多因、可降解塑料、新型生物营养品等高附加值产物。公司现已研发制成国内首款年利用千吨级二氧化碳小型模块化橇装设备。
中科翎碳CCUS技术专注于通过生物利用的方式,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首创二氧化碳基于电化学细胞工厂的资源化利用模块化集成设备;摆脱大规模工程化投资,灵活适应各类应用场景;实现低能耗,高能效的高附加值产物转化;无氢气、一氧化碳等高危气体、低能耗低压光伏电能驱动,实现正向碳循环。目前,中科翎碳已与多家央企、国企及上市民企达成碳利用合作,已经在甘肃、海南、山东等地进行试点工程推进,联合搭建CO₂捕用一体化设备,提供碳中和技术解决方案。
创始人夏霖是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合成生物电化学领域专家,在合成生物电化学领域耕耘十年,曾是海外国家级生物电化学能源项目核心成员。
4
合肥普力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从事二氧化碳高价值利用和负碳新材料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核心提供兼具高性能与碳中和的二氧化碳基材料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家装、汽车内饰、服饰、保温、可降解材料、新能源以及电子行业等。总部位于合肥。
截止到今年4月,普力材料已完成多轮融资,2024年4月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由中石化发起设立的首只产业投资基金恩泽基金领投;2023年12月完成了近两亿元B轮融资,由合肥产投集团领投,2021年8月完成1500万人民币的A轮,投资方为凌洲化工。另外还有几次未披露数额的融资。碳界保守估计,截止到今年4月,普力材料累计融资金额或超3亿元。
普力材料核心专注于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即CCUS的“U”(再利用)环节。公司拥有自主研发二氧化碳基材料催化剂以及二氧化碳合成技术,可在合成材料(二氧化碳多元醇,PCE)中引入超过30%的二氧化碳。这意味着每吨合成材料可以固定0.3吨二氧化碳,同时减少使用30%石油基原料,在降低原料成本和高额碳足迹的基础上保持产品的高性能。
目前普力材料正在加速推动产业化进程,其投建的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在2023年已经开工,据公开信息显示,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6亿元,年产5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和碳酸丙烯酯,将于2024年2季度中期交付开始调试试生产;预计2024年3季度投产。二期投资14亿元,年产25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和碳酸丙烯酯也或将于2024年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大规模二氧化碳基多元醇生产基地。
创始人毛红兵毕业于浙江大学高分子专业,2013年起致力于研究开发新材料,2018年受聘教育部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工程中心新材料委员会专家。
5
中科汇智(东莞)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北京科技大学气体分离工程研究所联合孵化的科创企业。是一家气体精准分离净化材料及技术提供商,核心从事现代气体分子辨识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专业从事VOCs、O2、N2、CO2、CO、NOx等气体的分离和净化业务,总部位于东莞。2023年6月,中科汇智完成中科创星领投的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
中科汇智提供用于气体分离净化的颗粒、蜂窝体、转轮、转筒等核心材料和专有部件,以及个人、家庭、工业、特殊环境等应用场景的制氧供氧解决方案和先进装备。
中科汇智自主研发的CO2转轮吸附捕集新技术,通过吸附材料、工艺和设备的协同创新,实现3%至65%浓度复杂碳源的二氧化碳捕集,实现了吸附和脱附循环过程高效捕获CO2,突破当前碳捕集技术能耗高的技术瓶颈,且可适配油田采出气复杂条件,实现碳烃高效分离,不仅符合油田开采现状,还可应用于钢铁、电力和水泥建材等行业的CO2低能耗捕集。
创始人刘应书是全球气体分离净化和吸附剂研发领域的专家,其科研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制氧、国家节能减排和双碳环保等领域。刘应书也是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气体分离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气体分离设备行业协会理事。
6
瀜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负碳环保科创企业,核心为钢铁、水泥、化工等工业生产领域提供减少和再利用固废的解决方案。总部位于上海。
2024年2月完成电池技术公司ATL领投的A轮融资,具体数据并未披露。2022年完成源晗能源领投的300万美元Pre-A轮融资。
瀜矿科技基于二氧化碳矿化技术,利用钢渣等工业固废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镁,将其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同时实现二氧化碳的利用与封存。该技术不仅在生产环节中直接消耗二氧化碳,同时在生产工艺、下游产品应用中实现可观的间接二氧化碳减排,每吨工业固废直接和间接减碳0.3+0.75吨二氧化碳。
瀜矿科技在钢铁行业研发的“碳化法新型湿法冶金技术”将冶金废料废气——钢铁渣与二氧化碳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的冶金原材料,解决行业高碳排与固废处理难问题,实现钢铁废渣的低碳高值化处置。
与包钢集团合作建成全球首套固废和二氧化碳矿化产业化示范项目并投产运行。该项目为瀜矿科技和包钢集团合资公司内蒙古包瀜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碳化法钢渣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一期10万吨示范产业化项目,项目规划处理能力为50万吨钢渣/年、10万吨二氧化碳/年。
联合创始人兼CEO周小舟是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环境工程博士,在能源环境领域深耕数十年年,曾主持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等项目,在技术成果转化有丰富经验。联合创始人兼CTO赵黄经叶是哥大地球环境工程博士。
7
原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二氧化碳化学链矿化封存利用技术研发商,
提供大规模、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方案,总部位于北京。2023年11月完成由至临资本领投的Pre-A轮融资,具体金额未披露。不过,公开信息显示,截止到Pre-A轮融资,原初科技已经完成近亿元融资。
原初科技自研的大规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长期稳定矿化固碳技术,以电石渣、钢渣、 废混凝土等含钙镁工业固废为原料,通过专利专有设备及循环介质,对不同应用场景、工况条件和浓度的二氧化碳进行高效矿化利用,生成具有经济价值、绿色低碳的碳酸钙产品。即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大宗固废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同时生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绿色固碳产品。
目前已经与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国投电力、宁夏煤业集团、陕煤集团等央国企达成合作,原初科技与国家能源集团合作的“二氧化碳化学链矿化利用及长期稳定固碳CMUS/CCUS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已经投产运行,该项目规划年捕集利用与固化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1000吨,年产绿色固碳型碳酸钙2300余吨;项目核心指标二氧化碳矿化吸收率(脱碳率)高达90%以上。
8
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最早一批做碳排放管理的公司,核心业务包括定制和SaaS 碳管理软件、碳核算咨询以及面向消费端的碳账户平台。总部位于北京。
碳阻迹目前累计融资达1.5亿元;2021年5月获得5000万元A轮,高瓴和经纬中国共同参与了本轮融资;2022年8月,获得亿元B轮融资,红杉中国领投、高瓴、经纬跟投。
碳阻迹至今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碳减排解决方案,包括碳管理软件、碳管理SaaS碳云、碳管理咨询、碳资产开发、碳账户、绿色会议、低碳英雄商城、Carbon AI、碳管理培训等多个方面。已为1200+家企业机构提供服务,其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东、万科、微软、中海油等100+家世界五百强公司及全球顶级机构提供碳排放管理解决方案。
在积累的15万+碳排放因子数据基础上,碳阻迹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本土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目前,核心收入主要来自碳管理软件收费和碳管理咨询服务,基本各占比一半,成立至今共为客户减少碳排放超1亿吨。
碳阻迹创始人晏路辉,牛津大学计算机硕士毕业后曾在英国头部碳管理公司工作,也是联合国IPCC专家委员会审稿人。
9
碳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立足于负碳和绿氢两大关键技术,从事二氧化碳利用和电解水制氢复合隔膜生产的碳中和技术公司,总部位于北京。
从2015年成立至今,碳能科技已完成六轮融资,碳界保守预计,六轮累计融资额远超1.5亿元。2023年8月,完成超亿元A2轮融资,朱雀资产领投,联想之星、力鼎资本跟投。2022年5月,完成数千万元A1轮融资,九智资本领投,老股东红杉中国跟投。2021年12月,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红杉中国领投,奇绩创坛跟投。2021年10月,完成奇绩创坛独家投资的Pre-A+轮融资。2017年,完成1000万元Pre-A轮融资,首都科技发展集团领投。2015年6月,碳能科技完成500万元天使轮融资。
碳能科技基于自主研发的电化学技术,核心从事三大业务:一是工业排放二氧化碳转化利用技术,二是第三代电解水制氢复合隔膜研发、制造与销售,三是高盐高总氮废水处理。与传统的 “烟气捕集法”与之不同的是,碳能科技创新地采用了“二氧化碳电化学捕集与利用一体化技术”,自研新型催化剂,通过电解二氧化碳的方式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合成气,然后再制成高附加值的工业品,比如甲醇、塑料、固体蜡等,实现更加经济正向的碳循环,并切中当下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
目前,碳能科技的复合隔膜已与国内大型制氢企业达成合作,客户包括隆基氢能、华电重工、燕山石化、中石化节能公司、金隅集团、华能集团等央企和行业头部企业。碳能科技旗下主要有两个生产基地,分别在潍坊和西安。其中,碳能环保技术(潍坊)有限公司进行碳转化装置和电解水制氢隔膜中试生产;西安氢基碳能科技有限公司则是电解水制氢隔膜的批量生产与销售。
碳能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康鹏,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2004年-2010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2010-2015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UNC)太阳能燃料能源前沿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二氧化碳电化学利用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10
天津费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工业级电催化剂和膜电极研发公司,核心从事基于质子交换膜的电解水、电解二氧化碳及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发、生产、膜电极集成、销售等,总部位于天津。
据碳界统计,费曼动力目前累计融资或达3亿元左右,两笔最大的融资都是在今年完成,投资方包括腾讯、高瓴等著名机构。2024年7月,费曼动力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英诺天使基金、香港X科技基金、允泰资本等;2024年1月,投资方包括天创资本、高瓴创投等。
费曼动力公司采用的CCUS技术通过将捕集的二氧化碳通入电解器,与涂覆了催化剂的膜电极接触后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氧气,并进一步用于合成绿色甲醇、燃油和醋酸等工业产品,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绿色化工品及燃料。
目前,可持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是费曼动力的核心方向之一,SAF被认为是全球航空业最有效的减碳方案。公开数据显示,用SAF替代传统航油,可减少约80%的碳排放。
创始人兼COO胡适,2012年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天津大学化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纳米合成方法及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天津大学北洋青年学者,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化重大研究专项等项目的支持。
11
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祥睿能源是一家能碳产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专注于能碳产业互联网数字化治理,通过自主研发的“低碳云账户+虚拟电厂”能碳治理管控平台技术,为城市、园区、企业及交通、建筑、制造等产业提供零碳绿色系统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总部位于太原。2023年6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祥睿能源核心专注于传统产业与数字能源融合发展,面向高耗能行业、重点控排企业提供智慧能源管理、碳资产管理、碳中和服务、CCER开发交易、负荷聚合服务等能源服务。与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联合建立了11个校企合作科技转化平台。
公司在北京和山西设有双研发中心,目前已为全国120余个城市、园区和近3000个企业提供能碳产业绿色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或系统运营服务。客户包括富士康、兰花集团、晋城钢铁、格盟电力、阳城电厂、大运汽车等大型企业。
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正通,硕士研究生,曾任职于两家世界500强公司,从事芯片、传感器、物联网,能源互联网等项目研究,曾参与制定钢铁物联网、船联网等多项行业标准制定;主要从事由能碳数据控制管理、虚拟电厂集成调控、区域化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组成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曾参与国家发改委佛山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和佛山“云制造”平台建设。目前兼任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山西省数字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太原市数字经济产业协会会长、山西复兴能源研究院院长。
12
金诺碳投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致力于全球多种标准体系(例如CDM、VCS、CCER、GS、以及I-REC等)的碳信用及相关环境权益资产的开发、交易及管理,国内碳市场碳配额交易,并联和金融机构开发碳金融衍生品,同时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碳中和解决方案;总部位于北京。2023年5月完成由清新资本领投的数千万A轮融资。
金诺碳投基于碳市场的不同机制,从事四大核心业务:碳资产管理与交易、碳资产开发服务,双碳咨询业务以及数字智能化碳资产管理SaaS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金诺碳投自2013年起持续参与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庆、广东、湖北、四川、福建和深圳碳市场的交易,同时还涉及国外碳市场交易,项目所在地遍及中国、俄罗斯、欧洲、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自2009年至今,金诺碳投已开展数百个碳减排项目开发及相应项目所对应的二级市场销售,项目类型现已覆盖全行业,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户用沼气发电、垃圾发电、林业碳汇等多个领域。客户包括国家电投、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中国大唐、中广核、华润电力、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壳牌等行业巨头。
13
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是一家专注于工业制造业碳排放数据量化云计算的公司,致力于以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和手段为工业制造业快速、高效、精确地提供组织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相关量化服务,总部位于上海。
自2017年成立以来,易碳数科先后获得卓尔控股、红杉蚂蚁集团等知名机构的投资,2024年7月完成来自“国家队”的A轮融资,由北京国能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独家战略投资,该基金由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神华、国电电力、龙源电力共同发起设立。多轮融资皆未披露相关金额。
自主开发基于国际ISO标准体系和适用国内行业标准的积木碳数据云计算系统。并通过工业互联网部署方式,为以冶金、建材、有色、化工为代表的流程制造工业及其供应链企业和第三方咨询认证服务机构,提供碳数据精准量化服务。核心提供基于碳核算的企业碳全景展示与碳战略规划咨询服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论的产品碳足迹服务和基于国际标准体系的绿色产品认证服务等。
服务覆盖钢铁、电力、矿业、有色、化工、建材、电池、新能源等30多个行业,目前已经帮助国内外3000余家企业解决了不同行业场景下的碳数据服务问题。
14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从早期咨询服务逐渐拓展形成覆盖“咨、数、产、融”一系列碳中和综合服务,包括面向企业及政府的双碳领域咨询服务、绿色数字化产品研发、碳SaaS产品开发、绿色投融资服务、教育培训业务,以及在多个城市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碳工场”等。总部位于北京。
2023年2月完成A轮融资,白鹭新能源产业基金作为战略投资方,该基金是由中广核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由山东省新动能基金、中广核资本控股、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等作为出资人的战略性产业基金。
中创碳投已经为近20个国家部委、300多个省市县政府部门、4000多家国内外企业、60多个国际政府和组织提供涵盖智库咨询、数字化产品、绿色金融、产业对接、技术孵化、教育培训等服务的低碳综合解决方案。
中创碳投创始人唐人虎是中国最早一批投身低碳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曾在大唐集团任职组建了CDM(清洁发展机制)办公室,从事CDM项目的开发。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气候变化及能源项目中国首席顾问、中信发展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创始成员、北京市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名古屋大学客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产业教授等职务。
15
北京千予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核心从事碳减排项目的投资、碳减排项目的认证咨询、碳汇项目销售及相关咨询,同时,提供相关的碳中和解决方案。总部位于北京。2022年11月完成由伟高达创投投资的Pre-A轮融资。
千予汇环保自2016年开始专注于碳减排项目开发、国际碳交易、碳足迹咨询和碳市场新技术应用,活跃于国际碳市场,并逐步建立起了全球销售网络。目前国内有多个大型VCS林草项目开发进行中,已实现千万级碳金融规模,长期致力于研究探索符合国际标准和中国特色的自愿碳市场机制。
公司是IETA国际碳排放交易协会、CCC联合国气候链联盟、INATBA欧盟可信国际区块链应用协会、全球互联网合作发展组织和中国节能协会等国内外组织会员。
16
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双碳”数字化服务领域,提供碳排放数据MR(Monitoring-统计监测、Reporting-核算报告、Verfication-核查认证)和碳资产运营管理(Operating)SaaS一站式服务,总部位于南京
碳界根据公开信息预测,擎工互联目前累计融资在5千万元左右。2022年11月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凯辉基金领投,至临资本跟投。2018年12月获得中金资本投资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擎工互联核心产品是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专注于企业“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服务领域,重点面向工业、建筑、交通等行业,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碳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构建科学有效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实现绿色转型升级,不断向碳中和进化。
公开信息显示,2009年至今先后承建了全国重点企业碳排放数据直报系统、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系统、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等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建设,参与了全国24个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碳达峰碳中和管理与服务平台技术规范等制度标准的研究编制。
创始人兼董事长辛颖梅,也是擎天软件科技集团董事长,在信息技术行业拥有逾20年经验,是一名专业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体委信息中心的技师,奥尼斯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副主席。
17
晓数绿景(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将人工智能技术和双碳融合的碳管理公司,主要产品是融合碳咨询服务的碳核算系统,服务于八大高耗能行业(发电、钢铁、造纸等)和建筑领域,主要面向偏强制控排或强制管理的垂直场景需求。总部位于北京。2022年10月完成近千万天使轮融资,由第一资产领投、天使湾创投跟投。
晓数绿景依托自主产权的感知智能和认知决策等AI技术,一方面AI可以帮助进行数据质量校验纠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碳核算入手,基于企业的历史数据围绕能效进行寻优;最终还可以服务企业碳资产的智能管理。通过数据驱动,帮助地方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实现精准碳达峰,智慧碳中和。
创始人兼CEO宋永俊,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曾有18年建筑场景的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经验,在聚焦在双碳数字化服务赛道前,曾先后创办过商用服务机器人公司,以及以计算机视觉以及语音智能为驱动的AI应用公司。
18
浙江浙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中国电力能源智慧变革和低碳演进的创新型企业,是智慧能源、智能电网、电力交易、虚拟电厂、数字孪生技术产品服务提供商和集成运营商。总部位于杭州。
浙达能源成立至今完成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源码资本、蚂蚁集团等著名机构。2022年10月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源码资本和六脉资本Creo Capital跟投;其余几轮融资均未披露相关金额。
浙达能源致力于以数字技术+能源技术助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沉淀支撑能源系统运维、运行和运营的综合技术体系,打造电网侧、电网市场衔接侧和用户侧三大方面的服务能力,通过覆盖全链条的技术沉淀和服务能力,助力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
目前已接入客户数目超8000家,累计运营管理电量超50亿kWh,可调容量超1800MW,帮助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提升新能源消纳1.2亿度电/年,减少碳排放56万吨/年。
浙达能源旗下两大IP品牌,“神灯精灵”主要提供售电服务和电力交易、需求响应和虚拟电厂、能源管理、光储系统建设等电力服务;“节碳精灵”主要提供能耗监测、能效提升、节能降碳优化、用能预算管理、碳资产管理等双碳服务。
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蒋雪冬,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同时任职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和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在电力系统建模与分析、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电力系统高性能计算、电力系统最优化技术、电力大数据分析、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物联网智能终端、人工智能应用、电力市场交易、能源互联网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李晓波,也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熟悉电力系统运行和电力市场运行实践,曾就职于通用电气GE、摩根斯丹利、埃森哲、西门子,拥有近20年的系统工程和产品研发经历,主持研发的多款系统及产品已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能建等应用运行。
19
杭州天眼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核心用AI等科技手段推动大宗废料回收与交易的科创企业,是废物回收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1年12月,天眼智联完成由奇绩创坛投资的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2023年12月,天眼智联入选杭州未来科技城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并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即将具有稳定现金流的知识产权打包,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企业通过该方式取得融资的同时保留对知识产权的自主性。
天眼智联创造了全球首家大宗废料回收的识别/估值/交易平台,自主研发大宗废料回收的识别、估值交易平台“再生博士”,利用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创造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废料数据库,创造了可大规模部署的回收行业智能“眼”和 “脑”,精准解决废料混杂不堪,无法标准化的行业痛点,用信息化技术打通全球产业链实现大规模跨境平台交易,推动废料回收再生,促进用料行业降碳环保,有效提高产业链低碳化水平。
截止到2023年底,天眼智联的再生博士全球交易平台,自2021年10月上线已回收近10万吨废料,创造了上百万吨的碳减排成绩。平台已服务全球五大洲110多个国家的5000多家回收工厂,天眼智联在旧金山、芝加哥、香港、金奈、杭州和开曼群岛设有办事处。
创始人谭天,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美国奥本大学MBA硕士;有着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全球52个国家的回收经验。2010-2016年在美国创立CBM国际资源公司,五年实现过亿美金营收。2017-2021年带领公司加入美国大湖有色金属集团,任职全球副总裁并全权负责其国际贸易子公司。
20
上海始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把国内外最先进的工业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在中国制造业,用数据赋能制造业企业精细化能源与碳排放管理。2021年曾获得陆奇创立的奇绩创坛的投资。
始祖科技的绿色管理系统(GMS)充分利用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全面打通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将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管理和关联,实现对原材料、供应商、碳排放数据的管理和统计。企业能碳管理系统通过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能碳排放监控到数据分析,应用数字化手段为制定最佳节能减排方案,实现企业绿色发展。零碳园区管理系统则从数据排查、摸清碳排放高值点到规划园区节能减排路径,打造零碳园区的同时,对生产系统进行节能降碳管理,节省成本。
目前始祖科技在北京、上海、成都以及美国马塞诸塞州波士顿均有研发办公室;现已服务100+企业与工业园区,帮助企业降低10-15%单位碳排放。
创始人兼CEO黄瑞杰,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与统计学本科,曾就职于字节跳动与麦肯锡咨询,服务多家世界五百强客户实现数字转化;创立全美最大的大学数据科学分析组织,服务过施耐德,沃尔玛,国际基货金币组织等客户。
21
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企业碳资产开发、管理及碳交易,碳金融等的专业公司,也是国内最早的碳服务商之一;总部位于上海。
宝碳目前获得多轮融资,但均未披露相关数额,投资方瑾峰资产、上海易连、正海资本等多个机构。
宝碳主要为地方政府及机构提供双碳战略、政策研究等等咨询服务;为减排控排企业及其他碳市场参与方提供碳减排项目开发与交易、碳减排方法学开发、碳履约服务(涵盖碳排放盘查、碳资产管理、碳配额交易、碳金融服务、低碳能力建设等)、碳信息披露及其他碳中和等服务。目前业务遍及上海、江苏等周边以及湖北、贵州、陕西、河南、内蒙古等。
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碳金融产品,包括碳质押、碳基金、碳信托等,帮助企业有效盘活碳资产,实现碳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增值。其“基于‘碳基金、碳信托、碳资信平台’的碳金融产品创新”作为碳金融试点项目,成功入选试点名单。
创始人朱伟卿,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委会副秘书长、大湾区碳中和协会副会长、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副会长、碳管理体系评估师、碳排放管理交易员。
22
杭州超腾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由王敏娜创立于2006年,专注于减排项目CCER/VCS/CDM开发、企业碳核查、企业初始碳报告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产品碳足迹、碳相关政策研究等专业服务,总部位于杭州。
超腾能源曾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后又在2020年从新三板摘牌。成立至今完成了多轮融资,在新三板挂牌期间曾三次通过定增方式融资,三次累计超3700多万元,另外还有多轮股权融资,但大多未披露相关金额,投资方有普华资本、安丰创投、凯复资本等。
超腾能源已形成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碳市场、碳金融、碳数字工具等碳中和服务。累计完成60多个省地市县区达峰编制任务,服务200+个地方政府、3000+家次大中型企业,是30余个政府单位的碳排放第三方评价/核查机构,是双碳领域的“老牌玩家”。
23
上海碳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致力于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双碳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2021年8月,碳衡科技获得由饿了么联合创始人汪渊的种子轮融资,2022年2月,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元禾原点领投。
碳衡科技的产品主要是碳数字化管理的软件/SaaS,可为企业提供碳足迹核算、碳盘查、供应链碳管理等服务。两大核心服务为:一是产品碳足迹核算及认证服务,主要依托数字化碳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建模、数据录入和量化分析功能,快速识别产品生命周期碳排热点,通过为企业的减碳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助力企业实现产品碳中和化升级。
二是供应链减排管理,碳衡科技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平台,不仅让企业了解自身的碳排情况,还为供应商提供了对其产品评估碳足迹的能力。通过上下游企业数据安全共享,帮助企业有效识别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碳减排潜力。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进一步保证供应商的企业机密和数据主权。
CEO黄彦翔曾任职于世界五百强化工巨头陶氏杜邦近10年,联合创始人&CTO是前饿了么研发总监李磊,前巴斯夫高管张澳鹏则担任碳衡科技合伙人&解决方案VP。
24
碳中宝Carbonbase(上海凤虎宙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注于碳核算、碳排管理、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的公司,注册在香港与上海。
2021年6月,碳中宝完成百万级美元天使轮投资,投资方包括亚伯拉罕基金、华岩资本、Jaan Tallinn家族办公室、美林前亚太地区联席主席刘二飞、AT Kearney董事会主席Alex Liu、以及奇绩创坛。
碳中宝核心是利用其自主研发的SaaS软件平台和区块链技术,构建一站式碳计算流程帮助企业客户进行碳核算、碳减排服务,精准定制企业碳中和路线;同时为投资机构和公司提供ESG、上市环境披露等专业金融服务;另外也提供个人碳足迹计算,目前与香港个人财务管理应用Planto合作,共同开发应用,内地已上线个人碳足迹计算小程序。
碳中宝创始人宋鸿楷(Max Song)毕业于布朗大学应用数学本科,并获得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曾在硅谷、巴黎和纽约担任数据科学家,在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担任教学研究员以及在美国航天所做过研究员。创立碳中宝之前,宋鸿楷在李泽楷的家族办公室盈科拓展担任风险投资人,负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投资。
25
碳达(深圳)新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非水泥基、碳利用无机胶凝材料研发商;总部位于深圳。
截止2023年11月,碳达新材共完成了三轮融资,2021年8月,完成由中美创投领投的750万元天使轮融资;2023年11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线性资本。
碳达新材核心基于二氧化碳利用技术,提供减排核算明确、经济效益高的二氧化碳利用材料产品。公司主要产品为含高非晶硅、高水化活性的粉状活性材料,可替代水泥,并以钢铁、采矿等领域作为原料上游,进而减少工程建设相关的能耗和碳排放。
近年来,如何高效转化和利用建材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一直是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方向,也是我国实施双碳战略的重要技术途径。目前,新型固碳胶凝材料制备及窑炉尾气二氧化碳利用关键技术已经成为我国水泥行业降碳改造升级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
在建材领域,碳达新材可替代水泥产品在成本、价格上低于传统水泥,且环保性远高于传统水泥,通过固废综合利用和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减少产品碳排放。在性能上相对传统水泥材料设计也更加灵活,同样可以覆盖众多的特殊应用场景。目前已与河南能源集团等客户达成合作。在非建材领域,碳达新材产品可满足地表环境修复类需求,同时可满足填河、填海、堤坝建筑等实际需求。
碳达新材团队包括创始人俞英田最早主要都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碳捕集研究团队的研发成员,2013年就做了一些非常早期的研发工作,在Carbon Xprize碳捕集的竞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团队成员曾在世界CCUS竞赛NRG COSIA Carbon XPRIZE中,获得750万美元的奖项。
26
上海观理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提供数智化碳管理解决方案的绿色创新科技公司,曾获得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数百万美元级的天使轮融资。
观碳智能核心为制造业、电力、建筑、运输等多个高碳行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碳管理系统,为政府、园区、企业等提供碳咨询服务,协助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低碳领域相关标准,出具碳中和、碳达峰行动方案。观碳智能业务也覆盖碳交易、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CCER)开发及黄金标准(GS)、国际核证碳标准(VCS)认证等国际碳减排服务。
创始人兼CEO胡启凡,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硕士,曾先后在美国亚马逊、微软领英、谷歌等公司担任资深软件工程师,负责核心研发部,专注于大规模数据的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的搭建研究,拥有十余年互联网设计开发及管理经验。
27
北科蕴宏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以及建材行业碳减排技术成果转化的高新技术企业。
2024年2月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中信环境产业基金领投,上海清新资本、北京建龙钢铁旗下投资平台及三一公益基金会跟投。
北科蕴宏技术核心是利用冶金、煤电、矿业等行业的工业固废为全部原料通过高效地混磨工艺达到一定细度后实现多组分活性协同激发,制备出可在混凝土中完全当做水泥进行使用的新型低碳胶凝材料。
北科蕴宏自主研发的“全固废免烧胶凝材料技术方案”,材料不需要经过高温煅烧,且完全不消耗天然矿物资源,原材料及生产过程都符合低碳目标。通过替代传统水泥来降碳,每吨胶凝材料大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66吨,仅是传统水泥碳排放量的10%左右。低碳胶凝材料其生产成本仅为传统水泥的50-60%,能耗仅为传统水泥的20-30%。
公开信息显示,北科蕴宏在山西怀仁、河北三河、山东潍坊、江苏南京已有四条投产的低碳胶凝材料生产线,具备年产超200万吨的低碳胶凝材料产能。北科蕴宏2024年将与南京钢铁集团共建产能规模300万吨/年的生产线,还将与中建六局在天津共建100万吨/年的生产线。
28
广东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定位为碳排放智能监测设备研发与生产商、碳中和服务商、碳资产开发与交易商。总部位于广州。
埃文低碳2014年完成广东省非控排机构第一笔碳排放权交易,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20年投资入股广东省环境权益交易所,并成立广东省第一家独立法人的碳中和科学研究院——广州碳中和科学研究院。
埃文低碳目前生产和推广的主打产品——埃文智能碳表(针对单点)和埃文碳排放监测与智能管控系统(针对多点),可以提供大数据支持快速获得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对碳排放数据的有效管控决策。
埃文低碳在碳排放智能监测与大数据管控、碳资产开发与运营、双碳技术咨询服务、双碳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方面,先后服务过政府机构30+家,服务企业200+家,客户包括广东省发改委、广东证监局、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中国石化、南方电网、大唐电力、华润电力、国电投、BP(中国)、海螺水泥、新奥能源等政府机构和行业巨头。
创始人周永章,1982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球化学专业,1992年9月获加拿大Quebec大学博士学位。是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Stanford大学客座教授,LEAD(国际环境与发展青年领袖项目)成员,长期致力于地球资源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与产融结合。
29
上海续翼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碳中和数字化技术服务商,核心为建筑地产行业企业提供全流程碳追踪管理引擎——C-TREES碳引擎,2022年完成种子轮融资。
续翼建筑科技初期业务聚焦在近零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数字设计、计算机量化模拟分析的技术咨询,后转为研发低碳转型生产力工具的SaaS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建筑地产产业链企业。
续翼建筑科技自主研发研发的C-TREES碳引擎产品,可提供一站式解决建筑地产行业碳排放数据采集追踪,量化计算需求;构建企业数据化碳监测体系;碳减排数据智慧罗盘等企业碳管理服务。
创始人沈奕竹,香港理工大学建筑设备工程系本科,哥伦比亚大学建造工程管理系硕士。拥有超过11年的可持续建筑行业经验。创立续翼科技之前,曾担任联想集团全球不动产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人。
30
江苏大毛牛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聚焦超低密高分子物理发泡技术的新材料公司,总部位于南京。创始人白朋曾历任百思买、香港汇银控股等公司高管。
大毛牛新材料成立至今已完成多轮融资,碳界保守预计,仅其中披露相关金额的三轮融资累计金额就超1.5亿元。2023年8月,大毛牛新材料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辉旺资本;2022年10月,完成超1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毅达资本、国晟资本、方道资本及相关产业背景基金;2021年12月,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东方汇富领投,广润投资、逐鹿资本跟投;2019年11月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逐鹿资本、谷仓学院。
大毛牛新材料成功攻克了超低密物理发泡的工艺控制、材料配方等多项技术性难题,突破填补了高端热塑弹性体发泡技术的空白。与化学发泡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交联剂、发泡剂不同,物理发泡是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或氮气替代有机发泡剂制备微孔发泡材料,属于纯物理过程,具备洁净、低排放等优点。超低密物理发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汽车、建筑、家电等。由于其低密度、高弹性、优异的隔热性能和吸音性能,超低密物理发泡材料在各行各业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大毛牛新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MN-高回弹”系列材料、“DMN-高保温”柔性高分子保温隔热材料、“DMN-可降解”系列材料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其中高回弹材料主要应用于运动户外、鞋服、垫类产品上,高保温材料则应用于冷链物流、高铁、汽车、飞机等保温隔热场景,可降解系列应用于生物及海洋可降解要求的场景。按大毛牛新材料的说法,DMN-新材料可实现“0排放、0残留、0沉淀、 0污染、可降解”。
······················推荐阅读······················